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鲜立式暂养运输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1846发布日期:2020-04-17 17:0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鲜立式暂养运输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箱,具体是一种活鲜立式暂养运输箱。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活鲜运输,多使用普通箱式货车内安装1米高度水箱来运输活鲜,1米以上空间全部浪费,利用率只有40%。考虑运输成本一般运输活鲜密度比较高,而且只有增氧没有恒温没有过滤、杀菌,在运输过程中运输箱内水温过高就需要往水中加冰块,增加了驾驶员劳动力。淡水活鲜还好一些,海水活鲜加了冰块咸度变淡,损伤了活鲜内脏,成活不久。特别是夏天运输时间不能长,长途运输时损伤严重,造成大量死亡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鲜立式暂养运输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鲜立式暂养运输箱,包括制冷机组、设备区、过滤池和运输箱本体,所述制冷机组安装在设备区和过滤池的左侧,所述运输箱本体由循环主水管、同程同径吸水管道、回水管总管以及多个运输箱单元组成,所述循环主水管位于运输箱单元的前侧和后侧,循环主水管上设置有多个连接至运输箱单元顶端的循环分水管,所述运输箱单元底端通过同程同径吸水管道连接回水管总管,所述运输箱单元包括储水底池、固定隔断墙板、活动隔板、玻璃钢网格板和多个错位叠层设置的暂养箱,所述暂养箱的底部为玻璃钢网格板,暂养箱安装在储水底池上,所述固定隔断墙板设置在暂养箱左侧、右侧、后侧,活动隔板位于暂养箱的前侧。

所述设备区、过滤池与运输箱本体之间还设置有净水槽,所述净水槽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循环水泵,净水槽前侧的循环水泵后侧还设置有制冷水泵,所述过滤池与所述净水槽之间还设置有紫外线杀菌装置,所述设备区包括过滤水泵、精密过滤器、水质固液分离器、臭氧发生器和射流水泵,所述循环水泵连接循环主水管,回水管总管依次通过过滤水泵、精密过滤器、水质固液分离器和出水管连接过滤池。

所述循环分水管上设置有出水阀门。

所述储水底池的底部设置有回水管进口。

所述暂养箱的底部错位设置有过水孔。

所述过滤池中设置有过滤材料。

所述制冷水泵与制冷机组之间设置有制冷水循环管。

所述固定隔断墙板为封闭式墙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固定隔断墙板为全封闭设计,水在暂养箱内不易外溢,保持水位。每个暂养箱底部都设置有过水孔,直接均匀下水,暂养箱采用标准件设计,本身重量和容积均统一大小,即采用了满箱均等分装设计,减少了装卸活鲜中反复称重造成的损伤,并节省了大量时间,可以迅速装卸活鲜,解决了运输过程中活鲜密度高叠压造成的大量活鲜死亡问题,增加存活率、容积率,减少损伤、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水管道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运输箱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运输箱单元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暂养箱的错位叠层设置示意图。

图中:1-制冷机组;2-设备区;3-过滤池;4-储水底池;5-固定隔断墙板;6-活动隔板;7-玻璃钢网格板;8-暂养箱;9-回水管进口;10-过水孔;11-过滤材料;12-循环主水管;13-同程同径吸水管道;14-回水管总管;15-循环分水管;16-出水阀门;17-过滤水泵;18-精密过滤器;19-水质固液分离器;20-臭氧发生器;21-射流水泵;22-净水槽;23-循环水泵;24-制冷水泵;25-紫外线杀菌装置;26-出水管;27-制冷水循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6,一种活鲜立式暂养运输箱,包括制冷机组1、设备区2、过滤池3和运输箱本体,所述制冷机组1安装在设备区2和过滤池3的左侧,过滤池3中设置有过滤材料11,所述运输箱本体由循环主水管12、同程同径吸水管道13、回水管总管14以及多个运输箱单元组成,所述循环主水管12位于运输箱单元的前侧和后侧,循环主水管12上设置有多个连接至运输箱单元顶端的循环分水管15,循环分水管15上设置有出水阀门16,所述运输箱单元底端通过同程同径吸水管道13连接回水管总管14,所述运输箱单元包括储水底池4、固定隔断墙板5、活动隔板6、玻璃钢网格板7和多个错位叠层设置的暂养箱8,所述暂养箱8的底部为玻璃钢网格板7,暂养箱8安装在储水底池4上,储水底池4的底部设置有回水管进口9,所述固定隔断墙板5设置在暂养箱8左侧、右侧、后侧,活动隔板6位于暂养箱8的前侧,固定隔断墙板5为封闭式墙板,暂养箱8的底部错位设置有过水孔10,所述固定隔断墙板5起到固定暂养筐8的作用,使其在车辆行驶中不会移动,行驶颠簸道路、上下坡道时保持水在筐内不会到处流淌,保持水位,保持重心,所述活动隔板6也起到固定暂养筐8的作用,其可以移动,方便装卸暂养筐8;卸货时将暂养筐8顶部的出水阀门16关闭,让暂养筐8内水通过过水孔10自然流净至储水底池4,筐内只剩下活鲜产品,轻松取出暂养箱,不损伤活鲜产品连筐称重,直接搬运至所需暂养池。

