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鹿茸草的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49166发布日期:2021-07-20 17:04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鹿茸草繁育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鹿茸草的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鹿茸草全草入药,生于海拔100米以上低山的多沙山坡及草丛中,通过挖掘野生资源难以满足国内药品生产的需求,也使鹿茸草的自然分布和生长供应量越来越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鹿茸草的繁育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鹿茸草的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种子储存:将在鹿茸草成熟后采收的果荚,均匀摊开晒干,干燥后密封贮藏;

步骤二,种子筛选:选取颗粒饱满,无病虫害和破损的种子,将种子浸泡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后清洗晾干备用;

步骤三,苗圃选择:选择温室大棚,育苗期间棚内温度控制在20~30℃,光照时间控制在10~12h;

步骤四,施肥:将温室大棚内土层进行翻地处理,并施加基肥,并将土层浇湿润透;

步骤五,育苗:将步骤二得到的种子用赤霉素浸泡,浸泡过程处于自然光照下,然后在温室大棚内均匀撒播;

步骤六,移栽前准备:待种子发芽并且苗株生长至10~20cm高,花谢后、展叶前进行移栽,移栽时苗株根须均需带着泥土,并注意尽量不要损害根系,以确保存活率;

步骤七,种植地处理:挖大穴,并在栽植前应在大穴内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底肥,然后带着泥土的苗株载至大穴内封土,并浇足水。

进一步地,所述储藏温度为-10~5℃。

进一步地,所述翻地的深度为20~30cm。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大穴之间的间隔为20~30cm。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液为浓度1%的硫酸铜溶液,所述消毒液浸泡时间为3~7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赤霉素浓度为200~1000mg/l。

进一步地,所述赤霉素浸泡时间为24~48h。

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采取的贮藏条件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种子的活力,延长种子的寿命,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并利用赤霉素浸泡催发,种子萌发率高,而且操作简单,移栽后易成活,便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步骤一,种子储存:将在鹿茸草成熟后采收的果荚,均匀摊开晒干,干燥密封后在-10℃条件下贮藏;

步骤二,种子筛选:选取颗粒饱满,无病虫害和破损的种子,将种子浸泡在浓度1%的硫酸铜溶液中进行消毒,浸泡时间为3分钟,然后清洗晾干备用;

步骤三,苗圃选择:选择温室大棚,育苗期间棚内温度控制在20℃,光照时间控制在12h;

步骤四,施肥:将温室大棚内土层进行翻地处理,翻地的深度为20cm,并施加基肥,并将土层浇湿润透;

步骤五,育苗:将步骤二得到的种子用200mg/l的赤霉素浸泡48h,浸泡过程处于自然光照下,然后在温室大棚内均匀撒播;

步骤六,移栽前准备:待种子发芽并且苗株生长至10cm高,花谢后、展叶前进行移栽,移栽时苗株根须均需带着泥土,并注意尽量不要损害根系,以确保存活率;

步骤七,种植地处理:挖大穴,相邻所述大穴之间的间隔为20cm,并在栽植前应在大穴内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底肥,然后带着泥土的苗株载至大穴内封土,并浇足水。

实施例2,步骤一,种子储存:将在鹿茸草成熟后采收的果荚,均匀摊开晒干,干燥密封后在-5℃条件下贮藏;

步骤二,种子筛选:选取颗粒饱满,无病虫害和破损的种子,将种子浸泡在浓度1%的硫酸铜溶液中进行消毒,浸泡时间为5分钟,然后清洗晾干备用;

步骤三,苗圃选择:选择温室大棚,育苗期间棚内温度控制在25℃,光照时间控制在11h;

步骤四,施肥:将温室大棚内土层进行翻地处理,翻地的深度为25cm,并施加基肥,并将土层浇湿润透;

步骤五,育苗:将步骤二得到的种子用600mg/l的赤霉素浸泡36h,浸泡过程处于自然光照下,然后在温室大棚内均匀撒播;

