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水保土型生态复合坡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37105发布日期:2020-09-08 13:3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水保土型生态复合坡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水保土型生态复合坡面。



背景技术:

南方红壤侵蚀区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由于人多耕地少,山多坡陡,雨量充沛,特别是暴雨较多,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在高雨量冲击下,很容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长期的水土流失导致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生产力水平和植被覆盖度日益下降。近年来虽然开展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但是,常出现“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现象,坡面蓄水保土能力差,水土流失形式不容乐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蓄水保土型生态复合坡面,能够很大程度缓解了坡面水土流失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蓄水保土型生态复合坡面,包括坡体,所述坡体上表面为倾斜的坡面,所述坡面上种植有乔灌草,所述坡面的顺坡方向每隔3-5m设置有等高条带水平沟,所述等高条带水平沟内间隔设置有横土垱。

优选的,所述等高条带水平沟的蓄水容积根据坡体来水来沙量的大小确定,沿等高线布设,上下沟呈品字形或三角形布设,上下沟沿坡面间距为3m左右,面宽为0.45m-0.55m,底宽为0.25m-0.35m,沟深为0.4m-0.45m,具体依坡面实际地形布设。

优选的,所述横土垱在等高条带水平沟内每隔1m左右留设一道,垱深0.3m-0.4m,垱顶宽0.4m-0.5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原有地貌特征,通过在坡面种植乔灌草和截短原有坡面长度,修筑竹节水平沟,改变了径流泥沙运输途径,有效地防止了降雨造成的水土流失;由于竹节水平沟内土壤及其肥力得以蓄积保持,且水分充足,沟内可自然生长出乡土植被,恢复坡面生态,增加坡面植被覆盖度,可有效防治地表土壤经受降雨侵蚀。与传统的坡面治理方法相比,改方法既可以省工、省力、蓄水保土,又可以充分发挥其植被恢复的功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坡面蓄水保土型生态复合措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坡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坡面俯视图。

附图标注:1.坡面,2.乔灌草,3.等高条带水平沟,4.横土垱,5.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蓄水保土型生态复合坡面,包括坡体5,所述坡体5上表面为倾斜的坡面1,所述坡面1上种植有乔灌草2,所述坡面1的顺坡方向每隔3-5m设置有等高条带水平沟3,所述等高条带水平沟3内间隔设置有横土垱4。

进一步的,所述等高条带水平沟3的蓄水容积根据坡体5来水来沙量的大小确定,沿等高线布设,上下沟呈品字形或三角形布设,上下沟沿坡面1间距为3m左右,面宽为0.45m-0.55m,底宽为0.25m-0.35m,沟深为0.4m-0.45m,具体依坡面1实际地形布设;等高条带水平沟改变了径流泥沙的运输途径,将径流泥沙留在沟内,起到蓄水保土的作用,由于沟内水分充足,一定时间内可自然恢复生态。

进一步的,所述横土垱4在等高条带水平沟内每隔1m左右留设一道,垱深0.3m-0.4m,垱顶宽0.4m-0.5m;有利于合理分配坡面径流,同时可起到蓄水保土等功效。

本实用新型最终构建形成一种坡面植被和竹节水平沟内植被共同作用以及竹节水平沟和横土垱结构作用下的可以调控坡面径流泥沙、保持水土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原有地貌特征,通过在坡面种植乔灌草和截短原有坡面长度,修筑竹节水平沟,改变了径流泥沙运输途径,有效地防止了降雨造成的水土流失;由于竹节水平沟内土壤及其肥力得以蓄积保持,且水分充足,沟内可自然生长出乡土植被,恢复坡面生态,增加坡面植被覆盖度,可有效防治地表土壤经受降雨侵蚀。与传统的坡面治理方法相比,改方法既可以省工、省力、蓄水保土,又可以充分发挥其植被恢复的功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坡面蓄水保土型生态复合措施。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蓄水保土型生态复合坡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坡体(5),所述坡体(5)上表面为倾斜的坡面(1),所述坡面(1)上种植有乔灌草(2),所述坡面(1)的顺坡方向每隔3-5m设置有等高条带水平沟(3),所述等高条带水平沟(3)内间隔设置有横土垱(4);所述等高条带水平沟(3)的蓄水容积根据坡体(5)来水来沙量的大小确定,沿等高线布设,上下沟呈品字形或三角形布设,上下沟沿坡面(1)间距为3m左右,面宽为0.45m-0.55m,底宽为0.25m-0.35m,沟深为0.4m-0.45m,具体依坡面(1)实际地形布设;所述横土垱(4)在等高条带水平沟(3)每隔1m左右留设一道,垱深0.3m-0.4m,垱顶宽0.4m-0.5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水保土型生态复合坡面,包括坡体,所述坡体上表面为倾斜的坡面,所述坡面上种植有乔灌草,所述坡面的顺坡方向每隔3‑5m设置有等高条带水平沟,所述等高条带水平沟内间隔设置有横土垱。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大程度缓解了坡面水土流失的状况。

技术研发人员:莫明浩;欧阳祥;宋月君;聂小飞;郑海金;刘昭;胡皓;廖凯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9.10.14
技术公布日:2020.09.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