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36701发布日期:2020-09-08 13:32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牡丹幼苗培育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牡丹文化底蕴深厚,花可观赏、根可医病、籽可榨油,浑身是宝,属于我国特有资源植物,在生物世界中有其特殊的位置。

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产籽量大、含油率高、品质优、抗性强等特点,能在一些边际土地上种植,可与经济林等间作,一年种植可连续收获30年以上。在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过程中,由于对油用牡丹幼苗生长环境的难以把握,容易增加油用牡丹幼苗的死亡率,不利于油用牡丹幼苗的成长,而且油用牡丹幼苗在培育过程中,培育步骤繁杂,需要用到大量人工,增加培育成本,因此需要一种新型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由于对油用牡丹幼苗生长环境的难以把握,容易增加油用牡丹幼苗的死亡率,不利于油用牡丹幼苗的成长以及油用牡丹幼苗在培育过程中,培育步骤繁杂,需要用到大量人工劳动力,增加培育成本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包括主体框、承重座和盖门,所述主体框顶部上方设置有日照灯,所述主体框一侧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主体框另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主体框背部设置有排风扇,所述主体框表面设置有警示灯,所述主体框靠近所述温度传感器一侧设置有智能面板,所述主体框两侧由水管连接,所述水管底部连接有喷淋头,所述盖门中部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承重座内部上方近所述智能面板一侧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下方设置有网络服务器,所述承重座上方设置有培养皿,所述培养皿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承重座另一侧设置有排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框与所述盖门通过合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主体框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主体框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警示灯和所述主体框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排风扇和所述主体框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所述承重座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网络服务器和所述承重座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管与所述喷淋头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槽与所述承重座焊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的对油用牡丹幼苗生长环境难以把握,容易增加油用牡丹幼苗的死亡率,不利于油用牡丹幼苗的成长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气孔、排风扇、日照灯、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水管、喷淋头、警示灯,使人们更加容易控制油用牡丹幼苗的生长环境,进而减少了油用牡丹幼苗的死亡率,促进油用牡丹幼苗的成长;

2、为解决现有的油用牡丹幼苗在培育过程中,培育步骤繁杂,需要用到大量人工劳动力,增加培育成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数据采集模块、网络服务器、智能面板,使得人们对油用牡丹幼苗的培育更加自动化,进而减少大量人工劳动力,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的俯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的电路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主体框;2、承重座;3、盖门;4、排气孔;5、日照灯;6、湿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8、数据采集模块;9、智能面板;10、网络服务器;11、警示灯;12、水管;13、喷淋头;14、培养皿;15、排水孔;16、排风扇;17、排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包括主体框1、承重座2和盖门3,主体框1顶部上方设置有日照灯5,日照灯5可以模拟阳光提供光照,主体框1一侧设置有湿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6可以检测环境湿度,主体框1另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可以检测环境温度,主体框1背部设置有排风扇16,排风扇16可以保证空气流通,主体框1表面设置有警示灯11,警示灯11可以有效预警生长环境问题,主体框1靠近所述温度传感器7一侧设置有智能面板9,通过智能面板9可以选择手动设置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主体框1两侧由水管12连接,水管12底部连接有喷淋头13,喷淋头13可通过水管12送水起到喷灌的效果,盖门3中部设置有排气孔4,排气孔4可以保证空气对流,承重座2内部上方近智能面板9一侧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8,数据采集模块8可以接收湿度传感器6和温度传感器7所反馈的信号,数据采集模块8下方设置有网络服务器10,网络服务器10可以接收数据采集模块8信息,承重座2上方设置有培养皿14,可以培育油用牡丹幼苗,培养皿14底部设置有排水孔15,排水孔15可以排出培养皿14内多余的水,承重座2另一侧设置有排水槽17,排水槽17可以把排水孔15多余的水排出。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体框1与盖门3通过合页连接,湿度传感器6与主体框1通过螺钉连接,温度传感器7与主体框1通过螺钉连接,警示灯11和主体框1通过螺钉连接,排风扇16和主体框1通过螺钉连接。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数据采集模块8与承重座2通过螺钉连接,网络服务器10和承重座2通过螺钉连接,水管12与喷淋头13通过螺纹连接,排水槽17与承重座2焊接。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腿板可旋转的产床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用牡丹幼苗放置在培养皿14中,通过设置的盖门3,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危险,盖门3上的排气孔4与排风扇16实现空气对流,同时,排水槽17可以排出培养皿14中多余的水分,温度传感器7和湿度传感器6可以有效的检测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通过警示灯11对外进行提示,更加有利于对油用牡丹幼苗生长环境的把握,减少油用牡丹幼苗的死亡率,通过将采集信息反馈至数据采集模块8,再由数据采集模块8发送至网络服务器10,通过互联网连接至app可进行智能化开启排风扇16、日照灯5、喷淋头13,解放人工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也可通过主体框1上面的智能面板9选择手动控制。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1)、承重座(2)和盖门(3),所述主体框(1)顶部上方设置有日照灯(5),所述主体框(1)一侧设置有湿度传感器(6),所述主体框(1)另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所述主体框(1)背部设置有排风扇(16),所述主体框(1)表面设置有警示灯(11),所述主体框(1)靠近所述温度传感器(7)一侧设置有智能面板(9),所述主体框(1)两侧由水管(12)连接,所述水管(12)底部连接有喷淋头(13),所述盖门(3)中部设置有排气孔(4),所述承重座(2)内靠近所述智能面板(9)的侧壁上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8),所述数据采集模块(8)下方设置有网络服务器(10),所述承重座(2)上方设置有培养皿(14),所述培养皿(14)底部设置有排水孔(15),所述承重座(2)另一侧设置有排水槽(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1)与所述盖门(3)通过合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传感器(6)与所述主体框(1)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7)与所述主体框(1)通过螺钉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灯(11)和所述主体框(1)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排风扇(16)和所述主体框(1)通过螺钉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8)与所述承重座(2)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网络服务器(10)和所述承重座(2)通过螺钉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12)与所述喷淋头(13)通过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17)与所述承重座(2)焊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用牡丹幼苗培育装置,包括主体框、承重座和盖门,所述主体框顶部上方设置有日照灯,所述主体框一侧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主体框另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主体框背部设置有排风扇,所述主体框表面设置有警示灯。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气孔、排风扇、日照灯、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水管、喷淋头、警示灯,使得人们更加容易控制油用牡丹幼苗的生长环境,进而减少了油用牡丹幼苗的死亡率,促进油用牡丹幼苗的成长,通过设置数据采集模块、网络服务器、智能面板,使得人们对油用牡丹幼苗的培育更加自动化,进而减少了大量人工劳动力,降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方建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衢州市衢江区满地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9.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