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工厂化水泥养殖池排污水和排虾壳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4998发布日期:2020-08-11 22:43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工厂化水泥养殖池排污水和排虾壳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虾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室内工厂化水泥养殖池排污水和排虾壳的装置。



背景技术: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支柱性产业;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虽然在规模和产量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水环境及资源问题也日益严峻。养殖水域环境条件不断恶化,因为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生活用水、农业退水进入水体所引起水质的一系列恶化,首先危及的是水中的生物,结果导致渔业资源下降,病害增多,水产品增养殖的失败。现今水环境污染严峻,因此养殖环境进一步恶劣化,导致疾病发生的情况不断的增加,而且养殖过程中投入大量的药物、药剂,这进一步紊乱水体的体系,以及破坏生态的调整。对虾类常见病害:病毒性疾病有wsd、yhv、tsv和ihhnv等等。细菌性疾病有红腿病、烂鳃病、瞎眼病、幼体弧菌病和气单胞菌病等等。寄生虫病有微孢子虫病、单孢子虫病和固着类纤毛虫病等等。

目前,对虾养殖过程中常常采用中央排污设施排出养殖废水,而养殖过程中会出现由于病害等原因造成的偷死虾,排不出,造成感染,或者对虾大量蜕壳阻塞排污筛网,需要下水进行清洗,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自动控制排污水或排死虾及虾壳的室内工厂化水泥养殖池排污水和排虾壳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室内工厂化水泥养殖池排污水和排虾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养殖池池底的排污水口、设置在养殖池池底的排虾壳口、设置在排污池池底的污物进口、排出管道、排水机构、排水驱动机构、排虾壳机构和排虾壳驱动机构;所述排污水口、排虾壳口和污物进口通过排出管道连通,排水机构包括连接在排污水口上的带孔排污管、包裹在带孔排污管外的筛绢网和套装在排污水pvc管及筛绢网外侧的排污水pvc管;排虾壳机构包括能够堵住排虾壳口的不锈钢球和用于限位不锈钢球的支架;在污物进口上活动连接有一排出pvc管;排水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微电脑时控开关、第一减速电机、第一牵拉绳和通过第一支架安装在养殖池排污水口上方的第一滑轮,第一减速电机与第一微电脑时控开关电连接,在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线轮,第一牵拉绳的一端与线轮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滑轮后与所述排污水pvc管上端固定连接;排虾壳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微电脑时控开关、第二减速电机、第二牵拉绳和通过第二支架安装在养殖池排虾壳口上方的第二滑轮,第二减速电机与第二微电脑时控开关电连接,在第二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线轮,第二牵拉绳的一端与线轮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滑轮后与所述不锈钢球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球和排污水pvc管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吊环,所述第一牵拉绳和第二牵拉绳分别与对应的吊环连接。

所述第一牵拉绳和第二牵拉绳均为尼龙绳,直径为10mm。

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为钢筋支架。

所述带孔排污管孔径为1cm,所述筛绢网为20目滤网。

所述排污水口、排虾壳口和污物进口的口径均为2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通过设有微电脑时控开关的排水驱动机构和排虾壳驱动机构,可以在不同养殖时期可根据需求设定不同排污类型、排污次数、排污时间长度和间隔,既可以定期排污水,又可以定期排出病死虾和大量的虾壳,简单易操作,有效降低水质的亚硝酸盐和氨氮等;有效地减少对虾从个体感染到群体感染的危害,提高对虾养殖产量,投资少,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室内工厂化水泥养殖池排污水和排虾壳的装置,包括设置在养殖池1池底的排污水口11、设置在养殖池1池底的排虾壳口12、设置在排污池2池底的污物进口21、排出管道3、排水机构、排水驱动机构、排虾壳机构和排虾壳驱动机构;所述排污水口11、排虾壳口12和污物进口21通过排出管道3连通。

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排污水pvc管41、带孔排污管42和筛绢网43。带孔排污管42固定连接在排污水口11上,筛绢网43包裹在带孔排污管42外。排污水pvc管41套装在带孔排污管42及筛绢网43外侧。排水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微电脑时控开关51、第一减速电机52、第一牵拉绳53和通过第一支架(图中未示出)安装在水泥养殖池排污水口上方的第一滑轮54。第一减速电机52与第一微电脑时控开关51电连接,在第一减速电机5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线轮,第一牵拉绳53的一端与线轮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滑轮54后与所述排污水pvc管41上端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微电脑时控开关51控制第一减速电机52动作,能够牵拉第一牵拉绳53,带动排污水pvc管41上升或下降,即打开或或关闭排污水口11。

