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潮间带的潮汐池礁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93482发布日期:2021-04-09 12:3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潮间带的潮汐池礁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用于沿海、河口潮间带的生态礁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潮间带的潮汐池礁体结构。



背景技术:

在沿海、河口生态修复工程中,需要建设人工礁体结构对潮间带生态进行修复,增加沿海、河口地区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

现有技术中,常见混凝土礁体结构多是增加表面积和改变流场,为附着生物、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提供栖息环境和庇护场所、营造紊流环境、提供更多的饵料等作用,但在潮间带无法为生物提供相对稳定的水环境;传统的潮汐池结构虽然可以营造相对稳定的水环境,但为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提供栖息环境方面的作用有限;特别是大型藻类,受潮间带潮汐及悬浮物浓度的影响,不利于在潮间带低高程处定根和孢子的生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潮间带的潮汐池礁体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一种用于潮间带的潮汐池礁体结构,包括:底部潮汐池、塔型框架和塔型主结构,所述底部潮汐池与塔型框架连接,所述塔型主结构设于塔型框架顶端;

其中,所述塔型框架为6面结构相同的板材组成的塔型结构,包括:斜柱、横梁和框架,所述斜柱对称设于横梁两侧,所述框架设于斜柱顶部,所述斜柱的截面20cm×20cm,所述横梁的截面10cm×20cm,所述框架为正六边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底部潮汐池包括:底座和壁垒,所述底座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壁垒与底座的六条边垂直连接,所述壁垒与斜柱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能增加表面积、改变流场,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还具有营造稳定的潮间带水环境,为生物在潮间带提供含水量充足的生存空间,营造生境种类复杂、多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底部潮汐池100、底座110和壁垒120。

塔型框架200、斜柱210、横梁220和框架230和塔型主结构3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用于潮间带的潮汐池礁体结构,包括:底部潮汐池100、塔型框架200和塔型主结构300,底部潮汐池100与塔型框架200连接,塔型主结构300设于塔型框架200顶端;

其中,塔型框架200为6面结构相同的板材组成的塔型结构,包括:斜柱210、横梁220和框架230,斜柱210对称设于横梁220两侧,框架230设于斜柱210顶部,斜柱210的截面20cm×20cm,横梁220的截面10cm×20cm,框架230为正六边形结构。

底部潮汐池100包括:底座110和壁垒120,底座110为正六边形结构,壁垒120与底座110的六条边垂直连接,壁垒120与斜柱210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底部潮汐池100为具有一定深度的正六边形不透水混凝土结构,其深度通过壁垒120实现,可起到蓄水、沉积物淤积等作用,能够稳定提供长时间的有水环境,保证淤积的沉积物具有足够的含水量,为水生生物营造稳定的水生生境,为满足生物生存,通常深度不小于0.3m;上部的塔型框架200为6根侧边斜柱210、和对应的横梁220组成的结构,其中横梁220为双层结构,每组横梁220平行连接后形成正六面体形状。所构成结构有利于构件内水流减缓、泥沙沉积,为附着生物、浮游生物等提供生境,增加水体通透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潮间带的潮汐池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潮汐池(100)、塔型框架(200)和塔型主结构(300),所述底部潮汐池(100)与塔型框架(200)连接,所述塔型主结构(300)设于塔型框架(200)顶端;

其中,所述塔型框架(200)为6面结构相同的板材组成的塔型结构,包括:斜柱(210)、横梁(220)和框架(230),所述斜柱(210)对称设于横梁(220)两侧,所述框架(230)设于斜柱(210)顶部,所述斜柱(210)的截面20cm×20cm,所述横梁(220)的截面10cm×20cm,所述框架(230)为正六边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潮间带的潮汐池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潮汐池(100)包括:底座(110)和壁垒(120),所述底座(110)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壁垒(120)与底座(110)的六条边垂直连接,所述壁垒(120)与斜柱(210)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潮间带的潮汐池礁体结构,包括:底部潮汐池、塔型框架和塔型主结构,底部潮汐池与塔型框架连接,塔型主结构设于塔型框架顶端。其中,塔型框架为6面结构相同的板材组成的塔型结构,包括:斜柱、横梁和框架,斜柱对称设于横梁两侧,框架设于斜柱顶部,斜柱的截面20cm×20cm,横梁的截面10cm×20cm,框架为正六边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能增加表面积、改变流场,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还具有营造稳定的潮间带水环境,为生物在潮间带提供含水量充足的生存空间,营造生境种类复杂、多样。

技术研发人员:隋伟涛;许自力;丁洁;张同旭;吴创收;高羽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6
技术公布日:2021.04.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