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理及安装的铲抛机起土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7075发布日期:2020-05-15 15:09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清理及安装的铲抛机起土铲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铲抛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铲抛机起土铲。



背景技术:

铲抛机,能连续铲土并横向抛土的农田建设机械。用于修筑梯田、开挖沟渠等作业。按其抛土工作部件的类型有圆盘式和带式两种。

随着农业的机械化,铲抛机将越来越多的用于农业的生产,现有的铲抛机技术虽然已经非常完善,但是现有的铲抛机起土铲的安装非常不便,且现在的起土产清洗也很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于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起土铲的安装非常不便,且现在的起土产清洗也很麻烦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清理及安装的铲抛机起土铲,该装置通过设置有输出轴、内六角螺栓和沥青涂层,通过内六角螺栓嵌入于固定轴上,且内六角螺栓顶部焊接有齿轮,且齿轮与齿轮槽相互卡接,转动内六角螺栓是带动齿轮转动,从而树使得输出轴在水平向固定轴中央移动,使得弹簧压缩,使得输出轴一部分收缩到固定轴内,从而使得输出轴从盖体上取出,安装时转动内六角螺栓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使得输出轴大部分位于固定轴内,对准盖体上焊接滚珠轴承,再转动内六角螺栓,使弹簧处于正常状态即可,沥青涂层可很好的放泥和防生锈,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清理及安装的铲抛机起土铲,包括盖体、铲斗、固定轴和输出轴,所述固定轴的中央焊接设置有铲斗,所述固定轴的左右两端均套接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均贯穿于盖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轴的左右两侧正表面均贯穿设置有内六角螺栓,所述内六角螺栓的顶部焊接设置有齿轮,所述铲斗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沥青涂层;

所述输出轴包括第一矩形柱、圆柱体、竖杆、第二矩形柱、齿轮槽和弹簧,所述输出轴的最左侧设置有第一矩形柱,所述第一矩形柱的右侧焊接有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右侧上下表面均焊接有竖杆,所述圆柱体的右侧焊接有第二矩形柱,所述第二矩形柱上表面焊接有齿轮槽,所述第二矩形柱的右侧焊接有弹簧。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齿轮与齿轮槽相互卡接。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矩形柱套接于铲抛机的电机上,且电机可带动矩形柱在水平面上转动。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盖体与输出轴的连接处焊接设置有滚珠轴承,且圆柱体套接于滚珠轴承中。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铲斗同距离设置有2-4个,且铲斗的斗口上焊接有5-8个斗齿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弹簧的压缩最大距离大于第一矩形柱和圆柱体的长度之和。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沥青涂层的厚度为2-5mm。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清理及安装的铲抛机起土铲,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有齿轮和齿轮槽,转动内六角螺栓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在齿轮槽上转动带动输出轴左右移动,使得弹簧压缩,使得输出轴往固定轴中间移动,使得伸于固定轴外的输出轴变短,从而使得输出轴可以从盖体上取出。

(2)、通过设置有沥青涂层,在起土铲的两面均涂抹有沥青涂层,既不易粘泥,清洗时也方便,且可保证起土铲不会生锈。

综上,该种便于清理及安装的铲抛机起土铲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解决了现有的水产养殖不能根据水产的需求来调节装置容量大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起土铲整体结构示意。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输出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六角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中:盖体1、铲斗2、沥青涂层201、固定轴3、输出轴4、第一矩形柱401、圆柱体402、竖杆403、第二矩形柱404、齿轮槽405、弹簧406、内六角螺栓5、齿轮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于清理及安装的铲抛机起土铲,包括盖体1、铲斗2、固定轴3和输出轴4,固定轴3的中央焊接设置有铲斗2,用于铲泥土,固定轴3的左右两端均套接设置有输出轴4,输出轴4均贯穿于盖体1的左右两侧,固定轴3的左右两侧正表面均贯穿设置有内六角螺栓5,内六角螺栓5的顶部焊接设置有齿轮6,铲斗2的两侧表面均涂抹有沥青涂层201,方便清洗,用于防泥,防生锈;输出轴4包括第一矩形柱401、圆柱体402、竖杆403、第二矩形柱404、齿轮槽405和弹簧406,输出轴4的最左侧设置有第一矩形柱401,用于套接于电机上,第一矩形柱401的右侧焊接有圆柱体402,用于贯穿于盖体1上,圆柱体402的右侧上下表面均焊接有竖杆403,防止输出杆4从盖体1和固定轴3上滑出,圆柱体402的右侧焊接有第二矩形柱404,用于嵌入于固定轴3内第二矩形柱404上表面焊接有齿轮槽405,第二矩形柱404的右侧焊接有弹簧406。

