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虫机用开孔穿底三层组合式双面蜂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8713发布日期:2020-05-15 15:23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虫机用开孔穿底三层组合式双面蜂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虫机用开孔穿底三层组合式双面蜂巢。



背景技术:

蜂王浆生产过程中技术,速度要求最高和最耗费人力和时间的是移虫这个环节。

现有移虫机分:触碰式和非触碰式,都没有被市场接受和认可的状态。

触碰方式以移虫针,夹虫和吹管居多,都是以提取蜂巢房内幼虫,用机械或气体为动力退虫的方法来操作,缺点是效率低,易伤幼虫,幼虫浆水少而虫干,蜜蜂接受率低。

非触碰式以利用蜂王直接产卵孵化后整体转移为主。优点是不接触不伤幼虫,幼虫浆水多,蜜蜂接受率高。缺点是效率太低,不适合规模化养殖来生产大量蜂王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移虫机用开孔穿底三层组合式双面蜂巢,它结构简单,应用于移虫机将现有移虫效率提高8-100倍,且具有不易伤幼虫,幼虫存留部分浆水蜜蜂接受率高的优点,是介于触碰式和非触碰式移虫的一种简易而成熟的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蜂巢基座、密封基础板,所述蜂巢基座由若干个六边形孔体的蜂房彼此连接扩展而成,所述蜂房六边形孔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蜂房内底孔,所述蜂房内底孔的外围设置有导流结构,所述密封基础板包含基板,所述基板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与所述蜂房内底孔及导流结构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蜂巢基座设置有两个,两个蜂巢基座设置在密封基础板的上下两端,两个蜂巢基座均通过蜂房内底孔及导流结构与密封基础板上的密封结构固定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结构包含围绕蜂房内底孔均匀分布的六个弧形面及六个导流槽,所述弧形面由六边形孔体的六个侧边分别向蜂房内底孔一侧延伸,所述相邻两个弧形面之间设置有导流槽。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结构包含与蜂房内底孔配合连接的密封柱,所述密封柱的外围均匀分布有六个密封弧形体,所述密封弧形体与所述导流槽配合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基础板为硬质密封基础板或软质密封基础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两个相同结构的蜂巢基座放置在密封基础板的上下两侧,将蜂巢基座中单个蜂房的蜂房内底孔和导流结构一端对应密封基础板中的密封柱、密封弧形体一端,并且密封连接组成一块完整的蜂巢;将组合好的双面蜂巢固定在蜂巢框内送入育虫箱让单王或多王产卵,组合后的蜂巢可固定于巢框中间,也可占据整张巢框,产卵孵化后提取出来移虫;将培育好幼虫的组合双面蜂巢拆开,取用蜂巢基座装入固定架,将固定架下的移虫机用幼虫承接条中的承接柱对应相应的蜂房内底孔实现下压贯穿式移虫;开孔穿底蜂巢通过改变壁厚来改变蜂房内底孔的间距来对应:增加或减少移虫机用幼虫承接条中承接柱的间距,最终影响取浆机用开孔穿底台基条单个台穴孔内直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应用于移虫机将现有移虫效率提高8-100倍,且具有不易伤幼虫,幼虫存留部分浆水蜜蜂接受率高的优点,是介于触碰式和非触碰式移虫的一种简易而成熟的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蜂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蜂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蜂巢基座1、密封基础板2、蜂房11、蜂房内底孔12、导流结构13、基板21、密封结构22、弧形面131、导流槽132、密封柱221、密封弧形体222。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蜂巢基座1、密封基础板2,所述蜂巢基座1由若干个六边形孔体的蜂房11彼此连接扩展而成,所述蜂房11六边形孔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蜂房内底孔12,所述蜂房内底孔12的外围设置有导流结构13,所述密封基础板2包含基板21,所述基板21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密封结构22,所述密封结构22与所述蜂房内底孔12及导流结构13密封连接;所述蜂巢基座1设置有两个,两个蜂巢基座1设置在密封基础板2的上下两端,两个蜂巢基座1均通过蜂房内底孔12及导流结构13与密封基础板2上的密封结构22固定密封连接。两个相同结构的蜂巢基座1放置在密封基础板2的上下两侧,将蜂巢基座1中单个蜂房11的蜂房内底孔12和导流结构13一端对应密封基础板2中的密封结构22一端,并且密封连接组成一块完整的双面蜂巢。

