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带状苗床双螺旋式深施肥旋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7260发布日期:2020-04-29 00:31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水田带状苗床双螺旋式深施肥旋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水田带状苗床整地、深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田整地均是采用旋耕刀轴式水田搅浆整地机具对水田土壤反复全面积的旋耕方式来完成整地作业,存在作业动土量大、动力消耗多、作业效率低、作业成本高等诸多技术性问题,且施肥与整地作业单独分开,导致作业效率降低,多次进地压实土壤等实际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技术:
人已研发了一种螺旋搅龙式水田带状苗床整地作业单体,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整地动土量小、动力消耗较少、作业成本较低的优点。但是,在生产试验中发现,由于结构设计的缺陷和技术参数的匹配确定的问题,该作业单体受力不合理,对带状苗床土壤产生较大挤压分力,将土壤易压实,影响作业效果,浪费动力;同时,螺旋搅龙叶片和旋转驱动轴会被水田田间的茎秆、藤蔓缠绕,降低了机具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故障多,增加动力消耗,且清除困难;在整地之后还需进行施肥,效率低,施肥之后,肥料流失严重,植物对肥料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结构的水田带状苗床双螺旋式深施肥旋耕装置,达到减少作业动力消耗和使用故障、水田带状苗床整地、施肥质量好,肥料流失量减少且利用率提高的目的。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主动筒轴外部固装外螺旋搅龙叶片,在所述外螺旋搅龙叶片外边缘部位上设置折边,所述折边与外螺旋搅龙叶片之间的折弯内夹角α为100°—110°,折边宽度尺寸l为15mm—20mm,折边的外直径尺寸ф为135mm—145mm,外螺旋搅龙叶片的螺旋角β为5°—9°,在所述折边外壁面上依次间距h为45mm—55mm固装防缠绕切割刀片,齿轮a固配在主动筒轴端部上;所述主动筒轴轴心线与水平面之间倾斜夹角γ为18°—22°;在主动筒轴内部可转动的配装内螺旋搅龙轴,所述内螺旋搅龙轴上间隔固装含油尼龙轴套a和含油尼龙轴套b,在所述含油尼龙轴套a和含油尼龙轴套b的外部上可转动的分别安装铁轴套a和铁轴套b,扇叶a和扇叶b分别固装在铁轴套a和铁轴套b外部上,所述扇叶a和扇叶b的外端与主动筒轴固接。内螺旋搅龙轴上的内螺旋叶片被固定在内螺旋搅龙轴上的含油尼龙轴套a间隔分为两段,在所述内螺旋搅龙轴的入料端部处与主动筒轴之间留有环形槽,输料管的一端插入在环形槽内,其另一端与肥料箱连接,齿轮b固配在内螺旋搅龙筒轴端部上。至此构成水田带状苗床双螺旋式深施肥旋耕装置。

本发明创造结构设计与技术参数匹配选择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作业受力合理,耕整地、施肥效果好、质量高,作业效率高,肥料流失少且利用率高,动力消耗少,故障少,使用效率高,作业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水田带状苗床双螺旋式深施肥旋耕装置示意图;

图2为水田带状苗床双螺旋式深施肥旋耕装置实体图

图3为水田带状苗床双螺旋式深施肥旋耕装置剖面图

图4为含油尼龙轴套、铁轴套和叶片组成的支撑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装置作业受力分析图。

图中件号说明:

1、齿轮b2、内旋搅龙轴3、齿轮a4、主动筒轴5、防缠绕切割刀片6、折边7、扇叶a8、铁轴套a9、内螺旋绞龙叶片10、含油尼龙轴套a11、外螺旋搅龙叶片12、扇叶b13、铁轴套b14、含油尼龙轴套b15、环形槽16、输料管17、肥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水田带状苗床双螺旋式深施肥旋耕装置,在主动筒轴4外部固装外螺旋搅龙叶片11,在所述外螺旋搅龙叶片11外边缘部位上设置折边6,所述折边6与外螺旋搅龙叶片11之间的折弯内夹角α为100°—110°,折边6宽度尺寸l为15mm—20mm,折边6的外直径尺寸ф为135mm—145mm,外螺旋搅龙叶片11的螺旋角β为5°—9°,在所述折边6外壁面上依次间距h为45mm—55mm固装防缠绕切割刀片5,齿轮a3固配在主动筒轴4端部上;所述主动筒轴4轴心线与水平面之间倾斜夹角γ为18°—22°;在主动筒轴4内部可转动的配装内螺旋搅龙轴2,所述内螺旋搅龙轴2上间隔固装含油尼龙轴套a10和含油尼龙轴套b14,在所述含油尼龙轴套a10和含油尼龙轴套b14的外部上可转动的分别安装铁轴套a8和铁轴套b13,扇叶a7和扇叶b12分别固装在铁轴套a8和铁轴套13外部上,所述扇叶a7和扇叶b12的外端与主动筒轴4固接。内螺旋搅龙轴2上的内螺旋叶片9被固定在内螺旋搅龙轴2上的含油尼龙轴套a10间隔分为两段,在所述内螺旋搅龙轴2的入料端部处与主动筒轴4之间留有环形槽15,输料管16的一端插入在环形槽15内,其另一端与肥料箱17连接,齿轮b1固配在内螺旋搅龙筒轴2端部上。