所述排虾壳机构包括能够堵住排虾壳口的不锈钢球61和用于限位不锈钢球的支架62。排虾壳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微电脑时控开关71、第二减速电机72、第二牵拉绳73和通过第二支架(图中未示出)安装在水泥养殖池排虾壳口上方的第二滑轮74,第二减速电机72与第二微电脑时控开关71电连接,在第二减速电机7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线轮,第二牵拉绳73的一端与线轮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滑轮74后与所述不锈钢球61固定连接。通过通过第二微电脑时控开关71控制第二减速电机72动作,能够牵拉第二牵拉绳73,带动不锈钢球61上升或下降,即打开或或关闭排虾壳口12。

在污物进口21上活动连接有一排出pvc管8。通过设置排出pvc管8,可以避免在排污水口11、排虾壳口12出现渗水时,养殖池里的水被排出。

具体的,所述不锈钢球61和排污水pvc管8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吊环,所述第一牵拉绳53和第二牵拉绳73分别与对应的吊环连接。

所述第一牵拉绳53和第二牵拉绳73均为尼龙绳,直径为10mm。所述第一支架54和第二支架74均为钢筋支架。

所述带孔排污管孔径为1cm,所述筛绢网为20目滤网。所述排污水口11、排虾壳口12和污物进口21的口径均为20cm。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排污过程如下:对虾养殖前30天内,不需要进行排污;养殖30天后,将排污池中的排出pvc管人工拔出,然后通过排水驱动机构和排虾壳驱动机构在不同养殖时期可根据需求设定不同排污类型、排污次数、排污时间长度和间隔;具体是:养殖30-60天,排污水4次/天,每次3分钟,时间间隔为6小时,排偷死虾及虾壳2次/天,每次1分钟,时间间隔为12小时;养殖60-90天,排污水6次/天,每次4分钟,时间间隔为4小时,排偷死虾及虾壳3次/天,每次2分钟,时间间隔为8小时;养殖90-120天,排污水8次/天,每次5分钟,时间间隔为3小时,排偷死虾及虾壳4次/天,每次3分钟,时间间隔为6小时。

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室内工厂化水泥养殖池排污水和排虾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水泥养殖池池底的排污水口、设置在水泥养殖池池底的排虾壳口、设置在排污池池底的污物进口、排出管道、排水机构、排水驱动机构、排虾壳机构和排虾壳驱动机构;

所述排污水口、排虾壳口和污物进口通过排出管道连通,排水机构包括连接在排污水口上的带孔排污管、包裹在带孔排污管外的筛绢网和套装在排污水pvc管及筛绢网外侧的排污水pvc管;排虾壳机构包括能够堵住排虾壳口的不锈钢球和用于限位不锈钢球的支架;在污物进口上活动连接有一排出pvc管;

排水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微电脑时控开关、第一减速电机、第一牵拉绳和通过第一支架安装在水泥养殖池排污水口上方的第一滑轮,第一减速电机与第一微电脑时控开关电连接,在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线轮,第一牵拉绳的一端与线轮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滑轮后与所述排污水pvc管上端固定连接;

排虾壳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微电脑时控开关、第二减速电机、第二牵拉绳和通过第二支架安装在水泥养殖池排虾壳口上方的第二滑轮,第二减速电机与第二微电脑时控开关电连接,在第二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线轮,第二牵拉绳的一端与线轮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滑轮后与所述不锈钢球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工厂化水泥养殖池排污水和排虾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球和排污水pvc管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吊环,所述第一牵拉绳和第二牵拉绳分别与对应的吊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工厂化水泥养殖池排污水和排虾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拉绳和第二牵拉绳均为尼龙绳,直径为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工厂化水泥养殖池排污水和排虾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为钢筋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工厂化水泥养殖池排污水和排虾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孔排污管孔径为1cm,所述筛绢网为20目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室内工厂化水泥养殖池排污水和排虾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水口、排虾壳口和污物进口的口径均为20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工厂化水泥养殖池排污水和排虾壳的装置,包括设置在养殖池池底的排污水口、设置在养殖池池底的排虾壳口、设置在排污池池底的污物进口、排出管道、排水机构、排水驱动机构、排虾壳机构和排虾壳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微电脑时控开关的排水驱动机构和排虾壳驱动机构,可以在不同养殖时期可根据需求设定不同排污类型、排污次数、排污时间长度和间隔,既可以定期排污水,又可以定期排出病死虾和大量的虾壳,简单易操作,有效降低水质的亚硝酸盐和氨氮等;有效地减少对虾从个体感染到群体感染的危害,提高对虾养殖产量,投资少,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孙成波;陈燮燕;何子豪;陈国良;周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海洋大学;湛江海茂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海茂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1
技术公布日:2020.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