一种提高幼年灵长类动物成活率的饲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42130发布日期:2020-04-10 22:20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幼年灵长类动物成活率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灵长类动物在自然环境生活时,可根据自身的需要摄取各种食物,在质和量方面均能满足其不同年龄、季节和生理条件的需要,一旦转入室内饲养,就失去了自由摄食的机会,完全依赖饲养人员的供给,因此室内饲养时必须给其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否则也会和人一样免疫力降低容易生病,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灵长类动物的食物主要来源于混合饲料和青饲料,混合饲料如果口感不好会导致动物不爱吃,从而体质减弱,而青饲料的营养成分不均衡,饲养人员需要每天甚至每次更换不同的青饲料进行喂食,增加了人力物力,所以有必要制备一种提高灵长类动物免疫力的饲料来投喂。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

本技术:
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口感好,储存方便,营养均衡,提高灵长类动物免疫力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能促进瘦弱的灵长类动物在一定的周期使其体型体质得到改善。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幼年灵长类动物成活率的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改进饲养设备,将贴地的笼具增加一个高脚架,并将笼具的底部的板设置成空隙板,使幼年灵长类动物抓不到地上的排污物,将笼具的底部的空隙板增设2-3块,并能从笼具的侧面进行放入或者抽出,方便清洗空隙版上的排污物,防止细菌感染;

(2)增大幼年灵长类动物的活动范围并对笼子和笼子之间增加透明的隔离板,使之不能隔着笼子打架,避免打架带来的抓伤感染和其他感染,使用透明的隔离板也避免了猴子因为黑暗产生恐惧等症状;

(3)将幼年灵长类动物放入改进的笼具里之前,先做一次全面的检查,检查血液中是否带有病毒,检查身体中是否有寄生虫等,如果发现带有传染病等疾病,立马将其送入隔离间进行治疗,然后每隔两周在做一次病原的检查,如果发现治疗不了的进行处死并烧毁实体,其他幼年灵长类动物指标正常的放入改进的笼具中进行饲养;

(4)确定每个饲养人员配合兽医负责一个治疗区域的笼具,减少疾病的交叉传播感染;

(5)如果是刚治疗完的幼年灵长类动物,要经常给其补充粗粮类食物、水果以及维生素,使其尽快回复体能,增强体质,达到基本正常体格即放回改进的牢笼进行常规饲养;

(6)指定饲养员每天给各个幼年灵长类动物的生活情况做记录,一旦发现有异常及时和兽医联系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并记录病情;

(7)控制改进笼具内的温湿度状况,温度保持在幼年灵长类动物适应的温度,年龄小的温度设置应该高一点,慢慢长大之后温度在根据其适应程度进行调节;并安装小型空气净化设备,保持笼具内空气通畅;

(8)安装动物自动饮水装置,保证引水装置里的水能流动是活水,每天定时更换笼具底部的空隙版,确保幼年灵长类动物休息的地方不产生细菌异味等;

(9)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工作人员进入饲养房间对笼具里的幼年灵长类动物进行检查采样等工作之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针对不同疾病进行不同的预防方法,可使用药物对饲料进行混合投喂,液体药物可以掺到饮用水里供年幼灵长类动物吮吸;

(10)所有幼年灵长类动物适应笼具环境之后,进行一次全体、全面的检查,发现有异常的,立即隔离,并从(3)步骤开始进行治疗。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将众多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综合,在笼具和饲料上进行了改进,避免了年幼的灵长类动物在患有病情的状态下造成相互交叉感染,在检疫方面进行紧凑型把关和监控,投资小,成本低,效果显著,方便;本发明成功将行业的死亡率标准进行降低,节约了资源有增加了企业的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实施案例1:

(1)改进饲养设备,将贴地的笼具增加一个高脚架,并将笼具的底部的板设置成空隙板,使幼年猕猴抓不到地上的排污物,将笼具的底部的空隙板增设2-3块,并能从笼具的侧面进行放入或者抽出,方便清洗空隙版上的排污物,防止细菌感染;

(2)增大幼年猕猴的活动范围并对笼子和笼子之间增加透明的隔离板,使之不能隔着笼子打架,避免打架带来的抓伤感染和其他感染,使用透明的隔离板也避免了猴子因为黑暗产生恐惧等症状;

(3)将幼年猕猴放入改进的笼具里之前,先做一次全面的检查,检查血液中是否带有病毒,检查身体中是否有寄生虫等,如果发现带有传染病等疾病,立马将其送入隔离间进行治疗,然后每隔两周在做一次病原的检查,如果发现治疗不了的进行处死并烧毁实体,其他幼年猕猴指标正常的放入改进的笼具中进行饲养;

