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播播种与环形施肥组合单体

文档序号:25480555发布日期:2021-06-15 21:3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穴播播种与环形施肥组合单体

本发明创造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一种穴播播种与环形施肥组合单体。



背景技术:

现用的穴播播种与施肥方法,无论是人力手工或机械作业均是采用将肥料以点施或条施方式播施在穴播种子的侧部处,不仅浪费肥料,而且肥料利用率低。近年来,为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农艺上提出了在穴播种子的外侧部以环形方式播施肥料的方法,该方法大幅度提高了肥料的使用效率,但采用人力手工作业方式不仅作业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大,而且作业效率低,作业质量差。因此,研发适用于穴播播种与环形施肥的机械化作业机械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穴播播种与环形施肥农艺方法推广应用的实际需求,研发一种穴播播种与环形施肥组合单体,达到作业质量好、效率高、适用性强、通用化程度高、满足穴播播种与环形施肥机械化作业使用需求的目的。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单体架上侧部位上依次固装排种器、轴承座和排肥器,驱动轴可转动地支撑安装在轴承座上,在所述驱动轴上固装皮带轮和偏心轮,在所述单体架顶端部上设置种子输入口和肥料输入口,所述种子输入口和肥料输入口分别与排种器和排肥器连通,在所述单体架下侧部位上、位于排种器和排肥器的下方部位处通过连接架固定安装管式芯体,在所述管式芯体外壁面上开设螺旋沟槽,输种管将排种器排种口与管式芯体的孔式排种通道相互连通,在所述管式芯体下侧外壁面上固装锥形分肥板,种子穴坑成形器固配在管式芯体下端部上,且与孔式排种通道相配合,在所述管式芯体外侧部上通过导向板与螺旋沟槽的插装配合可上下移动地套装筒式壳体,在筒式壳体的下端部上、位于锥形分肥板的外侧部位处固装锥形扩肥壳体,在所述管式芯体与筒式壳体和锥形分肥板与锥形扩肥壳体之间部位处设有间距,构成环形输肥通道,输肥斗将排肥器的排肥口与环形输肥通道相互连通,在所述锥形扩肥壳体下侧壁上通过螺栓固装环形肥沟开沟铲,所述环形肥沟开沟铲与环形输肥通道相配合,在所述筒式壳体外部上固定套装圆柱锥轴承,立向配置的驱动连杆与圆柱锥轴承的外环固连,在所述驱动连杆的上侧部和底端部上分别固装导向限位杆和弹簧轴,所述导向限位杆可上下滑动地插配在单体架的立柱上,所述弹簧轴可上下移动地插配在单体架底梁上,压力弹簧套装在弹簧轴上,所述压力弹簧的上、下端分别与驱动连杆和单体架底梁接触配合,在所述驱动连杆上端部上可转动地安装滚轮,所述滚轮与偏心轮呈接触配合,至此构成穴播播种与环形施肥组合单体。

本发明创造实现了穴播播种与环形施肥一体化组合式机械化作业,具有结构新颖、独特、合理、穴播与环施作业质量好、效率高、适用性强、使用可靠的特点,为提高肥料使用效率的穴播播种与环形施肥农艺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是穴播播种与环形施肥组合单体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2的a—a向局部剖视图;

图4是管式芯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穴播播种与环形施肥组合单体总体结构三维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

1、种子输入口、2、肥料输入口、3、单体架、4、驱动轴、5、排肥器、6、导向限位杆、7、输肥斗、8、筒式壳体、9、锥形扩肥壳体、10、螺栓、11、环形肥沟开沟铲、12、种子穴坑成形器、13、弹簧轴、14、压力弹簧、15、圆柱锥轴承、16、驱动连杆、17、输种管、18、滚轮、19、轴承座、20、偏心轮、21、排种器、22、皮带轮、23、连接架、24、环形输肥通道、25、锥形分肥板、26、孔式排种通道、27、导向板、28、管式芯体、29、螺旋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穴播播种与环形施肥组合单体,在单体架3上侧部位上依次固装排种器21、轴承座19和排肥器5,驱动轴4可转动地支撑安装在轴承座19上,在所述驱动轴4上固装皮带轮22和偏心轮20,在所述单体架3顶端部上设置种子输入口1和肥料输入口2,所述种子输入口1和肥料输入口2分别与排种器21和排肥器5连通,在所述单体架3下侧部位上、位于排种器21和排肥器5的下方部位处通过连接架23固定安装管式芯体28,在所述管式芯体28外壁面上开设螺旋沟槽29,输种管17将排种器21排种口与管式芯体28的孔式排种通道26相互连通,在所述管式芯体28下侧外壁面上固装锥形分肥板25,种子穴坑成形器12固配在管式芯体28下端部上,且与孔式排种通道26相配合,在所述管式芯体28外侧部上通过导向板27与螺旋沟槽29的插装配合可上下移动地套装筒式壳体8,在筒式壳体8的下端部上、位于锥形分肥板25的外侧部位处固装锥形扩肥壳体9,在所述管式芯体28与筒式壳体8和锥形分肥板25与锥形扩肥壳体9之间部位处设有间距,构成环形输肥通道24,输肥斗7将排肥器5的排肥口与环形输肥通道24相互连通,在所述锥形扩肥壳体9下侧壁上通过螺栓10固装环形肥沟开沟铲11,所述环形肥沟开沟铲11与环形输肥通道24相配合,在所述筒式壳体8外部上固定套装圆柱锥轴承15,立向配置的驱动连杆16与圆柱锥轴承15的外环固连,在所述驱动连杆16的上侧部和底端部上分别固装导向限位杆6和弹簧轴13,所述导向限位杆6可上下滑动地插配在单体架3的立柱上,所述弹簧轴13可上下移动地插配在单体架3底梁上,压力弹簧14套装在弹簧轴13上,所述压力弹簧14的上、下端分别与驱动连杆16和单体架3底梁接触配合,在所述驱动连杆16上端部上可转动地安装滚轮18,所述滚轮18与偏心轮20呈接触配合。

