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鱼苗浮式饵料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3200发布日期:2021-08-24 12:09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鱼苗浮式饵料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过程中饵料的投喂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鱼苗浮式饵料框。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自然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与生态环境恶化,人工养殖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人工养殖为人们提供大量水产品的同时破坏了养殖水体生态系统,人为投入物质含量过高,养殖水体氮磷收支不平衡,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底质污染严重。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投喂的浮性饵料虽然易观察摄食情况,但是受到鱼成群上浮到水面吃食或风浪的影响,饵料极易飘至岸边,造成投喂量过量、饵料浪费、污染水质,不利于养殖水产品的生长。随着饵料占养殖成本比率逐渐增加,投喂饵料未能被完全利用,不仅破坏水质同时增加养殖成本。因此,提高饵料利用率及有效降低养殖水体污染亟需解决。第二方面,鱼苗在吃浮性饲料时,极易被天敌如鸟捕食,造成经济损失。第三方面,由于鱼苗较为敏感,当光线较强时,浮性饲料摄食不如沉性饲料,影响养殖周期,增加池塘养殖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鱼苗浮式饵料框,增加鱼苗采食时间,便于观察吃食情况和降低残饵量,消除饵料沉积污染底质,提高饵料利用率并降低对养殖水体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鱼苗浮式饵料框,包括浮式饵料框架、支架、侧围网和顶网,所述浮式饵料框架为平面结构并浮于水面上,所述支架为立体结构并嵌于浮式饵料框架的内侧,所述支架的下部沉于水面下方,所述侧围网围设于支架的周侧,所述顶网设于支架的顶侧,所述顶网的一部分为遮阳网,另一部分为防鸟网。

其中,所述浮式饵料框架为pvc空心管框架。

进一步,所述浮式饵料框架为由4根pvc空心管首尾相接而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框架。

其中,所述支架为不锈钢框架。

进一步,所述支架为由4根横杆和4根竖杆拼接而成的长方体或立方体框架。

其中,所述顶网包括方形框架、遮阳网和防鸟网,所述遮阳网和防鸟网的边缘固定在方形框架上。

其中,所述支架的上端内侧设有多个沿周向设置的水平支撑脚,所述顶网搭设在水平支撑脚上。

其中,所述顶网的1/2-2/3的区域为遮阳网,1/3-1/2的区域为防鸟网。

优选的,所述防鸟网的网孔孔径为2-5cm。

其中,所述侧围网的高度为50cm,水面下方的高度为20cm,水面上方的高度为30cm。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便于浮性饵料的投喂及清理,减少饵料在水体的浪费,提高饵料利用率并增加养殖水体的清洁度。本实用新型通过遮阳网,降低了鱼苗怕强光的问题,增加鱼苗白天的摄食时间,通过防鸟网防止鱼苗上浮采食时鸟类等敌害生物的捕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浮式饵料框架和支架的位置关系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侧围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顶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浮式饵料框架;2、侧围网;3、顶网;31、遮阳网;32、防鸟网;33、方形框架;4、支架;5、水平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鱼苗浮式饵料框,包括浮式饵料框架1、支架4、侧围网2和顶网3,所述浮式饵料框架1为平面结构并浮于水面上,所述支架4为立体结构并嵌于浮式饵料框架1的内侧,所述支架4的下部沉于水面下方,所述侧围网2围设于支架4的周侧,侧围网2的高度为50cm,水面下方的高度为20cm,水面上方的高度为30cm。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式饵料框架1为pvc空心管框架,优选的是由4根pvc空心管首尾相接而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框架。

所述支架4为不锈钢框架,优选的是由4根或8根横杆和4根竖杆拼接而成的长方体或立方体框架。

所述顶网3包括方形框架33、遮阳网31和防鸟网32,所述遮阳网31和防鸟网32的边缘固定在方形框架33上,所述支架4的上端口内侧设有多个沿周向设置的水平支撑脚,所述顶网3自由地搭设在水平支撑脚上,就是将顶网的方向框架33直接放在水平支撑脚上即可。

其中,所述顶网3的1/2-2/3的区域为遮阳网31,1/3-1/2的区域为防鸟网32,遮阳网遮盖一半至三分之二,不影响观察鱼吃食情况和投饵,又能起到遮阳效果,增加鱼采食时间。因为遮阳网和防鸟网均为柔性网,可以考虑将遮阳网和防鸟网设计成面积可调,比如,将遮阳网和防鸟网的两侧边均穿在不锈钢框架的两侧边上,当需要遮阳网较大面积时,可以选择将遮阳网延展至所需面积,相应的防鸟网回缩、叠层设置,所述遮阳网可以选用常见的黑色遮阳网,所述防鸟网的网孔孔径为2-5c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浮式饵料框架的对角用绳子固定在岸边,支架略小于浮式饵料框架内径,支架的上端口内侧通过多个水平支撑脚支撑顶网,遮阳网和防鸟网拼接后与顶网的边框连接。喂食鱼苗时,向浮式饵料框架内抛洒饵食,白天有强光时,鱼苗可以在遮阳网下方摄食,增加鱼苗白天的摄食时间,同时利用防鸟网防止鱼苗上浮采食时鸟类等敌害生物的捕食。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鱼苗浮式饵料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式饵料框架、支架、侧围网和顶网,所述浮式饵料框架为平面结构并浮于水面上,所述支架为立体结构并嵌于浮式饵料框架的内侧,所述支架的下部沉于水面下方,所述侧围网围设于支架的周侧,所述顶网设于支架的顶侧,所述顶网的一部分为遮阳网,另一部分为防鸟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鱼苗浮式饵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式饵料框架为pvc空心管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鱼苗浮式饵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式饵料框架为由4根pvc空心管首尾相接而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鱼苗浮式饵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不锈钢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多功能鱼苗浮式饵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由4根横杆和4根竖杆拼接而成的长方体或立方体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鱼苗浮式饵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网包括方形框架、遮阳网和防鸟网,所述遮阳网和防鸟网的边缘固定在方形框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多功能鱼苗浮式饵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上端内侧设有多个沿周向设置的水平支撑脚,所述顶网搭设在水平支撑脚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多功能鱼苗浮式饵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网的1/2-2/3的区域为遮阳网,1/3-1/2的区域为防鸟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多功能鱼苗浮式饵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鸟网的网孔孔径为2-5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鱼苗浮式饵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网的高度为50cm,水面下方的高度为20cm,水面上方的高度为30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鱼苗浮式饵料框,包括浮式饵料框架、支架、侧围网和顶网,所述浮式饵料框架为平面结构并浮于水面上,所述支架为立体结构并嵌于浮式饵料框架的内侧,所述支架的下部沉于水面下方,所述侧围网围设于支架的周侧,所述顶网设于支架的顶侧,所述顶网的一部分为遮阳网,另一部分为防鸟网。本实用新型便于浮性饵料的投喂及清理,减少饵料在水体的浪费,提高饵料利用率并增加养殖水体的清洁度。本实用新型通过遮阳网,降低了鱼苗怕强光的问题,增加鱼苗白天的摄食时间,通过防鸟网防止鱼苗上浮采食时鸟类等敌害生物的捕食。

技术研发人员:祝斐;贾超峰;孟乾;孙瑞健;高波;张志勇;吴国均;张志伟;陈淑吟;张曹进;沙士兵;於明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10.16
技术公布日:2021.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