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摇蚊幼虫捕捞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57419发布日期:2021-10-30 09:06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摇蚊幼虫捕捞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捕捞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摇蚊幼虫捕捞船。


背景技术:

2.摇蚊幼虫又称红虫,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它在各类水体中都有广泛的分布,而且数量较大,其生物量常占水域底栖动物总量的50%~90%。摇蚊幼虫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41%~62%,脂肪占2%~8%,另外,摇蚊幼虫作为水体中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是多种经济水生动物如多种鱼、虾、蟹、鳖、龟等的优良天然饵料。
3.目前,摇蚊捕捞大多采用人工捕捞方式,一般2

4人一组,采捕时2

3人用捞子捞取底泥并进行初步漂洗,另一人在边上用小捞勺将初步漂洗出来的摇蚊幼虫捞出,装入水桶。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且只能在浅水区进行,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摇蚊幼虫捕捞船,其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可以在水域上自动筛选淘洗的摇蚊幼虫捕捞船,不受水深限制,缩短捕捞时间,大大节约人力资源。
5.本实用新型具体内容:一种摇蚊幼虫捕捞船,包括船体、初选装置、位于船体上的精选装置,所述初选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循环泵、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二循环泵、第二出水管,第一循环泵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循环泵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第二进水管、第二出水管,所述精选装置包括支架、外框、贯穿外框两端的中轴、设置于外框一端的锥形环网、设置在外框内侧的细网、设置在细网内侧螺旋叶、接收装置,所述支架用于支撑外框,锥形环网开口端连接外框,锥形环网的闭口端连接中轴,所述中轴电性连接电机,所述第二出水管出口处位于锥形环网内侧。
6.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水管出口处连接耙头,所述耙头内侧设置滤网,第二进水管入口位于滤网和耙头中间。
7.优选地,所述耙头底部设置与第一出水管连接的冲泥管,冲泥管底部设置若干冲泥孔。
8.优选地,所述耙头上连接缆绳,所述缆绳另一端连接船体上的卷扬机。
9.优选地,所述耙头和卷扬机之间的船体上设置滑轮。
10.优选地,所述外框外侧设置导流板,导流板顶部位于外框顶部,导流板底部位于船体外侧。
11.优选地,所述外框外侧设置带有若干喷淋孔的喷淋管,喷淋管一端连接喷淋泵。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精选装置侧面剖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冲泥管仰视结构图。
15.其中:1、船体,2、第一进水管,3、第一循环泵,4、第一出水管,5、第二进水管,6、第二循环泵,7、第二出水管,8、支架,9、外框,10、中轴,11、锥形环网,12、细网,13、螺旋叶,14、接收装置,15、电机,16、耙头,17、滤网,18、冲泥管,19、冲泥孔,20、缆绳,21、卷扬机,22、滑轮,23、导流板,24、喷淋孔,25、喷淋管,26、喷淋泵。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17.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摇蚊幼虫捕捞船,包括船体1、初选装置、位于船体上的精选装置,所述初选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2、第一循环泵3、第一出水管4、第二进水管5、第二循环泵6、第二出水管7,第一循环泵3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第一进水管2、第一出水管4,第二循环泵6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第二进水管5、第二出水管7;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水管4出口处连接耙头16,所述耙头16内侧设置滤网17,第二进水管7入口位于滤网17和耙头16中间,耙头16底部设置与第一出水管4连接的冲泥管18,冲泥管18底部设置若干冲泥孔19,优选地,所述耙头16上连接缆绳20,所述缆绳20另一端连接船体上的卷扬机21,耙头16和卷扬机21之间的船体1上设置滑轮22;所述精选装置包括支架8、外框9、贯穿外框9两端的中轴10、设置于外框9一端的锥形环网11、设置在外框9内侧的细网12、设置在细网12内侧螺旋叶13、接收装置14,所述支架8用于支撑外框9,锥形环网11开口端连接外框9,锥形环网11的闭口端连接中轴10,所述中轴10电性连接电机15,所述第二出水管7出口处位于锥形环网11内侧;优选地,所述外框9外侧设置导流板23,导流板23顶部位于外框9顶部,导流板23底部位于船体1外侧;优选地,所述外框9外侧设置带有若干喷淋孔24的喷淋管25,喷淋管25一端连接喷淋泵26。
