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518965发布日期:2022-04-06 22:19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果树防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


背景技术:

2.果树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晚霜冻的影响,晚霜冻指的是每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是在初春气温回暖季节里,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短期内近地面气温骤然降低至0℃以下,使作物遭受冻害或死亡的一种严寒现象,晚霜冻按照形成原因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和平流辐射霜冻三种,通常采用灌水法、熏烟法、遮盖法和施肥法进行防御,其中熏烟法是在霜冻来临时,燃烧杂草、残枝落叶或发烟无毒的化学药剂,如红磷和硫磺等,使地面笼罩一层烟幕,防止地面热量散失,一般能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升高1-2℃,可以有效避免果树冻伤。
3.传统熏烟法使用的杂草、残枝落叶或发烟无毒的化学药剂在燃烧时直接置于地表,四周裸露无遮挡,燃料的燃烧速度快,燃烧时产生明火,在有风时火种易四散,易发生火灾,还存在产生的烟雾小,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和操作相对复杂的问题,而可以自发烟的烟雾弹虽然烟雾量较大,但是单个仅能覆盖1-2亩,持续时间仅2小时,成本240元,夜晚需防冻8小时,每亩就需500元左右,成本较高,且需要大量人工进行烟雾弹的定时定点投放,不适合大面积推广。
4.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传统熏烟法燃料的燃烧速度快,燃烧时产生明火,易发生火灾,还存在产生的烟雾小,总量少,持续时间短,操作相对复杂,烟雾弹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不适合大面积推广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所述该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7.步骤一:熏烟窖的建造
8.首先根据果园内果树的种植密度,在果园果树间空旷地表确定等间距均匀分布的若干个熏烟窖设置点,随后在每处设置点挖掘熏烟窖坑,并在熏烟窖坑底部挖掘向外侧延伸的由下至上贯通的通风道。
9.步骤二:燃料的打捆填充
10.1)准备玉米、水稻、玉米穗轴、锯末和秸秆与每年清理果园的废弃物果袋、细果枝和落叶等均匀混合,并加入泥土5kg,随后通过打捆机用铁丝将燃料打捆;
11.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准备硝铵、废机油或废柴油和适量的水,并均匀的喷入打捆好的秸秆捆中。
12.步骤三:秸秆打捆设置的位置和数量
13.1)应根据降温当晚的风向来确定果园的上风口,并于上风口处加大熏烟的覆盖
面,实际设置打捆燃料的熏烟窖平均每亩8个左右,上风口秸秆打捆设置数量和密度需大于其余位置;
14.2)2级以下风力或无风天气,由于风力较弱,熏烟扩散能力较低,应在果园的东西南北中五处以梅花式进行打捆燃料的布点设置,辐射霜冻一般只发生在霜冻的凌晨几小时,降温幅度为-1℃~-2℃,开始采用该有效防冻措施可减轻危害;
15.根据上述方法将打捆燃料放入合适位置处挖掘好的熏烟窖内。
16.步骤四:打捆燃料的点燃
17.使用易着火柔软的材料或喷火枪在下风口对打捆燃料进行点燃,烟雾进行发散弥漫,点燃后立即将步骤一中熏烟窖内开设的通风口的上下两端开口均封堵,控制燃烧达到熏烟的最佳效果,延长熏烟持续时间。
18.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熏烟窖坑的尺寸为:
19.长、宽、高分别为1.2m、0.8m、0.9m的矩形坑
20.或直径和高分别为0.9、0.3m的圆形坑。
21.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熏烟窖坑底通风道的宽度为0.3m,且通风道顶部通风口与地面等高。
22.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燃料捆为:
23.长、宽、高分别为1.2m、0.8m、0.6m的方捆
24.或直径和高分别为0.8m、0.6m的圆柱捆
25.总重量40kg。
26.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硝铵与废机油或废柴油的质量比为2:1。
27.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
28.将准备好的打捆燃料竖直插入熏烟窖坑内,方捆燃料插入矩形坑中,圆柱捆插入圆形坑内,并保证打捆燃料底部1/3部分位于熏烟窖顶部开口下方,即打捆燃料底部0.2m长度部分插入熏烟窖内固定,顶部0.4m部分裸露在空气中。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较传统裸露燃烧熏烟法,整体烟雾大、效果好且持续时间长,具体产生的烟雾量可达传统熏烟法的10-20倍,且无明火,每捆秸秆可持续2小时,并且由于秸秆打捆熏烟的材料为秸秆、细果枝和落叶等弃物,取材方便、容易、数量足,所以整体投资小,同时秸秆打捆的工艺简单,无需任何高新材料,在我国各果业生产区域都可以推广,不受地域限制,不受材料限制,可复制易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2.一种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该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33.步骤一:熏烟窖的建造
