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月季与除虫菊套种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9089953发布日期:2022-03-02 02:29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月季与除虫菊套种栽培方法
一种月季与除虫菊套种栽培方法
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月季与除虫菊套种栽培方法,属于植物栽培领域。

背景技术:
月季(学名rosa chinensis jacq.)属于蔷薇科蔷薇属的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或藤本植物,享有“花中皇后”的美誉,多季节开花,深受人们喜爱,广泛地用于园林栽培。月季在我国具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园艺品种,现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地栽月季通常长势好,抗性较强,但在移栽时,根系受损较严重,栽后缓苗期长;种植于花盆中的月季,相对于地栽,根系生长会受到盆限制。月季花儿美丽,但在种植过程中植株容易遭虫害和病害,进而影响植株生长。除虫菊(学名: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 trev.)属于菊科匹菊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可达50~60厘米,其花序中含有0.4~2%的杀虫成分,具有驱虫杀虫作用。在月季园中栽培除虫菊,可减少害虫对月季植株的侵袭,而且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增加经济效益。
2.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月季与除虫菊套种栽培方法,减少月季病虫害的发生,且在月季移栽后易成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实施步骤:(1)选地与整地:选择栽培区域,对土层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进行翻耕,平整土地,开排水沟,每垄宽330~360 cm,沟宽25~30 cm;(2)种植:将无底面的栽培筒下端插入土中,插入的深度为10~12 cm,压实固定,栽培筒内添加有机肥和复合肥,再填入透气性好的基质,每筒内栽入1株月季苗,在垄中间留有宽50 cm的走道,在走道上铺防草布,两边各栽种2行月季,月季的株行距为50~60 cm;在田块周围栽种除虫菊,以及田地中间沟渠两边各栽上1行除虫菊,每穴1~2株,穴里添加少量复合肥,穴间距40~50 cm;除虫菊与月季植株距离不小于50 cm;(3)田间管理:以水肥药一体化滴灌为主,喷灌为辅;在月季和除虫菊营养生长期,施以氮、磷、钾元素均衡的水溶肥为主,并加入杀菌剂预防病害;在花蕾期,添加磷、钾肥溶液,喷洒1~2次含硼元素以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溶液;依据在植株上发现的病害、虫害,喷施对应的杀菌、杀虫农药防治;田中悬挂黄色粘虫板;依据常规原则除草;(4)移栽与采收:月季苗生长1~2年后,长成较大植株,即可以移栽;当田地中80%的除虫菊花朵开放即采收,只采收完全开放的花朵,留下较嫩花朵不采收,后期收获菊籽。
3.对于上文所述的栽培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栽培区域的年度最低气温在零下10℃以上。
4.对于上文所述的栽培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栽培筒的内径为30~40 cm,高为40~50 cm,无底面。
5.对于上文所述的栽培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基质为腐殖土:沙壤土:园土:松树皮颗粒=1:2:1:1;松树皮颗粒为腐熟的粒径为0.5~1 cm的松树皮。
6.对于上文所述的栽培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有机肥为腐熟的鸡粪或羊
粪。
7.对于上文所述的栽培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水肥药一体化滴灌,进入管道的肥料主要为无机肥,进入管道农药主要为广谱内吸性杀菌剂。
8.对于上文所述的栽培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防治病害农药,对于黑斑病,喷洒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氟硅唑药剂;对于根腐病,喷洒敌磺钠可溶性粉剂、甲霜灵