18.具体使用过程:捕捞前将捕捞船驶入摇蚊幼虫较多区域,启动卷扬机21,放松缆绳20使耙头16下降落入水底淤泥上;卷扬机21和耙头16中间设置的滑轮22避免缆绳下降时候与船体1的摩擦;启动电机15使中轴10转动,外框9随着中轴10的转动而转动;启动第一循环泵3、第二循环泵6,第一循环泵3通过第一进水管2将上层清水抽上来再经第一出水管4将清水排到耙头16底部的冲泥管18,清水从冲泥管18底部的冲泥孔19冲入河床底部的淤泥中,淤泥及摇蚊幼虫被冲起,冲起的淤泥、摇蚊幼虫、水经滤网17首次过滤后,再被第二循环泵6经第二进水管5抽上来,然后经第二出水管7喷在精选装置的锥形环网11上,大块杂质被锥形环网11拦截掉入导流板23上,细小泥沙、摇蚊幼虫以及水受压力影响冲入外框9内部,设置在外框9内侧的细网12将细小泥沙筛掉入导流板23上,由于外框持续转动,摇蚊幼虫以及少量水分被细网12内侧的螺旋叶13带至接收装置14内;为防止细网12被细小的泥沙堵塞,启动喷淋泵26,喷淋泵26将水体上层清水抽出经带有喷淋孔24的喷淋管25喷淋至细网12上,水流压力使细网12上的泥沙被冲掉,细网12随外框9转动,保证细网12各处均被水流冲洗到;因船体1不停缓慢前行,耙头16随船体1被拖拽移动,使得第二进水管5能从不同的地方抽取含有泥沙、摇蚊幼虫的浑浊水;需要时,先关停第一循环泵3、第二循环泵6,再关停电机15、喷淋泵26,最后启动卷扬机21将耙头16拉起。本实用新型中,精选装置的外框也可设
置在细网的内侧;一个船体上可设置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精选装置;接收装置可以是袋状或桶状,或者可以接收摇蚊幼虫的其他容器。
1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摇蚊幼虫捕捞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初选装置、位于船体上的精选装置,所述初选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循环泵、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二循环泵、第二出水管,第一循环泵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循环泵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第二进水管、第二出水管,所述精选装置包括支架、外框、贯穿外框两端的中轴、设置于外框一端的锥形环网、设置在外框内侧的细网、设置在细网内侧螺旋叶、接收装置,所述支架用于支撑外框,锥形环网开口端连接外框,锥形环网的闭口端连接中轴,所述中轴电性连接电机,所述第二出水管出口处位于锥形环网内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摇蚊幼虫捕捞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出口处连接耙头,所述耙头内侧设置滤网,第二进水管入口位于滤网和耙头中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摇蚊幼虫捕捞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耙头底部设置与第一出水管连接的冲泥管,冲泥管底部设置若干冲泥孔。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摇蚊幼虫捕捞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耙头上连接缆绳,所述缆绳另一端连接船体上的卷扬机。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摇蚊幼虫捕捞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耙头和卷扬机之间的船体上设置滑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摇蚊幼虫捕捞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外侧设置导流板,导流板顶部位于外框顶部,导流板底部位于船体外侧。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摇蚊幼虫捕捞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外侧设置带有若干喷淋孔的喷淋管,喷淋管一端连接喷淋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摇蚊幼虫捕捞船,包括船体、初选装置、位于船体上的精选装置,所述初选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循环泵、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二循环泵、第二出水管,第一循环泵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循环泵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第二进水管、第二出水管,所述精选装置包括支架、外框、贯穿外框两端的中轴、设置于外框一端的锥形环网、设置在外框内侧的细网、设置在细网内侧螺旋叶、接收装置,所述支架用于支撑外框,锥形环网开口端连接外框,锥形环网的闭口端连接中轴,所述中轴电性连接电机,所述第二出水管出口处位于锥形环网内侧。本实用新型可自动筛选淘洗的摇蚊幼虫,省时省力,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价值。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周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闯
技术研发日:2021.02.22
技术公布日:2021/10/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