步骤六,移栽前准备:待种子发芽并且苗株生长至15cm高,花谢后、展叶前进行移栽,移栽时苗株根须均需带着泥土,并注意尽量不要损害根系,以确保存活率;

步骤七,种植地处理:挖大穴,相邻所述大穴之间的间隔为25cm,并在栽植前应在大穴内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底肥,然后带着泥土的苗株载至大穴内封土,并浇足水。

实施例3,步骤一,种子储存:将在鹿茸草成熟后采收的果荚,均匀摊开晒干,干燥密封后在5℃条件下贮藏;

步骤二,种子筛选:选取颗粒饱满,无病虫害和破损的种子,将种子浸泡在浓度1%的硫酸铜溶液中进行消毒,浸泡时间为7分钟,然后清洗晾干备用;

步骤三,苗圃选择:选择温室大棚,育苗期间棚内温度控制在30℃,光照时间控制在10h;

步骤四,施肥:将温室大棚内土层进行翻地处理,翻地的深度为30cm,并施加基肥,并将土层浇湿润透;

步骤五,育苗:将步骤二得到的种子用1000mg/l的赤霉素浸泡24h,浸泡过程处于自然光照下,然后在温室大棚内均匀撒播;

步骤六,移栽前准备:待种子发芽并且苗株生长至20cm高,花谢后、展叶前进行移栽,移栽时苗株根须均需带着泥土,并注意尽量不要损害根系,以确保存活率;

步骤七,种植地处理:挖大穴,相邻所述大穴之间的间隔为30cm,并在栽植前应在大穴内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底肥,然后带着泥土的苗株载至大穴内封土,并浇足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鹿茸草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种子储存:将在鹿茸草成熟后采收的果荚,均匀摊开晒干,干燥后密封贮藏;

步骤二,种子筛选:选取颗粒饱满,无病虫害和破损的种子,将种子浸泡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后清洗晾干备用;

步骤三,苗圃选择:选择温室大棚,育苗期间棚内温度控制在20~30℃,光照时间控制在10~12h;

步骤四,施肥:将温室大棚内土层进行翻地处理,并施加基肥,并将土层浇湿润透;

步骤五,育苗:将步骤二得到的种子用赤霉素浸泡,浸泡过程处于自然光照下,然后在温室大棚内均匀撒播;

步骤六,移栽前准备:待种子发芽并且苗株生长至10~20cm高,花谢后、展叶前进行移栽,移栽时苗株根须均需带着泥土,不要损害根系;

步骤七,种植地处理:挖大穴,并在栽植前应在大穴内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底肥,然后带着泥土的苗株载至大穴内封土,并浇足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鹿茸草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藏温度为-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鹿茸草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地的深度为20~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鹿茸草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大穴之间的间隔为20~3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鹿茸草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液为浓度1%的硫酸铜溶液,所述消毒液浸泡时间为3~7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鹿茸草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赤霉素浓度为200~1000mg/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鹿茸草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赤霉素浸泡时间为24~48h。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鹿茸草的繁育方法,将采收的果荚晒干干燥后密封贮藏;选取颗粒饱满,无病虫害和破损的种子,将种子浸泡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后清洗晾干备用;选择温室大棚,将温室大棚内土层进行翻地处理,并施加基肥,将土层润透;将步骤二得到的种子用赤霉素浸泡,浸泡过程处于自然光照下,然后在温室大棚内均匀撒播;待种子发芽并且苗株生长至10~20cm高,花谢后、展叶前进行移栽,移栽时苗株根须均需带着泥土,并注意尽量不要损害根系,以确保存活率;挖大穴,并在栽植前应在大穴内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底肥,然后带着泥土的苗株载至大穴内封土,并浇足水。本发明涉及鹿茸草繁育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种子萌发率高的鹿茸草的繁育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春市炳晨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02
技术公布日:2021.07.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