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式灭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79578发布日期:2021-12-31 21:20阅读:76来源:国知局
旋流式灭蚊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蚊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旋流式灭蚊器。


背景技术:

2.为了捕杀蚊虫,人们通常使用蚊香、蚊拍以及电蚊拍,但是在户外,这种灭蚊措施并不适用,因此需要户外灭蚊器。但是目前的灭蚊器在把蚊子吸进去后,存在逃逸的可能,影响灭蚊效果,尤其在户外,这个缺陷更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流式灭蚊器。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旋流式灭蚊器,包括桶身,所述桶身上侧作为出风区,所述出风区上的侧壁处设置有出风孔,所述桶身下侧作为密闭区;风道,所述风道内置有风扇,所述风道为筒形结构,所述风道的上侧作为进风口,所述风道的下侧作为出风口与所述桶身内腔连通;所述风道与所述出风区之间空隙作为出风通道,所述风道外侧与所述出风区上端之间密闭。
5.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流式灭蚊器,通过改边灭蚊器内的风道流动设计,使桶身内产生一个旋流,蚊虫被吸进去一直在这个旋流中无法逃逸,而且也更容易死亡,灭蚊效果更好。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所述桶身上侧设置有进风格栅。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所述桶身上侧设置有顶盖。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所述桶身上侧设置有环形灯罩,所述环形灯罩内置有诱蚊灯。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所述风道上设置有凸起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所述风道下侧设置有防逃逸网,所述防逃逸网的中间处设置有进蚊孔,所述防逃逸网为下凹状。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风扇开启风从风道的进风口进入,穿过风道到达桶身里,并形成旋流,蚊子被困在旋流中就更难逃逸,也更快死亡,提高灭蚊效果。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风道的立体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防逃逸网的立体图。
18.附图标记:
19.桶身100、出风区110、出风孔111、密闭区120、风道200、凸起部210、风扇臂220、风扇300、进风格栅400、顶盖500、环形灯罩600、防逃逸网700、进蚊孔710。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为透彻的理解本发明创造,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会涉及一些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发明创造仍可实现,即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使用此处的这些描述和陈述向所属领域内的其他技术人员可更有效的介绍他们的工作本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等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相关技术人员在对上述方向作简单、不需要创造性的调整不应理解为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外的技术。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实际保护范围。而为避免混淆本发明创造的目的,由于熟知的制造方法、控制程序、部件尺寸、材料成分、管路布局等的技术已经很容易理解,因此它们并未被详细描述。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旋流式灭蚊器,包括桶身100,桶身100上侧作为出风区110,出风区110上的侧壁处设置有出风孔111,即出风孔111分布在桶身100侧壁处,使空气可以从出风孔111流出。桶身100下侧作为密闭区120,密闭区120相对密封,即空气不能从密闭区120处流出。出风区110内腔与密闭区120内腔之间并不要求分隔开。
22.进一步的,参照图2、图3,风道200,风道200内置有风扇300,风道200为筒形结构,风道200的上侧作为进风口,风道200上侧进风口也作为灭蚊器的入口。风道200的下侧作为出风口与桶身100内腔连通。灭蚊器的出风孔111就作为灭蚊器的出口。
23.再进一步的,风道200与出风区110之间空隙作为出风通道,风道200外侧与出风区110上端之间密闭,使空气不会从风道200外侧与出风区110上端之间流出,而只能从出风区110流出。
24.在工作时,风扇300开启风从风道200的进风口进入,穿过风道200到达桶身100里,并形成旋流。蚊子从灭蚊器的入口进入后到达在密闭区120后,只能在密闭区120处一直转动。饱和后的余风进入风道200与出风区110之间出风通道并从出风孔111出去,不停地循环。
25.以上公开的一种旋流式灭蚊器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结合现有技术进行修改或者补充,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26.以下结合一些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此处所称的“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此外,表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并非固定的指代任何特定顺序,也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实施例1,桶身100上侧设置有进风格栅400,挡住外界杂物。
28.本实施例中,进风格栅400外侧设置密闭部,作为风道200外侧与出风区110上端之间的密闭结构。
29.实施例2,桶身100上侧设置有顶盖500。
30.实施例3,桶身100上侧设置有环形灯罩600,环形灯罩600内置有诱蚊灯,不挡住进风口。
31.实施例4,参照图4,风道200上设置有凸起部210。凸起部210设计既能强化风道200的结构强度,也可以引导气流,还可以抵住桶身100内壁,避免风道200与出风区110之间出风通道被堵。
32.本实施例中,凸起部210为弧形结构。
33.实施例5,风道200内设置有风扇臂220,用于固定风扇300。
34.实施例5,参照图5,风道200下侧设置有防逃逸网700,防逃逸网700的中间处设置有进蚊孔710,防逃逸网700为下凹状,避免蚊虫被吸入后逃逸出去。下凹状设计可以使蚊子在风的压力下,蚊子可以往防逃逸网700斜度方向顺着风向,穿过进蚊孔710吹进桶身100里。
35.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旋流式灭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桶身(100),所述桶身(100)上侧作为出风区(110),所述出风区(110)上的侧壁处设置有出风孔(111),所述桶身(100)下侧作为密闭区(120);风道(200),所述风道(200)内置有风扇(300),所述风道(200)为筒形结构,所述风道(200)的上侧作为进风口,所述风道(200)的下侧作为出风口与所述桶身(100)内腔连通;所述风道(200)与所述出风区(110)之间空隙作为出风通道,所述风道(200)外侧与所述出风区(110)上端之间密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式灭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身(100)上侧设置有进风格栅(4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式灭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身(100)上侧设置有顶盖(5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式灭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身(100)上侧设置有环形灯罩(600),所述环形灯罩(600)内置有诱蚊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式灭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00)上设置有凸起部(2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式灭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00)下侧设置有防逃逸网(700),所述防逃逸网(700)的中间处设置有进蚊孔(710),所述防逃逸网(700)为下凹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流式灭蚊器,包括桶身,所述桶身上侧作为出风区,所述出风区上的侧壁处设置有出风孔,所述桶身下侧作为密闭区;风道,所述风道内置有风扇,所述风道为筒形结构,所述风道的上侧作为进风口,所述风道的下侧作为出风口与所述桶身内腔连通;所述风道与所述出风区之间空隙作为出风通道,所述风道外侧与所述出风区上端之间密闭;通过改边灭蚊器内的风道流动设计,使桶身内产生一个旋流,蚊虫被吸进去一直在这个旋流中无法逃逸,而且也更容易死亡,灭蚊效果更好。灭蚊效果更好。灭蚊效果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詹文波 潘志强 乐锦亮 李国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顺德中午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14
技术公布日:2021/12/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