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池喂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3120发布日期:2020-07-07 14:00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池喂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池喂鱼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鱼池喂鱼往往都采用人工抛洒鱼饲料的方式,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鱼池喂鱼装置。

一种鱼池喂鱼装置,它包括设置在鱼池上方的送料绞龙、设置在送料绞龙上方的进料暂存斗以及将进料暂存斗与送料绞龙进料端连接的出料控制机构;

所述送料绞龙的进料端设置于鱼池一侧的空地上,送料绞龙的末端位于鱼池水面的正上方且高度低于所述进料端的高度,所述送料绞龙的中部和末端分别朝向鱼池水面开设有第一落料口和第二落料口,第一落料口和第二落料口的下部出口处均通过合页铰接有一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与第一落料口和第二落料口的侧壁通过复位弹簧相连接,使得挡料板将第一落料口和第二落料口的出口封闭;所述进料暂存斗的顶部设有料斗盖,

所述出料控制机构包括圆筒部、固设在圆筒部内的第一圆形板和位于第一圆形板上方的第二圆形板,所述圆筒部上端与进料暂存斗的底部相连通、下端与送料绞龙进料端相连通,第一圆形板沿其圆心对称设有一对第一扇形缺口,第二圆形板沿其圆心对称设有一对第二扇形缺口,第一扇形缺口和第二扇形缺口的面积相同;第一圆形板的圆心处设有一柱状凸起部,第二圆形板的圆心处设有与柱状凸起部相适配的空缺部,使得第二圆形板套设在第一圆形板上的柱状凸起部上;所述第二圆形板的一侧设有一握把,所述圆筒部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握把滑动的弧形缺口。

所述送料绞龙通过多组支撑架固定在鱼池上方。

所述第一落料口和第二落料口均为矩形方管结构。

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为:在初始状态时,挡料板将第一落料口和第二落料口的出口恰好封闭。

所述握把通过弧形片与第二圆形板固接,所述弧形片在弧形缺口内移动。

所述出料控制机构设置为:不出料时,转动握把,使第一圆形板的一对第一扇形缺口与第二圆形板一对第二扇形缺口不相互贯通;出料期间,转动握把,使第一圆形板的一对第一扇形缺口与第二圆形板一对第二扇形缺口相互贯通。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本装置大大降低了喂鱼时的人工劳动强度,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落料口、第二落料口和挡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出料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圆筒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圆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圆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一种鱼池喂鱼装置,它包括设置在鱼池51上方的送料绞龙52、设置在送料绞龙52上方的进料暂存斗53以及将进料暂存斗53与送料绞龙52进料端连接的出料控制机构54;

所述送料绞龙52的进料端设置于鱼池51一侧的空地上,送料绞龙52的末端位于鱼池51水面的正上方且高度低于所述进料端的高度,所述送料绞龙52的中部和末端分别朝向鱼池51水面开设有第一落料口55和第二落料口56,第一落料口55和第二落料口56的下部出口处均通过合页58铰接有一挡料板57,所述挡料板57与第一落料口55和第二落料口56的侧壁通过复位弹簧59相连接,使得挡料板57将第一落料口55和第二落料口56的出口封闭;所述进料暂存斗53的顶部设有料斗盖60,

所述出料控制机构54包括圆筒部61、固设在圆筒部61内的第一圆形板62和位于第一圆形板62上方的第二圆形板63,所述圆筒部61上端与进料暂存斗53的底部相连通、下端与送料绞龙52进料端相连通,第一圆形板62沿其圆心对称设有一对第一扇形缺口64,第二圆形板63沿其圆心对称设有一对第二扇形缺口65,第一扇形缺口64和第二扇形缺口65的面积相同;第一圆形板62的圆心处设有一柱状凸起部66,第二圆形板63的圆心处设有与柱状凸起部66相适配的空缺部67,使得第二圆形板63套设在第一圆形板62上的柱状凸起部66上;所述第二圆形板63的一侧设有一握把68,所述圆筒部61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握把68滑动的弧形缺口69。