锰锌;对于枯萎病,喷洒甲基托布津、聚砹

嘧霉胺药剂。
9.对于上文所述的栽培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防治害虫农药,对于蓟马、蚜虫,喷洒吡虫啉药剂;对于红蜘蛛喷洒阿维菌素、金满枝和爱卡满药剂,交替使用。
10.本发明的一种月季与除虫菊套种栽培方法的有益效果为:月季植株栽于栽培筒中,相对于地栽,增强植株通风性,进而减少病虫害发生;且月季根系可向地下生长,吸取水分和养分,利于植株健壮生长;移栽月季相对容易,且易成活;除虫菊具有驱虫杀虫作用,进而可减少月季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且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1.附图说明:为更清楚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12.图1: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1为月季,2为除虫菊,3为沟渠,4为栽培筒,5为走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3.实施例11)选地与整地:在安徽合肥地区,选择栽培地进行月季和除虫菊的套种栽培;对土层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沙壤田地进行翻耕,整平土地,开排水沟,每垄宽350 cm,沟宽30 cm。
14.2)种植:春季3月,选择阴天栽培,将无底面的高为40 cm、内径为30 cm的栽培筒下端插入土中,插入的深度为10~12 cm,压实固定,在栽培筒内加入有机肥如鸡粪和复合肥,再填入透气性好基质,每筒内栽入1株月季苗,月季为一年生的扦插苗或嫁接苗;在垄中间留有宽50 cm的走道,在走道上铺防草布,并用地钉固定;两边各栽种2行月季,月季的株行距为50 cm;在田块周围栽种除虫菊苗,以及田地中间沟渠两边栽上除虫菊苗,每穴2株,穴间距50 cm,穴里添加少量复合肥,并与土混合,再栽上除虫菊苗;除虫菊与月季植株距离不小于50 cm,栽好后即刻浇灌。
15.3)田间管理:以水肥药一体化滴灌为主,喷灌为辅;在植株营养生长期,施以氮磷钾均衡的营养液为主,并加入杀菌剂如多菌灵预防病害,7~10 d浇灌一次;在花蕾期,添加磷钾肥溶液,喷洒1~2次含硼元素以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叶面肥;依据在植株上发现的病害、虫害,喷施对应的农药,辅助在田中悬挂黄色粘虫板;对于蓟马、蚜虫,喷洒吡虫啉药剂;对于红蜘蛛喷洒阿维菌素、金满枝和爱卡满药剂,交替使用;对于黑斑病,喷洒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氟硅唑药剂;对于根腐病,喷洒敌磺钠可溶性粉剂、甲霜灵

锰锌;对于枯萎病,喷洒甲基托布津、聚砹

嘧霉胺药剂。以
ꢀ“
除早、除小、除了”为原则进行田中除草。
16.4)移栽与采收:月季苗生长1年后,长成较大植株,即可以移栽;当田地中80%的除
虫菊花朵开放即采收,只采收完全开放的花朵,留下较嫩花朵不采收,后期收获菊籽。


技术特征:
1.一种月季与除虫菊套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与整地:选择栽培区域,对土层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进行翻耕,平整土地,开排水沟,每垄宽330~360 cm,沟宽25~30 cm;(2)种植:将无底面的栽培筒下端插入土中,插入的深度为10~12 cm,压实固定,栽培筒内添加有机肥和复合肥,再填入透气性好的基质,每筒内栽入1株月季苗,在垄中间留有宽50 cm的走道,在走道上铺防草布,两边各栽种2行月季,月季的株行距为50~60 cm;在田块周围栽种除虫菊,以及田地中间沟渠两边各栽上1行除虫菊,每穴1~2株,穴里添加少量复合肥,穴间距40~50 cm;除虫菊与月季植株距离不小于50 cm;(3)田间管理:以水肥药一体化滴灌为主,喷灌为辅;在月季和除虫菊营养生长期,施以氮、磷、钾元素均衡的水溶肥为主,并加入杀菌剂预防病害;在花蕾期,添加磷、钾肥溶液,喷洒1~2次含硼元素以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溶液;依据在植株上发现的病害、虫害,喷施对应的杀菌、杀虫农药防治;田中悬挂黄色粘虫板;依据常规原则除草;(4)移栽与采收:月季苗生长1~2年后,长成较大植株,即可以移栽;当田地中80%的除虫菊花朵开放即采收,只采收完全开放的花朵,留下较嫩花朵不采收,后期收获菊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月季与除虫菊套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栽培区域的年度最低气温在零下10℃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月季与除虫菊套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栽培筒的内径为30~40 cm,高为40~50 cm,无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月季与除虫菊套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基质为腐殖土:沙壤土:园土:松树皮颗粒=1:2:1:1;松树皮颗粒为腐熟的粒径为0.5~1 cm的松树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月季与除虫菊套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有机肥为腐熟的鸡粪或羊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月季与除虫菊套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水肥药一体化滴灌,进入输水管道的肥料主要为无机肥,进入管道的农药主要为广谱内吸性杀菌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月季与除虫菊套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防治病害农药,对于黑斑病,喷洒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氟硅唑药剂;对于根腐病,喷洒敌磺钠可溶性粉剂、甲霜灵

锰锌;对于枯萎病,喷洒甲基托布津、聚砹

嘧霉胺药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月季与除虫菊套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防治害虫农药,对于蓟马、蚜虫,喷洒吡虫啉药剂;对于红蜘蛛喷洒阿维菌素、金满枝和爱卡满药剂,交替使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月季与除虫菊套种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与整地、(2)种植、(3)田间管理、(4)移栽与采收。月季植株栽于栽培筒中,相对于地栽,增强植株通风性,进而减少病虫害发生;且月季根系可向地下生长,吸取水分和养分,有利于植株健壮生长;移栽月季相对容易,且易成活;在田块周围以及中间沟渠的两边栽种除虫菊,除虫菊具有驱虫杀虫作用,进而可减少月季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且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态效益。态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宣云 任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11.26
技术公布日:2022/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