34.首先根据果园内果树的种植密度,在果园果树间空旷地表确定等间距均匀分布的
若干个熏烟窖设置点,随后在每处设置点挖掘熏烟窖坑,并在熏烟窖坑底部挖掘向外侧延伸的由下至上贯通的通风道。
35.步骤二:燃料的打捆填充
36.1)准备玉米、水稻、玉米穗轴、锯末和秸秆与每年清理果园的废弃物果袋、细果枝和落叶等均匀混合,并加入泥土5kg,随后通过打捆机用铁丝将燃料打捆;
37.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准备硝铵、废机油或废柴油和适量的水,并均匀的喷入打捆好的秸秆捆中。
38.步骤三:秸秆打捆设置的位置和数量
39.1)应根据降温当晚的风向来确定果园的上风口,并于上风口处加大熏烟的覆盖面,实际设置打捆燃料的熏烟窖平均每亩8个左右,上风口秸秆打捆设置数量和密度需大于其余位置;
40.2)2级以下风力或无风天气,由于风力较弱,熏烟扩散能力较低,应在果园的东西南北中五处以梅花式进行打捆燃料的布点设置,辐射霜冻一般只发生在霜冻的凌晨几小时,降温幅度为-1℃~-2℃,开始采用该有效防冻措施可减轻危害;
41.根据上述方法将打捆燃料放入合适位置处挖掘好的熏烟窖内。
42.步骤四:打捆燃料的点燃
43.使用易着火柔软的材料或喷火枪在下风口对打捆燃料进行点燃,烟雾进行发散弥漫,点燃后立即将步骤一中熏烟窖内开设的通风口的上下两端开口均封堵,控制燃烧达到熏烟的最佳效果,延长熏烟持续时间。
4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熏烟窖的建造首先根据果园内果树的种植密度,在果园果树间空旷地表确定等间距均匀分布的若干个熏烟窖设置点,随后在每处设置点挖掘熏烟窖坑,并在熏烟窖坑底部挖掘向外侧延伸的由下至上贯通的通风道。步骤二:燃料的打捆填充1)准备玉米、水稻、玉米穗轴、锯末和秸秆与每年清理果园的废弃物果袋、细果枝和落叶等均匀混合,并加入泥土5kg,随后通过打捆机用铁丝将燃料打捆;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准备硝铵、废机油或废柴油和适量的水,并均匀的喷入打捆好的秸秆捆中。步骤三:秸秆打捆设置的位置和数量1)应根据降温当晚的风向来确定果园的上风口,并于上风口处加大熏烟的覆盖面,实际设置打捆燃料的熏烟窖平均每亩8个左右,上风口秸秆打捆设置数量和密度需大于其余位置;2)2级以下风力或无风天气,由于风力较弱,熏烟扩散能力较低,应在果园的东西南北中五处以梅花式进行打捆燃料的布点设置,辐射霜冻一般只发生在霜冻的凌晨几小时,降温幅度为-1℃~-2℃,开始采用该有效防冻措施可减轻危害;根据上述方法将打捆燃料放入合适位置处挖掘好的熏烟窖内。步骤四:打捆燃料的点燃使用易着火柔软的材料或喷火枪在下风口对打捆燃料进行点燃,烟雾进行发散弥漫,点燃后立即将步骤一中熏烟窖内开设的通风口的上下两端开口均封堵,控制燃烧达到熏烟的最佳效果,延长熏烟持续时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熏烟窖坑的尺寸为:长、宽、高分别为1.2m、0.8m、0.9m的矩形坑或直径和高分别为0.9、0.3m的圆形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熏烟窖坑底通风道的宽度为0.3m,且通风道顶部通风口与地面等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燃料捆为:长、宽、高分别为1.2m、0.8m、0.6m的方捆或直径和高分别为0.8m、0.6m的圆柱捆总重量40kg。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硝铵与废机油或废柴油的质量比为2: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将准备好的打捆燃料竖直插入熏烟窖坑内,方捆燃料插入矩形坑中,圆柱捆插入圆形坑内,并保证打捆燃料底部1/3部分位于熏烟窖顶部开口下方,即打捆燃料底部0.2m长度部
分插入熏烟窖内固定,顶部0.4m部分裸露在空气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所述该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所述该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熏烟窖的建造,步骤二:燃料的打捆填充,步骤三:秸秆打捆设置的位置和数量,步骤四:打捆燃料的点燃。该秸秆打捆烟雾防冻方法,较传统裸露燃烧熏烟法,整体烟雾大、效果好且持续时间长,具体产生的烟雾量可达传统熏烟法的10-20倍,且无明火,每捆秸秆可持续2小时,并且由于秸秆打捆熏烟的材料为秸秆、细果枝和落叶等弃物,取材方便、容易、数量足,所以整体投资小,同时秸秆打捆的工艺简单,无需任何高新材料,在我国各果业生产区域都可以推广,不受地域限制,不受材料限制,可复制易推广。可复制易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鲁成 樊越 李子民 李建红 张娜 杜芳宁 路飞雄 钟小军 田红炎 屈世军 鲁镒佐 刘娜 王玲 于海礁 王万鹏 刘浪 石汶汶 贺艳娥 高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榆林市果业发展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1.06.24
技术公布日:2022/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