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文档序号:27630279发布日期:2021-11-29 16:0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1.本发明属于循环水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2.黑尾近红鲌喜生活在水质清新、溶氧较高、浮游生物较丰富的水域。具有较强的耐低氧能力,性情较翘嘴鲌温和。自然条件下,黑尾近红鲌为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小鱼虾、水生昆虫、浮游动物等。人工养殖条件下,以摄食配合饲料为主,兼食水生昆虫、浮游动物等,在对黑尾近红鲌进行人工养殖时为提高水的利用率,常用到一种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3.原有的技术中在对养殖池底部的水进行抽离时,池内含有大量的杂质不便于抽离,且清理较为麻烦,以及在对黑尾近红鲌进行管理以及捕捞时由于养殖池面积较大,操作起来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具有便捷清理水内杂质以及便于管理捕捞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抽水口前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杂质进入的滤盒,所述主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用于将杂质储存的置物架,所述置物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置物架移动的挂杆,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将鱼分隔在不同区域的隔网,所述隔网的前端一侧设置有用于将鱼聚集便于捕捞的活动网,所述隔网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将隔网与活动网连接的框体,所述主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将隔网安装于主体内部的固定座,所述框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将隔网固定的限位板。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置物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用于将置物架关闭的旋转门,所述旋转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旋转门移动的弹簧。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置物架的一端上方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旋转门固定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旋转门与固定板连接的固定轴。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隔网移动的t型板,所述框体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用于带动活动网移动的滑块。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框体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滑块滑动连接的滑槽,所述活动网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活动网固定
的支杆。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网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多处且互相平行。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水泵抽水时的吸力将杂质吸引并利用滤盒的斜面对其进行导向,使其向置物架的内部流动进行储存,有效防止杂质堆积管口造成的堵塞且便于定期清理;通过在主体的内部分层设置隔网使其对主体内部的空间进行划分,使鱼分隔在不同区域便于管理,进一步的通过将活动网向内侧滑动即可使内部的鱼向一处集中便于捕捞,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的a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的隔网与活动网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的b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滤盒;3、置物架;4、挂杆;5、隔网;6、活动网;7、框体;8、固定座;9、限位板;10、旋转门;11、弹簧;12、固定板;13、固定轴;14、t型板;15、滑块;16、滑槽;17、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14.请参阅图1

4,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包括主体1,主体1的内部抽水口前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杂质进入的滤盒2,主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用于将杂质储存的置物架3,置物架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置物架3移动的挂杆4,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将鱼分隔在不同区域的隔网5,隔网5的前端一侧设置有用于将鱼聚集便于捕捞的活动网6,隔网5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将隔网5与活动网6连接的框体7,主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将隔网5安装于主体1内部的固定座8,框体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将隔网5固定的限位板9,本实施例中限位板9用于防止隔网5晃动。
15.具体的,置物架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用于将置物架3关闭的旋转门10,旋转门10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旋转门10移动的弹簧11,本实施例中弹簧11用于带动旋转门10打开或者闭合。
16.具体的,置物架3的一端上方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旋转门10固定的固定板12,固定板1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旋转门10与固定板12连接的固定轴13,本实施例中固定轴13贯穿于
旋转门10。
17.具体的,隔网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隔网5移动的t型板14,框体7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用于带动活动网6移动的滑块15,本实施例中活动网6用于将鱼聚集在一处便于捕捞。
18.具体的,框体7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滑块15滑动连接的滑槽16,活动网6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活动网6固定的支杆17,本实施例中支杆17与滑块15之间通过转轴连接。
19.具体的,隔网5在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多处且互相平行,本实施例中隔网5用于将主体1的内部空间划分。
2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通过水泵抽水时的吸力将杂质吸引并利用设置于抽水口前端滤盒2的斜面对其进行导向,使其向设置于滤盒2一侧的置物架3内部流动进行储存,有效防止杂质堆积管口造成的堵塞且便于定期清理,进一步的在置物架3的一端通过弹簧将旋转门10固定形成单向阀,可防止杂质回流;通过将t型板14滑动连接于固定座8的内部使隔网5在主体1的内部分层固定,使其对主体1内部的空间进行划分,将鱼分隔在不同区域便于管理,进一步的通过将设置于隔网5前端一侧的滑块15向内侧滑动,带动活动网6将鱼向一处集中便于捕捞,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内部抽水口前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杂质进入的滤盒(2),所述主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用于将杂质储存的置物架(3),所述置物架(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置物架(3)移动的挂杆(4),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将鱼分隔在不同区域的隔网(5),所述隔网(5)的前端一侧设置有用于将鱼聚集便于捕捞的活动网(6),所述隔网(5)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将隔网(5)与活动网(6)连接的框体(7),所述主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将隔网(5)安装于主体(1)内部的固定座(8),所述框体(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将隔网(5)固定的限位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用于将置物架(3)关闭的旋转门(10),所述旋转门(10)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旋转门(10)移动的弹簧(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3)的一端上方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旋转门(10)固定的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旋转门(10)与固定板(12)连接的固定轴(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网(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隔网(5)移动的t型板(14),所述框体(7)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用于带动活动网(6)移动的滑块(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7)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滑块(15)滑动连接的滑槽(16),所述活动网(6)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活动网(6)固定的支杆(1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网(5)在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多处且互相平行。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循环水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黑尾近红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抽水口前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杂质进入的滤盒,所述主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用于将杂质储存的置物架,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将鱼分隔在不同区域的隔网,所述框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将隔网固定的限位板。通过水泵抽水时的吸力将杂质吸引并利用滤盒的斜面对其进行导向,使其向置物架的内部流动进行储存,有效防止杂质堆积管口造成的堵塞且便于定期清理;通过在主体的内部分层设置隔网使其对主体内部的空间进行划分,使鱼分隔在不同区域便于管理,进一步的通过将活动网向内侧滑动即可使内部的鱼向一处集中便于捕捞,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谷 张化浩 段元星 曹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九江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08
技术公布日:2021/11/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