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度可调的农业用耕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2285发布日期:2020-09-11 21:2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度可调的农业用耕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深度可调的农业用耕地装置。



背景技术: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进入21世纪,人口不断增多,耕地逐渐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粮农组织(fao)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土地面积为18.29亿公顷左右,人均耕地0.26公顷,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476亿亩,在进行种地之前,需要翻地,翻地具有疏松土壤、消灭根岔、使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互换位置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均匀分布,现有的翻地装置均为自动化设备,其在使用中发现,由于不同土质所需疏松的深度不一样,而现有的设备的翻转刀与土地表层接触,其深度不可调整,从而不能满足不同土质的需求,具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度可调的农业用耕地装置,包括动力装置、支撑杆、转轴、翻转轴辊、翻转刀、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电机支架、电机、调节齿轮、齿条、挡板,所述动力装置前侧设有翻转轴辊,所述翻转轴辊上设有翻转刀,所述动力装置底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通过转轴与动力装置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翻转轴辊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翻转轴辊两端还设有u型框架,所述支撑杆上侧设有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一端与u型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一端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错位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调节杆上设有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底部设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与动力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经减速器与调节齿轮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为前后两侧贯穿的通槽结构,通槽结构的底部设有齿条,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挡板,所述调节齿轮位于通槽结构内且与齿条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的长度互相重叠一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齿条的长度大于20cm。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长度小于调节齿轮的半径且大于调节齿轮的二分之一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部分还设有两只按钮,所述按钮通过线路与电机实现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所在直线相对于支撑杆倾斜设置,倾斜角度范围为30°-4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深度可调的农业用耕地装置,通过将第一调节杆上的调节齿轮与第二调节杆上的齿条配合,使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之间可以相互位移,从而使得翻转轴辊相对于土壤的深度可调,其中电机的线路直接接入现有设备的动力装置部分,通过设置在动力装置部分的两只按钮分别控制电机实现正反转。本实用新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调整需要疏松的土壤深度,从而满足不同土质的需求,打破了原有的使用局限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第一调节杆侧视图;

图4为a向结构示意图。

如图,动力装置-1、支撑杆-2、转轴-3、翻转轴辊-4、翻转刀-5、第一调节杆-6、第二调节杆-7、电机支架-8、电机-9、调节齿轮-10、齿条-11、挡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深度可调的农业用耕地装置,包括动力装置1、支撑杆2、转轴3、翻转轴辊4、翻转刀5、第一调节杆6、第二调节杆7、电机支架8、电机9、调节齿轮10、齿条11、挡板12,所述动力装置1前侧设有翻转轴辊4,所述翻转轴辊4上设有翻转刀5,所述动力装置1底部设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一端通过转轴3与动力装置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翻转轴辊4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翻转轴辊4两端还设有u型框架,所述支撑杆2上侧设有第一调节杆6、第二调节杆7,所述第一调节杆6一端与u型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7一端与动力装置1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6与第二调节杆7错位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调节杆6上设有安装有电机9,所述电机9底部设有电机支架8,所述电机支架8与动力装置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经减速器与调节齿轮10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7为前后两侧贯穿的通槽结构,通槽结构的底部设有齿条11,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挡板12,所述调节齿轮10位于通槽结构内且与齿条11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杆6与第二调节杆7的长度互相重叠一部分,且所述齿条11的长度大于20cm,保证调节的有效性。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12的长度小于调节齿轮10的半径且大于调节齿轮10的二分之一半径,既可以限位又不会阻挡电机9的输出端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1上还设有两只按钮,所述按钮通过线路与电机9实现电连接,实现自动调节,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杆6与第二调节杆7所在直线相对于支撑杆2倾斜设置,倾斜角度范围为30°-45°。

工作原理:电机9的线路直接接入现有设备的动力装置1部分,通过设置在动力装置部分的两只按钮分别控制电机9实现正反转,电机9正传时,第一调节杆6与第二调节杆7重叠部分加大,支撑杆2相对于动力装置1部分转动向上,从而使翻转轴辊4相对于土壤表层向上移动,翻转刀5与土壤接触深度变浅,电机9反转时,则第一调节杆6与第二调节杆7重叠部分减小,支撑杆2相对于动力装置1部分转动向下,翻转轴辊4相对于土壤表层向下移动,翻转刀5与土壤接触深度变深,其中挡板12可以对调节齿轮10的左右方向进行限位,防止其在移动过程中发现偏移的现象。本实用新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调整需要疏松的土壤深度,从而满足不同土质的需求,打破了原有的使用局限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深度可调的农业用耕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装置、支撑杆、转轴、翻转轴辊、翻转刀、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电机支架、电机、调节齿轮、齿条、挡板,所述动力装置前侧设有翻转轴辊,所述翻转轴辊上设有翻转刀,所述动力装置底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通过转轴与动力装置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翻转轴辊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翻转轴辊两端还设有u型框架,所述支撑杆上侧设有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一端与u型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一端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错位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调节杆上设有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底部设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与动力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经减速器与调节齿轮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为前后两侧贯穿的通槽结构,通槽结构的底部设有齿条,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挡板,所述调节齿轮位于通槽结构内且与齿条相配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可调的农业用耕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的长度互相重叠一部分。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可调的农业用耕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的长度大于20cm。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可调的农业用耕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长度小于调节齿轮的半径且大于调节齿轮的二分之一半径。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可调的农业用耕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上还设有两只按钮,所述按钮通过线路与电机实现电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可调的农业用耕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所在直线相对于支撑杆倾斜设置,倾斜角度范围为30°-45°。


技术总结
一种深度可调的农业用耕地装置,包括动力装置、支撑杆、转轴、翻转轴辊、翻转刀、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电机支架、电机、调节齿轮、齿条、挡板,动力装置前侧设有翻转轴辊,翻转轴辊上设有翻转刀,动力装置底部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一端通过转轴与动力装置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翻转轴辊两端转动连接,支撑杆上侧设有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错位且平行设置,第一调节杆上设有安装有电机,第二调节杆为前后两侧贯穿的通槽结构,通槽结构的底部设有齿条,调节齿轮位于通槽结构内且与齿条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调整需要疏松的土壤深度,从而满足不同土质的需求,打破了原有的使用局限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核亮;张新;季核旺;郭晓源;王爽;杨圆圆;李振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耕耘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3
技术公布日:2020.09.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