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水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87442发布日期:2020-11-20 09:4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水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水培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相对于传统的土壤栽培技术,水培植物不受土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干净卫生、净化空气、容易养护等特点,并且观赏价值高,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水培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栽培方式,常见的食用菌种植用水培装置不具备固定功能,无法对水培装置进行限位固定,从而导致水培装置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倾倒,安全性较差,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水培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水培装置,包括底板、地脚螺栓、底座、定位块、定位槽、水培装置本体、固定块、卡槽和固定机构,所述底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地脚螺栓,所述地脚螺栓的底部贯穿底板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底板顶部的中点处活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底板顶部且对应定位块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的底部贯穿定位槽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培装置本体,所述底板顶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第一伸缩杆,两个第一伸缩杆对称设置在底座内壁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伸缩杆靠近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靠近固定块一侧且对应卡槽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靠近卡槽的一侧贯穿卡槽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卡块与卡槽之间活动连接,所述挡板远离固定块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挡板的一端贯穿底座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底座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活动槽的一侧贯穿活动槽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滑块底部远离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支撑杆顶部且对应限位杆的位置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杆的底部贯穿限位孔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槽之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底座之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块与活动槽之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与限位孔之间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地脚螺栓、底座、定位块、定位槽、水培装置本体、固定块、卡槽和固定机构相互配合,实现了具备固功能的效果,能够对水培装置本体进行限位固定,避免水培装置本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倾倒的现象,极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地脚螺栓、3底座、4定位块、5定位槽、6水培装置本体、7固定块、8卡槽、9固定机构、901第一伸缩杆、902挡板、903卡块、904支撑杆、905把手、906活动槽、907第二伸缩杆、908滑块、909限位杆、910限位孔、911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水培装置,包括底板1、地脚螺栓2、底座3、定位块4、定位槽5、水培装置本体6、固定块7、卡槽8和固定机构9,底板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地脚螺栓2,地脚螺栓2的底部贯穿底板1且延伸至其外部,底板1顶部的中点处活动连接有底座3,底座3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4,底板1顶部且对应定位块4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5,定位块4的底部贯穿定位槽5且延伸至其内部,定位块4与定位槽5之间活动连接,底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培装置本体6,底板1顶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固定块7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8,底座3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9。

固定机构9包括两个第一伸缩杆901,两个第一伸缩杆901对称设置在底座3内壁的左右两侧,第一伸缩杆901靠近固定块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902,挡板902靠近固定块7一侧且对应卡槽8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卡块903,卡块903靠近卡槽8的一侧贯穿卡槽8且延伸至其内部,卡块903与卡槽8之间活动连接,挡板902远离固定块7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04,支撑杆904远离挡板902的一端贯穿底座3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把手905,支撑杆904与底座3之间活动连接,底座3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活动槽906,活动槽906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907,第二伸缩杆90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908,滑块908远离活动槽906的一侧贯穿活动槽906且延伸至其外部,滑块908与活动槽906之间活动连接,滑块908底部远离固定块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09,支撑杆904顶部且对应限位杆909的位置开设有限位孔910,限位杆909的底部贯穿限位孔910且延伸至其外部,限位杆909与限位孔910之间活动连接,第二伸缩杆907的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911。

使用时,通过地脚螺栓2将底板1与地面固定,然后将水培装置本体6的底座3放置在底板1上,并且使得定位块4插入对应的定位槽5中,然后向上推动滑块908,同时压缩第二伸缩杆907和复位弹簧911,从而带动限位杆909脱离支撑杆904,然后推动把手905,从而带动支撑杆904、挡板902和卡块903向靠近固定块7的一侧运动,从而使得卡块903插入卡槽8中即可,然后使用者松开滑块908,从而在复位弹簧911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滑块908和限位杆909向下运动,从而使得限位杆909贯穿限位孔即910可,通过以上步骤,即可完成对水培装置本体6的限位固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水培装置,包括底板(1)、地脚螺栓(2)、底座(3)、定位块(4)、定位槽(5)、水培装置本体(6)、固定块(7)、卡槽(8)和固定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地脚螺栓(2),所述地脚螺栓(2)的底部贯穿底板(1)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底板(1)顶部的中点处活动连接有底座(3),所述底座(3)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4),所述底板(1)顶部且对应定位块(4)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5),所述定位块(4)的底部贯穿定位槽(5)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底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培装置本体(6),所述底板(1)顶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8),所述底座(3)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9);

所述固定机构(9)包括两个第一伸缩杆(901),两个第一伸缩杆(901)对称设置在底座(3)内壁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伸缩杆(901)靠近固定块(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902),所述挡板(902)靠近固定块(7)一侧且对应卡槽(8)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卡块(903),所述卡块(903)靠近卡槽(8)的一侧贯穿卡槽(8)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卡块(903)与卡槽(8)之间活动连接,所述挡板(902)远离固定块(7)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04),所述支撑杆(904)远离挡板(902)的一端贯穿底座(3)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把手(905),所述底座(3)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活动槽(906),所述活动槽(906)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907),所述第二伸缩杆(90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908),所述滑块(908)远离活动槽(906)的一侧贯穿活动槽(906)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滑块(908)底部远离固定块(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09),所述支撑杆(904)顶部且对应限位杆(909)的位置开设有限位孔(910),所述限位杆(909)的底部贯穿限位孔(910)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二伸缩杆(907)的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9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水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4)与定位槽(5)之间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水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904)与底座(3)之间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水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908)与活动槽(906)之间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水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909)与限位孔(910)之间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水培装置,包括底板、地脚螺栓、底座、定位块、定位槽、水培装置本体、固定块、卡槽和固定机构,所述底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地脚螺栓,所述地脚螺栓的底部贯穿底板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底板顶部的中点处活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底板顶部且对应定位块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地脚螺栓、底座、定位块、定位槽、水培装置本体、固定块、卡槽和固定机构相互配合,实现了具备固功能的效果,能够对水培装置本体进行限位固定,避免水培装置本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倾倒的现象,极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苏文英;杨和川;谭一罗;周振玲;徐卫平;秦裕营;马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4.24
技术公布日:2020.11.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