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菇气雾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9623发布日期:2021-07-30 13:05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菇气雾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该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气雾培养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菌菇气雾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菌类,一大类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腐生生活或寄生生活,即异养生活,而培养菌菇的方式很多,其中一种为气雾栽培,而气雾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方式,它是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为小雾滴状,直接喷射到植物根系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例如专利号为cn201320258852.1的专利,该专利气雾培养立柱操作方便、体积小,但现有的气雾培养装置菌菇放置位置有高有低,而营养液的位置固定,使不同菌菇的根部不能均匀的吸收营养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菌菇气雾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菌菇气雾培养装置,包括有培养液底盘,所述培养液底盘的侧边设置有注入孔,所述注入孔上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培养液底盘的上端中心处设置有培养圆柱,所述培养圆柱上设置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培养孔,每个培养孔内均安装有培养盆,所述培养液底盘内部底盘中心处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上端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至培养圆柱内部顶端,且所述水管上设置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雾化喷头,每个所述雾化喷头的位置均对应一个培养圆柱上的培养孔。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液底盘的下端设置有橡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液底盘与培养圆柱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培养盆的盆檐上均套有橡胶圈。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培养盆的底部开设有通孔,且培养盆底部的侧边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条形槽孔。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圆柱为多段式结构,其每段连接处下方的培养圆柱上均设置有延伸环,每段连接处上方的培养圆柱下端均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延伸环位于容纳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环的上端设置有限制环,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下端设置有限制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实用新型通过在培养液底盘内增加水泵,从而使营养液能够通过水管到达培养圆柱的上端,且每个雾化喷头均对应一个培养孔,从而使每个培养盆内的菌菇均与接收营养液,从而提高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圆柱连接处剖视图;

图中:1、培养圆柱;2、培养液底盘;3、密封盖;4、橡胶垫;5、水泵;6、水管;7、雾化喷头;8、培养盆;11、培养孔;12、延伸环;13、容纳槽;14、限制块;15、限制环;21、注入孔;81、橡胶圈;82、条形槽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菌菇气雾培养装置,包括有培养液底盘2,所述培养液底盘2的侧边设置有注入孔21,所述注入孔21上设置有密封盖3,所述培养液底盘2的上端中心处设置有培养圆柱1,所述培养圆柱1上设置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培养孔11,每个培养孔11内均安装有培养盆8,所述培养液底盘2内部底盘中心处设置有水泵5,所述水泵5上端连接有水管6,所述水管6至培养圆柱1内部顶端,且所述水管6上设置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雾化喷头7,每个所述雾化喷头7的位置均对应一个培养圆柱1上的培养孔1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培养液底盘2内增加水泵5,从而使营养液能够通过水管6到达培养圆柱1的上端,且每个雾化喷头7均对应一个培养孔11,从而使每个培养盆8内的菌菇均与接收营养液,从而提高产能。

请着重参照附图1所示,所述培养液底盘2的下端设置有橡胶垫4,所述培养液底盘2与培养圆柱1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橡胶垫4能够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固性,通过培养液底盘2与培养圆柱1的拆卸,便于清洗装置内部。

请着重参照附图3所示,每个所述培养盆8的盆檐上均套有橡胶圈81,每个所述培养盆8的底部开设有通孔,且培养盆8底部的侧边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条形槽孔8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橡胶圈81能够使培养盆8更好的与培养孔11固定,通过条形槽孔82可使菌菇根部更好的延伸。

请着重参照附图4所示,所述培养圆柱1为多段式结构,其每段连接处下方的培养圆柱1上均设置有延伸环12,每段连接处上方的培养圆柱1下端均设置有容纳槽13,所述延伸环12位于容纳槽13内,所述延伸环12的上端设置有限制环15,所述容纳槽13的内壁下端设置有限制块1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培养圆柱1的多段设计加上延伸环12,从而当菌菇生长茂盛的情况,增加两个培养孔11的上下距离,使菌菇更好的延伸,增加产率,通过限制块14和限制环15可限制延伸环12的位置,使延伸环12不会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通过在培养液底盘2内增加水泵5,从而使营养液能够通过水管6到达培养圆柱1的上端,且每个雾化喷头7均对应一个培养孔11,再将从而培养盆8放置培养孔11内,使每个培养盆8内的菌菇均与接收营养液,从而提高产能。

上述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菌菇气雾培养装置,包括有培养液底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底盘(2)的侧边设置有注入孔(21),所述注入孔(21)上设置有密封盖(3),所述培养液底盘(2)的上端中心处设置有培养圆柱(1),所述培养圆柱(1)上设置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培养孔(11),每个培养孔(11)内均安装有培养盆(8),所述培养液底盘(2)内部底盘中心处设置有水泵(5),所述水泵(5)上端连接有水管(6),所述水管(6)至培养圆柱(1)内部顶端,且所述水管(6)上设置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雾化喷头(7),每个所述雾化喷头(7)的位置均对应一个培养圆柱(1)上的培养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气雾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底盘(2)的下端设置有橡胶垫(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气雾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底盘(2)与培养圆柱(1)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气雾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培养盆(8)的盆檐上均套有橡胶圈(8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气雾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培养盆(8)的底部开设有通孔,且培养盆(8)底部的侧边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条形槽孔(8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气雾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圆柱(1)为多段式结构,其每段连接处下方的培养圆柱(1)上均设置有延伸环(12),每段连接处上方的培养圆柱(1)下端均设置有容纳槽(13),所述延伸环(12)位于容纳槽(13)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菌菇气雾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环(12)的上端设置有限制环(15),所述容纳槽(13)的内壁下端设置有限制块(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菌菇气雾培养装置,包括有培养液底盘,所述培养液底盘的侧边设置有注入孔,所述注入孔上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培养液底盘的上端中心处设置有培养圆柱,所述培养圆柱上设置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培养孔,每个培养孔内均安装有培养盆,所述培养液底盘内部底盘中心处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上端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至培养圆柱内部顶端,且所述水管上设置有多个等距离分布的雾化喷头,每个所述雾化喷头的位置均对应一个培养圆柱上的培养孔,通过在培养液底盘内增加水泵,从而使营养液能够通过水管到达培养圆柱的上端,且每个雾化喷头均对应一个培养孔,从而使每个培养盆内的菌菇均与接收营养液,从而提高产能。

技术研发人员:马红平;马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丰甜科技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8
技术公布日:2021.07.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