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9920发布日期:2021-07-23 14:0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化养殖黑水虻,是将黑水虻幼虫放在养殖架养殖,这种养殖方式可以实现自动化养殖,并且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空间资源,实现大规模养殖。在自动化养殖黑水虻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黑水虻投喂饲料,这就需要一种自动投料的机构。

在这里介绍一种螺旋下料机构,该机构可以对养殖盒添加饲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螺旋下料机构,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空间资源,替代了人工下料的复杂和工作强度,该机构投料均匀,物料搅拌更加充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电机1、料筒2、搅拌下料器3,电机1设置在料筒2的顶端,料筒2内部设置有搅拌下料器3。

进一步的,所述的料筒2由上端圆柱体和下端椎体组成,料筒2上端圆柱体内部为搅拌部分21,料筒下端椎体内部为出料部分22,电机1安装在料筒2上方,为主要的动力,料筒2内部的搅拌下料器3和电机1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搅拌下料器3上端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若干搅拌杆31,搅拌下料器3的顶端设置有转轴32,拌下料器3通过转轴32与电机1相连接,电机1转动时,搅拌杆31对物料有搅拌作用,使物料更加均匀,搅拌下料器3的下端安装有绞龙机构33,绞龙机构33为上下螺旋式与搅拌下料器3相连接,物料随绞龙机构33的转动向下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的料筒2顶端开口处设置有防护罩4,防护罩4中心设置有料口41,料口41方便进料及观察,防护罩4上下边缘分别设置有两根支撑柱42,支撑柱42顶端设置有支撑板43,电机1安装设置在支撑板4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一种螺旋下料机构,它包含电机、料筒、搅拌下料器,电机设置在料筒的顶端,料筒内部设置有搅拌下料器。搅拌下料器上端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若干搅拌杆,搅拌下料器的顶端设置有转轴,拌下料器通过转轴与电机相连接,电机转动时,搅拌杆对物料有搅拌作用,使物料更加均匀,搅拌下料器的下端安装有绞龙机构,绞龙机构为上下螺旋式与搅拌下料器相连接,物料随绞龙机构的转动向下输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以该实用新型一种螺旋下料机构,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空间资源,替代了人工下料的复杂和工作强度,该机构投料均匀,物料搅拌更加充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搅拌下料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电机1、料筒2、搅拌下料器3、搅拌部分21、出料部分22、搅拌杆31、转轴32、绞龙机构33、防护罩4、料口41、支撑柱42、支撑板43。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电机1、料筒2、搅拌下料器3,电机1设置在料筒2的顶端,料筒2内部设置有搅拌下料器3。

所述的料筒2由上端圆柱体和下端椎体组成,料筒2上端圆柱体内部为搅拌部分21,料筒下端椎体内部为出料部分22,电机1安装在料筒2上方,为主要的动力,料筒2内部的搅拌下料器3和电机1相连接。

所述的搅拌下料器3上端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若干搅拌杆31,搅拌下料器3的顶端设置有转轴32,拌下料器3通过转轴32与电机1相连接,电机1转动时,搅拌杆31对物料有搅拌作用,使物料更加均匀,搅拌下料器3的下端安装有绞龙机构33,绞龙机构33为上下螺旋式与搅拌下料器3相连接,物料随绞龙机构33的转动向下输送。

所述的料筒2顶端开口处设置有防护罩4,防护罩4中心设置有料口41,料口41方便进料及观察,防护罩4上下边缘分别设置有两根支撑柱42,支撑柱42顶端设置有支撑板43,电机1安装设置在支撑板4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一种螺旋下料机构,它包含电机、料筒、搅拌下料器,电机设置在料筒的顶端,料筒内部设置有搅拌下料器。搅拌下料器上端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若干搅拌杆,搅拌下料器的顶端设置有转轴,拌下料器通过转轴与电机相连接,电机转动时,搅拌杆对物料有搅拌作用,使物料更加均匀,搅拌下料器的下端安装有绞龙机构,绞龙机构为上下螺旋式与搅拌下料器相连接,物料随绞龙机构的转动向下输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以该实用新型一种螺旋下料机构,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空间资源,替代了人工下料的复杂和工作强度,该机构投料均匀,物料搅拌更加充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螺旋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电机(1)、料筒(2)、搅拌下料器(3),电机(1)设置在料筒(2)的顶端,料筒(2)内部设置有搅拌下料器(3),所述的料筒(2)由上端圆柱体和下端椎体组成,料筒(2)上端圆柱体内部为搅拌部分(21),料筒下端椎体内部为出料部分(22),料筒(2)内部的搅拌下料器(3)和电机(1)相连接,所述的搅拌下料器(3)上端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若干搅拌杆(31),搅拌下料器(3)的顶端设置有转轴(32),转轴(32)与电机(1)相连接,搅拌下料器(3)的下端安装有绞龙机构(33),绞龙机构(33)为上下螺旋式与搅拌下料器(3)相连接,所述的料筒(2)顶端开口处设置有防护罩(4),防护罩(4)中心设置有料口(41),防护罩(4)上下边缘分别设置有两根支撑柱(42),支撑柱(42)顶端设置有支撑板(43),电机(1)安装设置在支撑板(43)上。


技术总结
一种螺旋下料机构,它涉及下料装置技术领域。它包含电机、料筒、搅拌下料器,电机设置在料筒的顶端,料筒内部设置有搅拌下料器。搅拌下料器上端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若干搅拌杆,搅拌下料器的顶端设置有转轴,拌下料器通过转轴与电机相连接,电机转动时,搅拌杆对物料有搅拌作用,使物料更加均匀,搅拌下料器的下端安装有绞龙机构,绞龙机构为上下螺旋式与搅拌下料器相连接,物料随绞龙机构的转动向下输送。以该实用新型一种螺旋下料机构,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空间资源,替代了人工下料的复杂和工作强度,该机构投料均匀,物料搅拌更加充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尚东维;袁思堃;王金龙;邵宝娜;吕欢;刘文军;张雄;马圣昌;徐晓燕;王小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农垦渤海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6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