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

文档序号:25397615发布日期:2021-06-11 19:1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蚂蚁行为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蚂蚁具有独特的信息交流方式,使其个体间得到多方面的相互了解,化学通讯是蚂蚁采取的基本信息交流方式,蚂蚁的主鄂腺分泌物起防卫、报警作用,又称报警信息素,蚂蚁的直肠附近有一个直肠腺能分泌示踪激素,混在粪便中来标记蚁群的领地,腹腺分泌物起着对近距离物体的定位作用,毒囊附近有一种杜氏腺,其分泌物起报警、召集作用,常与毒液一起从螫针泌出,蚂蚁的视觉信号经常与化学通讯信号混在一起,能看到几米外的物体特别是对活动物体较敏感,当发现食物时,可召集同伴迅速聚集到有食物的地方。

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蚂蚁通讯实验装置存在着一些缺点,传统的实验装置结构较为单一,实验精准性较差,且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便,易增加工作人员的操作强度,影响实验数据的测量。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包括杯d,所述杯d的后侧连接有吸管一,且杯d通过吸管一与杯a连接,所述杯d的前侧位于一端位置处连接有吸管二,且杯d通过吸管二与杯b连接,所述杯d的前侧位于另一端位置处连接有吸管三,且杯d通过吸管三与杯c连接,所述杯d的外侧位于底端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三组,且连接孔相对于杯d的圆心均匀对称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管一、吸管二、吸管三均为半圆形结构,且吸管一、吸管二、吸管三的孔径大小均与连接孔的孔径大小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杯a、杯b、杯c的底端均开设有与连接孔相同大小的通孔,且杯a、杯b、杯c通过通孔分别与吸管一、吸管二、吸管三一一对应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杯d、杯a、杯b、杯c均采用透明pvc材质构件,所述杯a、杯b、杯c相对于杯d的圆心呈正三角形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杯a、杯b、杯c的大小相同,且杯a、杯b、杯c均为台阶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三个吸管对杯d和杯a、杯b、杯c的中转连接,便于工作人员清晰观察的同时,又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快捷有效的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在三个吸管的中转连接下,能够确保实验的严格、精准性,且在实验完毕后,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收放处理,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中杯d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杯d;2、吸管一;3、杯a;4、吸管二;5、杯b;6、吸管三;7、杯c;8、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包括杯d1,杯d1的后侧连接有吸管一2,且杯d1通过吸管一2与杯a3连接,杯d1的前侧位于一端位置处连接有吸管二4,且杯d1通过吸管二4与杯b5连接,杯d1的前侧位于另一端位置处连接有吸管三6,且杯d1通过吸管三6与杯c7连接,杯d1、杯a3、杯b5、杯c7均采用透明pvc材质构件,杯a3、杯b5、杯c7相对于杯d1的圆心呈正三角形排列,在实验过程中,通过透明pvc材质的杯d1、杯a3、杯b5、杯c7,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清晰的观察蚂蚁的移动路径及方向,进而便于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同时呈正三角形排列的杯a3、杯b5、杯c7与杯d1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同,能够确保实验过程中实验数据的精准性,杯a3、杯b5、杯c7的大小相同,且杯a3、杯b5、杯c7均为台阶形结构,在实验完毕后,台阶形结构的杯a3、杯b5、杯c7能够相互套接在一起,便于工作人员对实验器具进行收放整理工作,进而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强度。

杯d1的外侧位于底端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8,连接孔8的数量为三组,且连接孔8相对于杯d1的圆心均匀对称排列,在对蚂蚁通讯行为功能进行实验时,将蚂蚁放入至杯d1内进行培养,同步的将连接孔8堵住,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三6均为半圆形结构,且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三6的孔径大小均与连接孔8的孔径大小相同,杯a3、杯b5、杯c7的底端均开设有与连接孔8相同大小的通孔,且杯a3、杯b5、杯c7通过通孔分别与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三6一一对应连接,在对蚂蚁通讯行为功能进行实验过程中,在蚂蚁培养完毕后,将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三6的一端与杯d1上的连接孔8连接,同步的将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三6的另一端分别与杯a3、杯b5、杯c7上的通孔一一对应连接,进一步的将食物放在杯a3中,杯b5、杯c7中不放食物,观察蚂蚁的行为,探究蚂蚁通讯情况,一段时间后,取出食物,并将吸管一2、吸管二4调换,观察蚂蚁的行为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对蚂蚁通讯行为功能进行实验时,将蚂蚁放入至杯d1内进行培养,同步的将连接孔8堵住,在蚂蚁培养完毕后,将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三6的一端与杯d1上的连接孔8连接,同步的将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三6的另一端分别与杯a3、杯b5、杯c7上的通孔一一对应连接,进一步的将食物放在杯a3中,杯b5、杯c7中不放食物,观察蚂蚁的行为,探究蚂蚁通讯情况,一段时间后,取出食物,并将吸管一2、吸管二4调换,观察蚂蚁的行为变化,在实验过程中,透明pvc材质的杯d1、杯a3、杯b5、杯c7,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清晰的观察蚂蚁的移动路径及方向,进而便于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同时呈正三角形排列的杯a3、杯b5、杯c7与杯d1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同,能够确保实验过程中实验数据的精准性。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包括杯d(1),其特征在于,所述杯d(1)的后侧连接有吸管一(2),且杯d(1)通过吸管一(2)与杯a(3)连接,所述杯d(1)的前侧位于一端位置处连接有吸管二(4),且杯d(1)通过吸管二(4)与杯b(5)连接,所述杯d(1)的前侧位于另一端位置处连接有吸管三(6),且杯d(1)通过吸管三(6)与杯c(7)连接,所述杯d(1)的外侧位于底端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8)的数量为三组,且连接孔(8)相对于杯d(1)的圆心均匀对称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三(6)均为半圆形结构,且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三(6)的孔径大小均与连接孔(8)的孔径大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a(3)、杯b(5)、杯c(7)的底端均开设有与连接孔(8)相同大小的通孔,且杯a(3)、杯b(5)、杯c(7)通过通孔分别与吸管一(2)、吸管二(4)、吸管三(6)一一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d(1)、杯a(3)、杯b(5)、杯c(7)均采用透明pvc材质构件,所述杯a(3)、杯b(5)、杯c(7)相对于杯d(1)的圆心呈正三角形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a(3)、杯b(5)、杯c(7)的大小相同,且杯a(3)、杯b(5)、杯c(7)均为台阶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蚂蚁行为研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蚂蚁通讯实验装置,所述杯D的后侧连接有吸管一,且杯D通过吸管一与杯A连接,所述杯D的前侧位于一端位置处连接有吸管二,且杯D通过吸管二与杯B连接,所述杯D的前侧位于另一端位置处连接有吸管三,且杯D通过吸管三与杯C连接,所述杯D的外侧位于底端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本实用新型通过三个吸管对杯D和杯A、杯B、杯C的中转连接,便于工作人员清晰观察的同时,又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快捷有效的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在三个吸管的中转连接下,能够确保实验的严格、精准性,且在实验完毕后,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收放处理,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邓可;吴志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师范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9.28
技术公布日:2021.06.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