所述送料绞龙52通过多组支撑架70固定在鱼池51上方。

所述第一落料口55和第二落料口56均为矩形方管结构。

所述复位弹簧59设置为:在初始状态时,挡料板57将第一落料口55和第二落料口56的出口恰好封闭。

所述握把68通过弧形片71与第二圆形板63固接,所述弧形片71在弧形缺口69内移动。

所述出料控制机构54设置为:不出料时,转动握把68,使第一圆形板62的一对第一扇形缺口64与第二圆形板63一对第二扇形缺口65不相互贯通;出料期间,转动握把68,使第一圆形板62的一对第一扇形缺口64与第二圆形板63一对第二扇形缺口65相互贯通。

工作原理:在喂食前,操作人员将鱼饲料放入进料暂存斗53内,然后开启送料绞龙52的电机,同时转动握把68,调节第一圆形板62的一对第一扇形缺口64与第二圆形板63一对第二扇形缺口65相互贯通的程度,控制进料速度适宜;不需要喂食时,转动握把68,使第一圆形板62的一对第一扇形缺口64与第二圆形板63一对第二扇形缺口65不相互贯通,然后关闭送料绞龙52的电机。本装置大大降低了喂鱼时的人工劳动强度,省时省力。



技术特征:

1.一种鱼池喂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鱼池(51)上方的送料绞龙(52)、设置在送料绞龙(52)上方的进料暂存斗(53)以及将进料暂存斗(53)与送料绞龙(52)进料端连接的出料控制机构(54);

所述送料绞龙(52)的进料端设置于鱼池(51)一侧的空地上,送料绞龙(52)的末端位于鱼池(51)水面的正上方且高度低于所述进料端的高度,所述送料绞龙(52)的中部和末端分别朝向鱼池(51)水面开设有第一落料口(55)和第二落料口(56),第一落料口(55)和第二落料口(56)的下部出口处均通过合页(58)铰接有一挡料板(57),所述挡料板(57)与第一落料口(55)和第二落料口(56)的侧壁通过复位弹簧(59)相连接,使得挡料板(57)将第一落料口(55)和第二落料口(56)的出口封闭;所述进料暂存斗(53)的顶部设有料斗盖(60),

所述出料控制机构(54)包括圆筒部(61)、固设在圆筒部(61)内的第一圆形板(62)和位于第一圆形板(62)上方的第二圆形板(63),所述圆筒部(61)上端与进料暂存斗(53)的底部相连通、下端与送料绞龙(52)进料端相连通,第一圆形板(62)沿其圆心对称设有一对第一扇形缺口(64),第二圆形板(63)沿其圆心对称设有一对第二扇形缺口(65),第一扇形缺口(64)和第二扇形缺口(65)的面积相同;第一圆形板(62)的圆心处设有一柱状凸起部(66),第二圆形板(63)的圆心处设有与柱状凸起部(66)相适配的空缺部(67),使得第二圆形板(63)套设在第一圆形板(62)上的柱状凸起部(66)上;所述第二圆形板(63)的一侧设有一握把(68),所述圆筒部(61)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握把(68)滑动的弧形缺口(6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喂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绞龙(52)通过多组支撑架(70)固定在鱼池(51)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喂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料口(55)和第二落料口(56)均为矩形方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喂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59)设置为:在初始状态时,挡料板(57)将第一落料口(55)和第二落料口(56)的出口恰好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喂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68)通过弧形片(71)与第二圆形板(63)固接,所述弧形片(71)在弧形缺口(69)内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喂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控制机构(54)设置为:不出料时,转动握把(68),使第一圆形板(62)的一对第一扇形缺口(64)与第二圆形板(63)一对第二扇形缺口(65)不相互贯通;出料期间,转动握把(68),使第一圆形板(62)的一对第一扇形缺口(64)与第二圆形板(63)一对第二扇形缺口(65)相互贯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池喂鱼装置,包括设置在鱼池上方的送料绞龙、设置在送料绞龙上方的进料暂存斗以及将进料暂存斗与送料绞龙进料端连接的出料控制机构;送料绞龙的进料端设置于鱼池一侧的空地上,送料绞龙的末端位于鱼池水面的正上方且高度低于所述进料端的高度,所述送料绞龙的中部和末端分别朝向鱼池水面开设有第一落料口和第二落料口,第一落料口和第二落料口的下部出口处均通过合页铰接有一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与第一落料口和第二落料口的侧壁通过复位弹簧相连接,使得挡料板将第一出料口和第二落料口的出口封闭。本装置大大降低了喂鱼时的人工劳动强度,省时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肖爱民;陈方;易家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昌市平湖秋月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8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