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牧业大棚稳定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6912发布日期:2020-08-07 17:17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牧业大棚稳定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牧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牧业大棚稳定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大棚通常采用用竹木杆、水泥杆、轻型钢管或管材等材料做骨架,做成立柱、拉杆,拱杆及压杆,覆盖塑料薄膜而成为拱圆形的料棚,对于农牧业来说跟传统的蔬菜大棚有所区别,传统是蔬菜大棚架构比较简单,采用固定式的焊接方式,对于农牧业这种大型的大棚来说,随时存在更换调节的需求,同时,传动的大棚支撑装置稳定效果差,通常采用直接立柱埋土的方式,费力且稳定性能差,因此,针对于这种情况,设计了一种具有自由调节且稳定性能更好的大棚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大棚支撑装置稳定性能差,且缺乏调节功能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农牧业大棚稳定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农牧业大棚稳定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和支撑杆,所述固定底座顶部与支撑杆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杆中部通过调节杆与支撑架底面中部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底座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通过转动轴相连接,所述转动轴顶部固定连接有紧固装置,所述转动轴外壁等距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位于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之间,所述支撑臂共设置有三根,每个所述支撑臂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盘。

优选地,所述紧固装置包括圆形环,所述圆形环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另一端通过螺栓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另一端内部均设置有螺纹槽,所述螺栓与螺纹槽螺纹匹配。

优选地,所述圆形环为弹性金属材质,所述圆形环套接于转动轴外壁。

优选地,所述调节杆包括套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套杆为中空结构,所述套杆两端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一端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一端分别螺纹套接于套杆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使用时首先将固定底座放置于指定位置,手动旋转螺栓,保持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间距增大,保持圆形环的扩张,此时,将支撑杆底部插入到圆形环内壁,再次旋转螺栓保持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的贴紧,从而带动圆形环的锁紧,最终实现对支撑杆的夹紧。

2、在支撑杆的中部通过调节杆控制支撑架的开张闭合,在支撑杆与固定底座连接完成后,手动拧动第一连接杆或者第二连接杆,保持二者与套管内壁的伸长或缩进,从而调节支撑架的支撑面的张口角度,实现大棚的空间大小调整,本实用新型采用通过采用自由的调节装置,实现对装置的整体进行角度调整,控制大棚内部面积,同时,采用三角固定方式,稳定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农牧业大棚稳定调节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农牧业大棚稳定调节装置的固定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农牧业大棚稳定调节装置的固定底座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一种农牧业大棚稳定调节装置的紧固装置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农牧业大棚稳定调节装置的调节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底座、2支撑杆、3调节杆、4支撑架、5第一连接杆、6套杆、7第二连接杆、8第一夹块、9第二夹块、10支撑臂、11紧固装置、12固定盘、13圆形环、14第一夹臂、15螺栓、16第二夹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农牧业大棚稳定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和支撑杆2,固定底座1顶部与支撑杆2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杆2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架4,支撑杆2中部通过调节杆3与支撑架4底面中部转动连接,固定底座1包括第一夹块8和第二夹块9,第一夹块8与第二夹块9通过转动轴相连接,转动轴顶部固定连接有紧固装置11,转动轴外壁等距设置有支撑臂10,支撑臂10位于第一夹块8与第二夹块9之间,支撑臂10共设置有三根,每个支撑臂10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盘12,紧固装置11包括圆形环13,圆形环13开设有槽口,槽口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夹臂14和第二夹臂16,第一夹臂14与第二夹臂16另一端通过螺栓15相连接,第一夹臂14与第二夹臂16另一端内部均设置有螺纹槽,螺栓15与螺纹槽螺纹匹配,圆形环13为弹性金属材质,圆形环13套接于转动轴外壁,调节杆3包括套杆6、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7,套杆6为中空结构,套杆6两端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7一端均设置有外螺纹,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7一端分别螺纹套接于套杆6两端。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固定底座1放置于指定位置,手动旋转螺栓15,保持第一夹臂14与第二夹臂16间距增大,保持圆形环13的扩张,此时,将支撑杆2底部插入到圆形环13内壁,再次旋转螺栓15保持第一夹臂14与第二夹臂16的贴紧,从而带动圆形环13的锁紧,最终实现对支撑杆2的夹紧,在支撑杆2的中部通过调节杆3控制支撑架4的开张闭合,在支撑杆2与固定底座1连接完成后,手动拧动第一连接杆5或者第二连接杆7,保持二者与套管6内壁的伸长或缩进,从而调节支撑架4的支撑面的张口角度,实现大棚的空间大小调整,本实用新型采用通过采用自由的调节装置,实现对装置的整体进行角度调整,控制大棚内部面积,同时,采用三角固定方式,稳定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农牧业大棚稳定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和支撑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顶部与支撑杆(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杆(2)中部通过调节杆(3)与支撑架(4)底面中部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底座(1)包括第一夹块(8)和第二夹块(9),所述第一夹块(8)与第二夹块(9)通过转动轴相连接,所述转动轴顶部固定连接有紧固装置(11),所述转动轴外壁等距设置有支撑臂(10),所述支撑臂(10)位于第一夹块(8)与第二夹块(9)之间,所述支撑臂(10)共设置有三根,每个所述支撑臂(10)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盘(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牧业大棚稳定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11)包括圆形环(13),所述圆形环(13)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夹臂(14)和第二夹臂(16),所述第一夹臂(14)与第二夹臂(16)另一端通过螺栓(15)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牧业大棚稳定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14)与第二夹臂(16)另一端内部均设置有螺纹槽,所述螺栓(15)与螺纹槽螺纹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牧业大棚稳定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环(13)为弹性金属材质,所述圆形环(13)套接于转动轴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牧业大棚稳定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3)包括套杆(6)、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7),所述套杆(6)为中空结构,所述套杆(6)两端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7)一端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7)一端分别螺纹套接于套杆(6)两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牧业大棚稳定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和支撑杆,固定底座顶部与支撑杆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杆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杆中部通过调节杆与支撑架底面中部转动连接,固定底座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通过转动轴相连接,转动轴顶部固定连接有紧固装置,转动轴外壁等距设置有支撑臂,支撑臂位于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之间,支撑臂共设置有三根,每个支撑臂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杆底部插入到圆形环内壁,再次旋转螺栓保持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的贴紧,从而带动圆形环的锁紧,最终实现对支撑杆的夹紧,并通过三角结构的固定方式,有效保证了支撑杆的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董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益诸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6
技术公布日:2020.08.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