作业使用时,将主动筒轴4轴心线与水平面呈18°—22°夹角倾斜配置,本装置整体前行,外输旋转动力通过齿轮a3、主动筒轴4带动外螺旋搅龙叶片11、防缠绕切割刀片5、扇叶a7和扇叶b12转动,由外螺旋搅龙叶片11进行和完成水田带状苗床的旋耕和搅拌肥料作业,防缠绕切割刀片5将水田的茎秆、藤蔓切断,避免对螺旋搅龙叶片11和主动筒轴4的缠绕,扇叶a7和扇叶b12转动过程中在主动筒轴4内产生负压,使得在输料管16中的肥料被吸入到主动筒轴4内。外输旋转动力通过齿轮b1、内螺旋搅龙筒轴2带动内螺旋叶片9转动,肥料由肥料箱17进入输料管16内,再由输料管16进入环形槽15进而进入主动筒轴4内,在主动筒轴4内部内螺旋搅龙叶片9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推动肥料在主动筒轴4内运动,将肥料推入到土壤深约50mm的位置,并在外螺旋搅龙叶片11的作用下,将肥料在土壤中搅拌均匀。含油尼龙轴套a10和含油尼龙轴套b14间隔固配在内螺旋搅龙筒轴2上,在所述含油尼龙轴套a10和含油尼龙轴套b14的外部上可转动的分别安装铁轴套a8和铁轴套b13,扇叶a7和扇叶b12分别固装在铁轴套a8和铁轴套b13外部上,所述扇叶a7和扇叶b12的外端与主动筒轴固接,起固定内螺旋搅龙轴2的作用。

根据作业受力分析,在本装置作业时,被加工的土壤不仅受到平行与主动筒轴4的力f2作用,同时还受到垂直于折边6的一个斜向上的支持力f1作用,此时因为力f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γ,因此,当力f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γ时,合力f恰是水平方向满足本发明创造所要求的作业力,力f1与力f2的同时作用,使竖直方向的力相互抵消,只有水平方向的作业力使本总成进行并完成作业。据此,经多次实际验证和计算匹配选择,确定了本发明创造的各技术参数,即:折边6与外螺旋搅龙叶片11之间的折弯内夹角α为100°—110°,折边6宽度尺寸l为15mm—20mm,折边6的外直径尺寸ф为135mm—145mm,外螺旋搅龙叶片10的螺旋角β为5°—9°,主动筒轴4轴心线与水平面之间倾斜夹角γ为18°—22°。



技术特征:

1.水田带状苗床双螺旋式深施肥旋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主动筒轴(4)外部固装外螺旋搅龙叶片(11),在所述外螺旋搅龙叶片(11)外边缘部位上设置折边(6),所述折边(6)与外螺旋搅龙叶片(11)之间的折弯内夹角α为100°—110°,折边(6)宽度尺寸l为15mm—20mm,折边(6)的外直径尺寸ф为135mm—145mm,外螺旋搅龙叶片(10)的螺旋角β为5°—9°,在所述折边(6)外壁面上依次间距h为45mm—55mm固装防缠绕切割刀片(5),齿轮a(3)固配在主动筒轴(4)端部上;所述主动筒轴(4)轴心线与水平面之间倾斜夹角γ为18°—22°;在主动筒轴(4)内部可转动的配装内螺旋搅龙轴(2),所述内螺旋搅龙轴(2)上间隔固装含油尼龙轴套a(10)和含油尼龙轴套b(14),在所述含油尼龙轴套a(10)和含油尼龙轴套b(14)的外部上可转动的分别安装铁轴套a(8)和铁轴套b(13),扇叶a(7)和扇叶b(12)分别固装在铁轴套a(8)和铁轴套b(13)外部上,所述扇叶a(7)和扇叶b(12)的外端与主动筒轴(4)固接。内螺旋搅龙轴(2)上的内螺旋叶片(9)被固定在内螺旋搅龙轴(2)上的含油尼龙轴套a(10)间隔分为两段,在所述内螺旋搅龙轴(2)的入料端部处与主动筒轴(4)之间留有环形槽(15),输料管(16)的一端插入在环形槽(15)内,其另一端与肥料箱(17)连接,齿轮b(1)固配在内螺旋搅龙筒轴(2)端部上。


技术总结
水田带状苗床双螺旋式深施肥旋耕装置属于农业机械;在主动筒轴外部固装外螺旋搅龙叶片,在外螺旋搅龙叶片外边缘部位上设置折边,所述折边与外螺旋搅龙叶片之间的折弯内夹角为100°—110°,在折边外壁面上依次间距45mm—55mm固装防缠绕切割刀片,齿轮A固配在主动筒轴端部上;在主动筒轴内可转动的配装带有内螺旋叶片的内螺旋搅龙轴,所述内螺旋搅龙轴通过由含油尼龙轴套、铁轴套和扇叶组成的支撑结构与主动筒轴连接,内螺旋搅龙轴的入料端部处与主动筒轴形成环形槽,输料管一端插入在环形槽内,其另一端连接到肥料箱,齿轮B固配在内螺旋搅龙筒轴端部上。本装置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耕整地、施肥作业效果好,作业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许春林;李峥;恒勇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1.10
技术公布日:2020.0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