(4)确定每个饲养人员配合兽医负责一个治疗区域的笼具,减少疾病的交叉传播感染;

(5)如果是刚治疗完的幼年猕猴,要经常给其补充粗粮类食物、水果以及维生素,使其尽快回复体能,增强体质,达到基本正常体格即放回改进的牢笼进行常规饲养;

(6)指定饲养员每天给各个幼年猕猴的生活情况做记录,一旦发现有异常及时和兽医联系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并记录病情;

(7)控制改进笼具内的温湿度状况,温度保持在幼年猕猴适应的温度,年龄小的温度设置应该高一点,慢慢长大之后温度在根据其适应程度进行调节;并安装小型空气净化设备,保持笼具内空气通畅;

(8)安装动物自动饮水装置,保证引水装置里的水能流动是活水,每天定时更换笼具底部的空隙版,确保幼年猕猴休息的地方不产生细菌异味等;

(9)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工作人员进入饲养房间对笼具里的幼年灵长类动物进行检查采样等工作之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针对不同疾病进行不同的预防方法,可使用药物对饲料进行混合投喂,液体药物可以掺到饮用水里供年幼猕猴吮吸;

(10)所有幼年猕猴适应笼具环境之后,进行一次全体、全面的检查,发现有异常的,立即隔离,并从(3)步骤开始进行治疗。

将众多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综合,在笼具和饲料上进行了改进,避免了年幼的灵长类动物在患有病情的状态下造成相互交叉感染,在检疫方面进行紧凑型把关和监控,投资小,成本低,效果显著,方便;本发明成功将行业的死亡率标准进行降低,使用本方法可把五个月猕猴死亡率控制在3%以内,对行业规定的五个月检疫期的8%的标准,下降了5%节约了资源有增加了企业的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案,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幼年灵长类动物成活率的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改进饲养设备,将贴地的笼具增加一个高脚架,并将笼具的底部的板设置成空隙板,使幼年灵长类动物抓不到地上的排污物,将笼具的底部的空隙板增设2-3块,并能从笼具的侧面进行放入或者抽出,方便清洗空隙版上的排污物,防止细菌感染;

(2)增大幼年灵长类动物的活动范围并对笼子和笼子之间增加透明的隔离板,使之不能隔着笼子打架,避免打架带来的抓伤感染和其他感染,使用透明的隔离板也避免了猴子因为黑暗产生恐惧等症状;

(3)将幼年灵长类动物放入改进的笼具里之前,先做一次全面的检查,检查血液中是否带有病毒,检查身体中是否有寄生虫等,如果发现带有传染病等疾病,立马将其送入隔离间进行治疗,然后每隔两周在做一次病原的检查,如果发现治疗不了的进行处死并烧毁实体,其他幼年灵长类动物指标正常的放入改进的笼具中进行饲养;

(4)确定每个饲养人员配合兽医负责一个治疗区域的笼具,减少疾病的交叉传播感染;

(5)如果是刚治疗完的幼年灵长类动物,要经常给其补充粗粮类食物、水果以及维生素,使其尽快回复体能,增强体质,达到基本正常体格即放回改进的牢笼进行常规饲养;

(6)指定饲养员每天给各个幼年灵长类动物的生活情况做记录,一旦发现有异常及时和兽医联系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并记录病情;

(7)控制改进笼具内的温湿度状况,温度保持在幼年灵长类动物适应的温度,年龄小的温度设置应该高一点,慢慢长大之后温度在根据其适应程度进行调节;并安装小型空气净化设备,保持笼具内空气通畅;

(8)安装动物自动饮水装置,保证引水装置里的水能流动是活水,每天定时更换笼具底部的空隙版,确保幼年灵长类动物休息的地方不产生细菌异味等;

(9)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工作人员进入饲养房间对笼具里的幼年灵长类动物进行检查采样等工作之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针对不同疾病进行不同的预防方法,可使用药物对饲料进行混合投喂,液体药物可以掺到饮用水里供年幼灵长类动物吮吸;

(10)所有幼年灵长类动物适应笼具环境之后,进行一次全体、全面的检查,发现有异常的,立即隔离,并从(3)步骤开始进行治疗。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幼年灵长类动物成活率的饲养方法,将众多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综合,在笼具和饲料上进行了改进,避免了年幼的灵长类动物在患有病情的状态下造成相互交叉感染,在检疫方面进行紧凑型把关和监控,投资小,成本低,效果显著,方便;本发明成功将行业的死亡率标准进行降低,节约了资源有增加了企业的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黄凤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南宁灵康赛诺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5
技术公布日:2020.0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