所述设备区2、过滤池3与运输箱本体之间还设置有净水槽22,所述净水槽22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循环水泵23,净水槽22前侧的循环水泵23后侧还设置有制冷水泵24所述制冷水泵24与制冷机组1之间设置有制冷水循环管27,所述制冷水泵24安装在净水槽22内独立运行,将净化好的暂养海水抽至制冷机组1内冷却后再回流到净水槽22,冷却后的暂养海水被循环水泵23抽取进行循环工作,所述过滤池3与所述净水槽22之间还设置有紫外线杀菌装置25,所述设备区2包括过滤水泵17、精密过滤器18、水质固液分离器19、臭氧发生器20和射流水泵21,射流水泵21独立运行,产生大量极细的气泡,气泡上升将水中的悬浮物、胶状物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分解氨氮,进气管通过臭氧发生器20接入臭氧,兼具杀菌、脱色、氧化等作用,所述循环水泵23连接循环主水管12,回水管总管14依次通过过滤水泵17、精密过滤器18、水质固液分离器19和出水管26连接过滤池3;所述暂养箱8中的水留至储水底池4后,依次通过回水管进口9、同程同径吸水管道13、过滤水泵17、精密过滤器18、水质固液分离器19、过滤池3、过滤材料11、紫外线杀菌装置25、净水槽22,再经循环水泵23抽至循环主水管12,进而从每个循环分水管15进入暂养箱8。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活鲜立式暂养运输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机组(1)、设备区(2)、过滤池(3)和运输箱本体,所述制冷机组(1)安装在设备区(2)和过滤池(3)的左侧,所述运输箱本体由循环主水管(12)、同程同径吸水管道(13)、回水管总管(14)以及多个运输箱单元组成,所述循环主水管(12)位于运输箱单元的前侧和后侧,循环主水管(12)上设置有多个连接至运输箱单元顶端的循环分水管(15),所述运输箱单元底端通过同程同径吸水管道(13)连接回水管总管(14),所述运输箱单元包括储水底池(4)、固定隔断墙板(5)、活动隔板(6)、玻璃钢网格板(7)和多个错位叠层设置的暂养箱(8),所述暂养箱(8)的底部为玻璃钢网格板(7),暂养箱(8)安装在储水底池(4)上,所述固定隔断墙板(5)设置在暂养箱(8)左侧、右侧、后侧,活动隔板(6)位于暂养箱(8)的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鲜立式暂养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区(2)、过滤池(3)与运输箱本体之间还设置有净水槽(22),所述净水槽(22)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循环水泵(23),净水槽(22)前侧的循环水泵(23)后侧还设置有制冷水泵(24),所述过滤池(3)与所述净水槽(22)之间还设置有紫外线杀菌装置(25),所述设备区(2)包括过滤水泵(17)、精密过滤器(18)、水质固液分离器(19)、臭氧发生器(20)和射流水泵(21),所述循环水泵(23)连接循环主水管(12),回水管总管(14)依次通过过滤水泵(17)、精密过滤器(18)、水质固液分离器(19)和出水管(26)连接过滤池(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鲜立式暂养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分水管(15)上设置有出水阀门(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鲜立式暂养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底池(4)的底部设置有回水管进口(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鲜立式暂养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养箱(8)的底部错位设置有过水孔(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鲜立式暂养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3)中设置有过滤材料(1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鲜立式暂养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水泵(24)与制冷机组(1)之间设置有制冷水循环管(2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鲜立式暂养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隔断墙板(5)为封闭式墙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鲜立式暂养运输箱,包括制冷机组、设备区、过滤池和运输箱本体,运输箱本体由循环主水管、同程同径吸水管道、回水管总管以及多个运输箱单元组成,循环主水管上设置有多个连接至运输箱单元顶端的循环分水管,运输箱单元底端通过同程同径吸水管道连接回水管总管,运输箱单元包括储水底池、固定隔断墙板、活动隔板、玻璃钢网格板和多个错位叠层设置的暂养箱。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固定隔断墙板为全封闭设计,水在暂养箱内不易外溢,保持水位,采用了满箱均等分装设计,减少了装卸活鲜中反复称重造成的损伤,并节省了大量时间,解决了运输过程中活鲜密度高叠压造成的大量活鲜死亡问题,增加存活率、容积率,减少损伤、损失。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永华
技术研发日:2019.06.24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