本实施例中,齿轮6与齿轮槽405相互卡接,齿轮6转动使得齿轮槽405水平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矩形柱401套接于铲抛机的电机上,且电机可带动矩形柱401在水平面上转动。

本实施例中,盖体1与输出轴4的连接处焊接设置有滚珠轴承,且圆柱体402套接于滚珠轴承中,使得输出轴4可固定于盖体1上且可在水平方向转动。

本实施例中,铲斗2同距离设置有2-4个,且铲斗2的斗口上焊接有5-8个斗齿,能够更好的挖取泥土。

本实施例中,弹簧406的压缩最大距离大于第一矩形柱401和圆柱体402的长度之和,使得输出轴4往固定轴3内收缩时可从盖体1上取出输出轴4

本实施例中,沥青涂层201的厚度为2-5mm,能更好的防泥和防生锈。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清理及安装的铲抛机起土铲时,首先检查装置的稳定性,用六角扳手转动内六角螺栓5,使得齿轮6转动从而带动齿轮槽405水平运动,从而使得弹簧406收缩,使输出轴4缩入固定轴3内,再将输出轴4对准盖体1上焊接的滚珠轴承,然后再转动六角螺旋5使得弹簧406伸长,从而使得输出轴4从固定轴3中伸出,使得圆柱体402贯穿于滚珠轴承内就安装好了,拆卸时同样利用六角扳手转动内六角螺栓5使得此轮槽405往固定轴3的中央运动,从而使得输出轴4收缩于固定轴3内即可取出装置。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清理及安装的铲抛机起土铲,包括盖体(1)、铲斗(2)、固定轴(3)和输出轴(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3)的中央焊接设置有铲斗(2),所述固定轴(3)的左右两端均套接设置有输出轴(4),所述输出轴(4)均贯穿于盖体(1)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轴(3)的左右两侧正表面均贯穿设置有内六角螺栓(5),所述内六角螺栓(5)的顶部焊接设置有齿轮(6),所述铲斗(2)的两侧表面均涂抹有沥青涂层(201);

所述输出轴(4)包括第一矩形柱(401)、圆柱体(402)、竖杆(403)、第二矩形柱(404)、齿轮槽(405)和弹簧(406),所述输出轴(4)的最左侧设置有第一矩形柱(401),所述第一矩形柱(401)的右侧焊接有圆柱体(402),所述圆柱体(402)的右侧上下表面均焊接有竖杆(403),所述圆柱体(402)的右侧焊接有第二矩形柱(404),所述第二矩形柱(404)上表面焊接有齿轮槽(405),所述第二矩形柱(404)的右侧焊接有弹簧(4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理及安装的铲抛机起土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6)与齿轮槽(405)相互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理及安装的铲抛机起土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柱(401)套接于铲抛机的电机上,且电机可带动第一矩形柱(401)在水平面上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理及安装的铲抛机起土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与输出轴(4)的连接处焊接设置有滚珠轴承,且圆柱体(402)套接于滚珠轴承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理及安装的铲抛机起土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2)同距离设置有2-4个,且铲斗(2)的斗口上焊接有5-8个斗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理及安装的铲抛机起土铲,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406)的压缩最大距离大于第一矩形柱(401)和圆柱体(402)的长度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理及安装的铲抛机起土铲,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涂层(201)的厚度为2-5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清理及安装的铲抛机起土铲,属于铲抛机技术领域,包括盖体、铲斗、固定轴和输出轴,固定轴的中央焊接设置有铲斗。该装置通过设置有输出轴、内六角螺栓和沥青涂层,通过内六角螺栓嵌入于固定轴上,且内六角螺栓顶部焊接有齿轮,且齿轮与齿轮槽相互卡接,转动内六角螺栓是带动齿轮转动,从而树使得输出轴在水平向固定轴中央移动,使得弹簧压缩,使得输出轴一部分收缩到固定轴内,从而使得输出轴从盖体上取出,安装时转动内六角螺栓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使得输出轴大部分位于固定轴内,对准盖体上焊接滚珠轴承,再转动内六角螺栓,使弹簧处于正常状态即可,沥青涂层可很好的放泥和防生锈,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义;姜海峰;宋志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扎赉特旗兴义农丰农牧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0
技术公布日:2020.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