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虫幼虫化蛹装置

文档序号:29871293发布日期:2022-04-30 19:3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大麦虫幼虫化蛹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饲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麦虫幼虫化蛹装置。


背景技术:

2.营养源昆虫大麦虫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在天敌繁育上,可以替代天牛进行人工繁殖花绒寄甲。但是大麦虫化蛹需要单独的空间,用纸杯子占空间太大,虚耗人力物力,占用巨大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大麦虫幼虫化蛹装置,是利用老熟幼虫只有在单独时才会化蛹,利用pvc管做的羽化室将老熟幼虫的大麦虫分开,加速大麦虫化蛹,为天敌昆虫花绒寄甲生产提供足够的原料,完全克服了传统方法费时费工,虚占空间的缺点,为研究钻蛀性昆虫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取虫采集工具。
4.本实用新型大麦虫幼虫化蛹装置,具有盒体与盒体内部底面上设置的横纵排列的放虫管。放虫管竖直设置,底端与盒体内部底面接触定位。
5.上述放虫管内作为化蛹室,内部放置老熟大麦虫幼虫,将大麦虫隔离开来,老熟幼虫在体内激素作用下,自然化蛹。
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7.1、本实用新型大麦虫幼虫化蛹装置,构造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可以堆叠在一起,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麦虫幼虫化蛹装置结构示意图。
9.图2为本实用新型大麦虫幼虫化蛹装置中盒体结构示意图。
10.图3为本实用新型大麦虫幼虫化蛹装置中放虫管结构示意图。
11.1-支架2-盒体3-放虫管101-底座102-支柱103-隔板104-定位螺母105-挡板201-插接位置202-插孔301-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3.本实用新型大麦虫幼虫化蛹装置,包括支架1、盒体2与放虫管3,如图1所示。
14.其中,支架1具有底座101、支柱102、隔板103、定位螺母104与挡板105。其中,底座101为平板,上表面周向4角位置开有螺纹孔。支柱102为四根螺纹柱,底端分别与底座周向上的螺纹孔螺纹拧紧固定。
15.隔板103为平板结构,周向四角处开孔,分别套于四根支柱102上;通过在四根支柱120上螺纹安装的定位螺母104实现纵向定位。在进行隔板103的安装时,首先在各个支柱102上螺纹安装一个定位螺母104,并调整各定位螺母位置,使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随后通过隔板103周向上的开孔将隔板103套于四根立柱102上,通过定位螺母104进行支撑,且可进一步通过调节定位螺母104对隔板103水平度进行调节,使隔板103保持水平状态。随后在各个支柱102上螺纹再次安装一个定位螺母,进行前述操作实现第二块隔板103的安装定位。由此根据需要可在设置多个隔板103,形成多层结构支架1。
16.上述隔板103与底座上表面用于放置盒体2,为了防止在搬运过程中盒体2掉落,因此在隔板103与底座101上表面靠近底座周向三个侧边处安装挡板105,挡板105竖直设置,底部设计有插头,与隔板102与底座101上设计的插口间插接固定。
17.所述盒体2为立方体结构,底面四角位置安装有防滑垫,保证盒体2在隔板103与底座101上放置的稳定性。盒体2内部底面设计有横纵排列的放虫管插接位置201,插接位置为一圆形周向上相对两点处的插孔202,用于插接放虫管3,如图2所示。
18.所述放虫管3为pvc材料制成的两端相通的圆筒结构,轴向长6~7cm,如图3所示,底端周向相对位置设计有两个柱状插头301,用于与放虫管插接位置201处的两个插孔202配合插接,实现放虫管3在盒体2内的安装。放虫管3数量与盒体2内部环形凸起201数量相同,可竖直设置插接于环形凸起201上,实现放虫管3的定位。且在全部放虫管插接位201插接放虫管3后,保证外圈周向上的放虫管3与盒体2周向内壁贴合,同时相邻放虫管3外壁贴合,使全部放虫管3在盒体2内紧密排列,不会出现晃动。
19.由于大麦虫生物学习性,当周围有同伴是,大麦虫是不化蛹的,因为大麦虫有自相残杀的习性,两个个体在一起时,没有安全性。只有大麦虫单独时才会化蛹。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设计,将老熟大麦虫幼虫放入各个化蛹室内,每个化蛹室间各自独立,将大麦虫隔离开来,老熟幼虫在体内激素作用下,自然化蛹。用这种方法,节省空间和人工。当大麦虫整齐化蛹时,可以将放虫管由环形凸起上取下,直接倒出新化蛹,省时省工。同时本实用新型整体采用可拆卸结构便于收纳储藏。


技术特征:
1.大麦虫幼虫化蛹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盒体与盒体内部底面上设置的横纵排列的放虫管,放虫管竖直设置,底端与盒体内部底面接触定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麦虫幼虫化蛹装置,其特征在于:盒体数量大于1,分层设置于层数与盒体数量相同的支架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大麦虫幼虫化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虫管为pvc制成的圆筒结构,轴向长6~7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大麦虫幼虫化蛹装置,包括盒体与放虫管。其中,盒体外径长*宽*高分别为41.5*30.6*14.5cm的塑料盒,放虫管采用PVC塑料管。放虫管横竖排列设置于盒体内部;放虫管底端与盒体内部底面接触定位;同时盒体可为多个,通过多层支架进行分层支撑。本实用新型大麦虫幼虫化蛹装置,占地面积小仅8.04cm2,节约空间,而且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方便。经济实用方便。经济实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翌楠 姜嫄 胡尊瑞 李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3.16
技术公布日:2022/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