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2838发布日期:2020-09-04 12:0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竹筒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园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筒诱捕器。



背景技术:

在果树种植过程中,驱虫是十分重要的,喷洒农药虽然十分有效,但是会污染果实,因此物理驱虫灭虫方法更为适宜,一般的诱捕器通常为塑料或铁制,其成本较高,且塑料在阳光下暴晒易老化,铁则易生锈,损耗较快。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竹筒诱捕器,包括一竹筒,竹筒内含有一完整未破损的竹节;竹节下方的竹筒筒壁上有多个供害虫进入的圆孔,圆孔下方有一安装孔,竹筒内设有一竹签,竹签一端插入固定于安装孔内,竹签另一端位于竹筒内部中央并悬挂一网兜,网兜内设有引诱剂;竹筒底部设有一塑料薄膜袋,塑料薄膜袋的袋口罩住竹筒底部;塑料薄膜袋内盛放有水;还包括一细绳,竹筒底部外壁上沿筒口设有一环状凹槽,塑料薄膜袋的袋口覆盖在凹槽上,细绳将塑料薄膜袋的袋口于凹槽处捆扎固定。

优选的,所述竹节上方的竹筒筒壁上钻有两个固定孔,两个固定孔之间连接一用于悬挂竹筒的铁丝。

优选的,所述竹节上方的竹筒筒壁长度不超过3厘米,所述竹节下方的竹筒筒壁长度不超过10厘米。

优选的,竹节下方的竹筒内筒壁上涂有一层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竹筒诱捕器,巧妙采用竹子本身构造,在带完整竹节的竹筒上钻孔供害虫进入,设置竹签用于悬挂诱捕剂,竹节用于遮挡雨水,并在竹筒下方设置装水的塑料薄膜袋用以收集并淹死害虫,其制作材料易取得易加工,塑料薄膜袋易更换,成本低廉,便于推广使用;且竹子本身为自然材料,一方面不会散发塑料的异味,更易吸引害虫,另一方面,竹筒损坏后直接丢弃或作燃料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适合在农村林场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竹筒诱捕器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竹筒诱捕器,包括一竹筒1,竹筒内含有一完整未破损的竹节2,竹节上方的竹筒筒壁长度3厘米,此长度不宜太长,避免过多雨水等积蓄,竹节下方的竹筒筒壁长度10厘米。

竹节下方的竹筒筒壁上有多个供害虫进入的圆孔3,圆孔下方有一安装孔4,竹筒内设有一竹签5,竹签一端插入固定于安装孔内,竹签另一端位于竹筒内部中央并悬挂一网兜6,网兜内设有引诱剂。

竹筒底部设有一装水的塑料薄膜袋7,塑料薄膜袋的袋口罩住竹筒底部,竹节下方的竹筒内筒壁上涂有一层蜡,害虫进入竹筒后即很容易落入塑料薄膜袋中。

考虑竹筒表面和塑料薄膜袋均十分光滑,不易固定,竹筒底部外壁上沿筒口设有一环状凹槽8,塑料薄膜袋的袋口覆盖在凹槽上,一细绳9将塑料薄膜袋的袋口于凹槽处捆扎固定。

此外,为便于将其挂在树枝上,可在竹节上方的竹筒筒壁上钻两个固定孔,两个固定孔之间连接一用于悬挂竹筒的铁丝,此为常规手段。



技术特征:

1.竹筒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竹筒,竹筒内含有一完整未破损的竹节;竹节下方的竹筒筒壁上有多个供害虫进入的圆孔,圆孔下方有一安装孔,竹筒内设有一竹签,竹签一端插入固定于安装孔内,竹签另一端位于竹筒内部中央并悬挂一网兜,网兜内设有引诱剂;竹筒底部设有一塑料薄膜袋,塑料薄膜袋的袋口罩住竹筒底部;塑料薄膜袋内盛放有水;还包括一细绳,竹筒底部外壁上沿筒口设有一环状凹槽,塑料薄膜袋的袋口覆盖在凹槽上,细绳将塑料薄膜袋的袋口于凹槽处捆扎固定。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竹筒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竹节上方的竹筒筒壁上钻有两个固定孔,两个固定孔之间连接一用于悬挂竹筒的铁丝。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竹筒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竹节上方的竹筒筒壁长度不超过3厘米,所述竹节下方的竹筒筒壁长度不超过10厘米。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竹筒诱捕器,其特征在于:竹节下方的竹筒内筒壁上涂有一层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竹筒诱捕器,包括一竹筒,竹筒内含有一完整未破损的竹节;竹节下方的竹筒筒壁上有多个供害虫进入的圆孔,圆孔下方有一安装孔,竹筒内设有一竹签,竹签一端插入固定于安装孔内,竹签另一端位于竹筒内部中央并悬挂一网兜,网兜内设有引诱剂;竹筒底部设有一塑料薄膜袋,塑料薄膜袋的袋口罩住竹筒底部;塑料薄膜袋内盛放有水;还包括一细绳,竹筒底部外壁上沿筒口设有一环状凹槽,塑料薄膜袋的袋口覆盖在凹槽上,细绳将塑料薄膜袋的袋口于凹槽处捆扎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雷明龙;雷彩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雷明龙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9.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