所述导流结构13包含围绕蜂房内底孔12均匀分布的六个弧形面131及六个导流槽132,所述弧形面131由六边形孔体的六个侧边分别向蜂房内底孔12一侧延伸,所述相邻两个弧形面131之间设置有导流槽132。所述密封结构22包含与蜂房内底孔12配合连接的密封柱221,所述密封柱221的外围均匀分布有六个密封弧形体222,所述密封弧形体222与所述导流槽132配合密封连接。具体实施时,导流结构13也可采用其它样式,导流结构13改用其它样式时,密封结构22相对应配合其形状密封使用。

所述密封基础板2为硬质密封基础板或软质密封基础板。超软材料基板自身能陷进去,密封效果更佳。

具体实施时,两个相同结构的蜂巢基座1放置在密封基础板2的上下两侧,将蜂巢基座1中单个蜂房11的蜂房内底孔12和导流结构13一端对应密封基础板2中的密封柱221、密封弧形体222一端,并且密封连接组成一块完整的蜂巢;将组合好的双面蜂巢固定在蜂巢框内送入育虫箱让单王或多王产卵,组合后的蜂巢可固定于巢框中间,也可占据整张巢框,产卵孵化后提取出来移虫;将培育好幼虫的组合双面蜂巢拆开,取用蜂巢基座1装入固定架,将固定架下的移虫机用幼虫承接条中的承接柱对应相应的蜂房内底孔12实现下压贯穿式移虫;开孔穿底蜂巢通过改变壁厚来改变蜂房内底孔12的间距来对应:增加或减少移虫机用幼虫承接条中承接柱的间距,最终影响取浆机用开孔穿底台基条单个台穴孔内直径。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移虫机用开孔穿底三层组合式双面蜂巢,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蜂巢基座、密封基础板,所述蜂巢基座由若干个六边形孔体的蜂房彼此连接扩展而成,所述蜂房六边形孔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蜂房内底孔,所述蜂房内底孔的外围设置有导流结构,所述密封基础板包含基板,所述基板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与所述蜂房内底孔及导流结构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虫机用开孔穿底三层组合式双面蜂巢,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基座设置有两个,两个蜂巢基座设置在密封基础板的上下两端,两个蜂巢基座均通过蜂房内底孔及导流结构与密封基础板上的密封结构固定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虫机用开孔穿底三层组合式双面蜂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含围绕蜂房内底孔均匀分布的六个弧形面及六个导流槽,所述弧形面由六边形孔体的六个侧边分别向蜂房内底孔一侧延伸,所述相邻两个弧形面之间设置有导流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虫机用开孔穿底三层组合式双面蜂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含与蜂房内底孔配合连接的密封柱,密封柱的外围均匀分布有六个密封弧形体,密封弧形体与导流槽配合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虫机用开孔穿底三层组合式双面蜂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基础板为硬质密封基础板或软质密封基础板。


技术总结
一种移虫机用开孔穿底三层组合式双面蜂巢,它涉及养蜂设备技术领域。它包含蜂巢基座、密封基础板,所述蜂巢基座由若干个六边形孔体的蜂房彼此连接扩展而成,所述蜂房六边形孔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蜂房内底孔,所述蜂房内底孔的外围设置有导流结构,所述密封基础板包含基板,所述基板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与所述蜂房内底孔及导流结构密封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应用于移虫机将现有移虫效率提高8‑100倍,且具有不易伤幼虫,幼虫存留部分浆水蜜蜂接受率高的优点,是介于触碰式和非触碰式移虫的一种简易而成熟的方案。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华勇
技术研发日:2019.06.28
技术公布日:2020.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