使用时,将本组合单体利用单体架3整体可上下移动地配装在播种施肥机具的机架上,将种子输入口1和肥料输入口2分别与播种施肥机具上的种箱和肥箱连通。穴播种和环施肥作业时,单体架3整体下移,通过连接架23带动管式芯体28向下移动,利用种子穴坑成形器12在地面上完成种穴成形,此时排种器21排出的种子通过输种管17、孔式排种通道26播施到由种子穴坑成形器12已开出的穴坑内,完成种子穴播播种;与此同步,外输旋转动力通过皮带轮22、驱动轴4驱动偏心轮20转动,在经滚轮18、驱动连杆16、圆柱锥轴承15驱动筒式壳体8相对于管式芯体28做向下运动的同时,在导向板27与螺旋沟槽29配合控制下,筒式壳体8做相对于管式芯体28的旋转运动,在锥形扩肥壳体9和螺栓10带动下,环形肥沟开沟铲11转动完成位于穴坑种子外侧部土地上环形肥沟的成沟作业,此时,由排肥器5排出的肥料通过输肥斗7、环形输肥通道24排施到由环形肥沟开沟铲11已开出的环形肥沟内,完成肥料的环施作业。尔后,单体架3整体上移,脱离与地面接触配合,随播种施肥机具前行,再次下移,此时,在压力弹簧14的作用下,通过驱动连杆16和圆柱锥轴承15使筒式壳体8并带动环形肥沟开沟铲11一并做相对于管式芯体28的向上回位运动,依次循环,完成连续作业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穴播播种与环形施肥组合单体,其特征在于:在单体架(3)上侧部位上依次固装排种器(21)、轴承座(19)和排肥器(5),驱动轴(4)可转动地支撑安装在轴承座(19)上,在所述驱动轴(4)上固装皮带轮(22)和偏心轮(20),在所述单体架(3)顶端部上设置种子输入口(1)和肥料输入口(2),所述种子输入口(1)和肥料输入口(2)分别与排种器(21)和排肥器(5)连通,在所述单体架(3)下侧部位上、位于排种器(21)和排肥器(5)的下方部位处通过连接架(23)固定安装管式芯体(28),在所述管式芯体(28)外壁面上开设螺旋沟槽(29),输种管(17)将排种器(21)排种口与管式芯体(28)的孔式排种通道(26)相互连通,在所述管式芯体(28)下侧外壁面上固装锥形分肥板(25),种子穴坑成形器(12)固配在管式芯体(28)下端部上,且与孔式排种通道(26)相配合,在所述管式芯体(28)外侧部上通过导向板(27)与螺旋沟槽(29)的插装配合可上下移动地套装筒式壳体(8),在筒式壳体(8)的下端部上、位于锥形分肥板(25)的外侧部位处固装锥形扩肥壳体(9),在所述管式芯体(28)与筒式壳体(8)和锥形分肥板(25)与锥形扩肥壳体(9)之间部位处设有间距,构成环形输肥通道(24),输肥斗(7)将排肥器(5)的排肥口与环形输肥通道(24)相互连通,在所述锥形扩肥壳体(9)下侧壁上通过螺栓(10)固装环形肥沟开沟铲(11),所述环形肥沟开沟铲(11)与环形输肥通道(24)相配合,在所述筒式壳体(8)外部上固定套装圆柱锥轴承(15),立向配置的驱动连杆(16)与圆柱锥轴承(15)的外环固连,在所述驱动连杆(16)的上侧部和底端部上分别固装导向限位杆(6)和弹簧轴(13),所述导向限位杆(6)可上下滑动地插配在单体架(3)的立柱上,所述弹簧轴(13)可上下移动地插配在单体架(3)底梁上,压力弹簧(14)套装在弹簧轴(13)上,所述压力弹簧(14)的上、下端分别与驱动连杆(16)和单体架(3)底梁接触配合,在所述驱动连杆(16)上端部上可转动地安装滚轮(18),所述滚轮(18)与偏心轮(20)呈接触配合。


技术总结
穴播播种与环形施肥组合单体属于农业机械;在单体架上设置和安装种子输入口、肥料输入口、排种器、排肥器、连接架和轴承座,在轴承座上支撑安装带有皮带轮和偏心轮的驱动轴,在连接架上固装带有种子穴坑成形器的管式芯体,锥形分肥板固装管式芯体下侧外部上,在管式芯体外部通过螺旋沟槽与导向板的配合可螺旋转动地安装筒式壳体,固装环形肥沟开沟铲的锥形扩肥壳体安装在筒式壳体下部上,带有滚轮的驱动连杆通过导向限位杆和弹簧轴可上下移动地配装在单体架上,压力弹簧套装在弹簧轴上,输肥斗和输种管将排肥器和排种器分别与环形输肥通道和孔式排种通道连通;本单体实现了穴播播种与环形施肥机械化组合作业,作业质量好,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唐汉;徐常塑;王金武;徐亚男;杨丽;王金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3.19
技术公布日:2021.06.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