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浮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8876发布日期:2021-05-11 14:32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浮鱼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鱼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浮鱼礁。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一种人为的构造物,通过礁体的投放以丰富鱼类的饵料,并给鱼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达到鱼类群集、增殖的效果。礁体上附着生物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多,除了能诱集鱼类外,还大大增加了海域的次级生产力,加速了海域有机物的积累和循环,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投放使用的大多是底层鱼礁,底层鱼礁的作用范围与其高度和体积有关。由于底层鱼礁的高度有限,对于中上层鱼类来说,底层鱼礁则不能发挥出很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人工浮鱼礁,可以诱集中上层水体的鱼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

一种人工浮鱼礁,包括:

浮力架,所述浮力架包括架主体,所述架主体上连接有若干漂浮件;

锚碇,所述锚碇包括鱼礁块和连接勾环,所述连接勾环固定于所述鱼礁块上;

连接索,所述连接索包括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上连接有若干悬挂件,若干所述悬挂件沿所述连接绳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浮力架的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锚碇的连接勾环固定连接;

所述浮力架所受的浮力大于所述浮力架、连接索的重力之和;

所述浮力架、锚碇和连接索的重力之和等于所述浮力架、连接索、锚碇所受的浮力之和。

上述人工浮鱼礁,利用浮力架的浮力与人工鱼礁自身的重力,使人工浮鱼礁漂浮在水中,从而使连接索和悬挂件分布于中上层水体空间,充分利用整个水体空间;悬挂件可以增加礁体的表面积和孔隙率,为附着的生物提供更多生长空间,为鱼类提供更多饵料;礁体孔隙率的增加,使礁体周围的流场发生变化,有利于鱼类的聚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漂浮件为浮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架主体包括若干相互固定连接的浮力管。优选地,所述架主体外围为正方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力管之间通过管接头相互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力管为第一pvc管,所述管接头为pvc管接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漂浮件通过第一绳索固定于所述架主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绳索为锦纶复丝绳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挂件上设有若干通孔。通孔的设置可以增加悬挂件上的孔隙率,有利于生物的附着和生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挂件为第二pvc管,所述第二pvc管通过第二绳索固定于所述连接绳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绳索为锦纶复丝绳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绳为锦纶复丝绳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鱼礁块为混凝土鱼礁块,所述连接勾环为钢筋连接勾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浮鱼礁,利用浮力架的浮力与人工鱼礁自身的重力,使人工浮鱼礁漂浮在水中,从而使连接索和悬挂件分布于中上层水体空间,充分地利用整个水体空间;悬挂件可以增加礁体的表面积和孔隙率,为附着的生物提供更多生长空间,为鱼类提供更多饵料;礁体孔隙率的增加,使礁体周围的流场发生变化,有利于鱼类的聚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人工浮鱼礁的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中浮力架的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中连接索的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中锚碇的结构图。

图中,100、浮力架;110、架主体;120、浮球;130、第一绳索;140、管接头;200、连接索;210、连接绳;220、悬挂件;230、第二绳索;300、锚碇;310、鱼礁块;320、连接勾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人工浮鱼礁,如图1所示,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浮力架100、连接索200和锚碇300。浮力架100所受的浮力需大于浮力架100、连接索200的重力之和;为使人工浮鱼礁悬浮在水中,浮力架100、连接索200和锚碇300的重力之和等于浮力架100、连接索200、锚碇300所受浮力之和。

连接索200的数量为4条,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连接索200的上端系在浮力架100上,下端系在锚碇300上。

浮力架100包括架主体110,如图2所示,架主体110的外围框架是由4根第一pvc管连接而成,呈正方形,正方形对角线上也设置有第一pvc管,增强架主体110的强度。第一pvc管之间通过管接头140相互连接。优选地,管接头140选用pvc管接头。架主体110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浮球120,浮球120通过第一绳索130系紧于第一pvc管上或pvc管接头上。第一绳索130选用锦纶复丝绳索。

连接索200包括连接绳210和若干悬挂件220,如图3所示,若干悬挂件220沿连接绳210的延伸方向分布。悬挂件220选用第二pvc管,并通过第二绳索230系紧于连接绳210上。悬挂件220可以均匀间隔分布于连接绳210的两侧。为增加悬挂件220的孔隙率,可以在悬挂件220上设置若干细小的通孔,使浮游生物更易于附着在悬挂件220上,也为附着的生物提供更多生长空间。连接绳210和第二绳索230均选用锦纶复丝绳索。作为连接绳210的锦纶复丝绳索的直径较大,作为第一绳索130和第二绳索230的锦纶复丝绳索直径较小。

锚碇300包括鱼礁块310和连接勾环320,鱼礁块310选用混凝土鱼礁块,连接勾环320选用钢筋连接勾环,制作混凝土鱼礁块时,将连接勾环320预埋在其中,待混凝土成型后连接勾环320可以稳定地固定在鱼礁块310上。连接勾环320用于固定连接索200的下端。如图4所示,鱼礁块310为中空的棱台状,棱台的侧面均设有网格,利于水体通过,减少阻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工浮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

浮力架,所述浮力架包括架主体,所述架主体上连接有若干漂浮件;

锚碇,所述锚碇包括鱼礁块和连接勾环,所述连接勾环固定于所述鱼礁块上;

连接索,所述连接索包括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上连接有若干悬挂件,若干所述悬挂件沿所述连接绳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悬挂件用于为附着的生物提供生长空间;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浮力架的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锚碇的连接勾环固定连接;

所述浮力架所受的浮力大于所述浮力架、连接索的重力之和;

所述浮力架、锚碇和连接索的重力之和等于所述浮力架、连接索、锚碇所受的浮力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件为浮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主体包括若干相互固定连接的浮力管,所述浮力管之间通过管接头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管为第一pvc管,所述管接头为pvc管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件通过第一绳索固定于所述架主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绳索为锦纶复丝绳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件上设有若干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件为第二pvc管,所述第二pvc管通过第二绳索固定于所述连接绳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绳索为锦纶复丝绳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浮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为锦纶复丝绳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浮鱼礁,涉及人工鱼礁技术领域。一种人工浮鱼礁,包括:浮力架,所述浮力架包括架主体,所述架主体上连接有若干漂浮件;锚碇,所述锚碇包括鱼礁块和连接勾环,所述连接勾环固定于所述鱼礁块上;连接索,所述连接索包括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上连接有若干悬挂件,若干所述悬挂件沿所述连接绳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浮力架的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锚碇的连接勾环固定连接;所述浮力架所受的浮力大于所述浮力架、连接索的重力之和;所述浮力架、锚碇和连接索的重力之和等于所述浮力架、连接索、锚碇所受的浮力之和。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浮鱼礁,可以诱集中上层水体的鱼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美;唐振朝;丁玲;陈海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07.17
技术公布日:2021.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