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温室的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23602发布日期:2022-03-19 23:03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温室的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室的通风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温室的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小型温室没有足够的资金安装智能化的大型设备。这主要也是因为定位需求产生的问题,小型温室设备通过控制场地以及设备成本保证温室内作物的成本符合他的定位。但是这样一来温室的通风需求一直无法得到满足。往往需要人工手段进行操作,费时费力。因此,设计一种适合小型温室的通风结构,必须解决几个问题。需要有独立的安装条件,不依赖自动化系统和安装架;操作简单,只需要提供开启和关闭功能;尽量降低安装成本,避免通过多个设置达到通风的目的。
3.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温室的通风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5.一种小型温室的通风结构,包括:支撑柱、支撑杆系统、传动系统、通风口和通风装置,所述支撑柱与通风装置连接,所述支撑杆系统与传动系统连接,所述传动系统与支撑柱连接,所述通风口设于通风装置上;
6.其中,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筒、盖板、底部固定筒和通风扇叶,所述通风筒底端设有底部固定筒,所述通风筒顶端设有顶部通风口,所述盖板通过支撑杆系统与顶部通风口连接,所述底部固定筒的末端设有通道通风口,所述底部固定筒的前端设有通风扇叶。
7.进一步,所述盖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通风筒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盖板与底部固定筒的末端连接。
8.进一步,所述支撑柱包括:底部支撑柱和顶部支撑柱,所述底部支撑柱左右对称设于下方的通道通风口的两侧,所述顶部支撑柱与底部固定筒连接。
9.进一步,所述支撑杆系统包括结构相同的顶部支撑杆和底部支撑杆,所述顶部支撑杆包括:侧边连接部、顶边连接部、交叉杆和传动杆,所述侧边连接部和顶边连接部的末端与交叉杆连接,所述侧边连接部的顶端与盖板的侧边连接,所述顶边连接部的顶端与盖板的顶边连接,所述传动杆一端与交叉杆连接,所述传动杆另一端与传动系统连接。
10.进一步,所述传动系统分别设于支撑柱的两侧,所述传动系统为拉杆气缸,所述传动系统分别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连接。
11.进一步,所述通风口包括:顶部通风口和通道通风口,所述顶部通风口设于通风筒顶端,所述通道通风口设于底部固定筒的末端。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针对小型温室的通风改造需求,设计能够独立安装通风结构,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能够实现多风口控制需求。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支撑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
17.支撑柱100、底部支撑柱110和顶部支撑柱120。
18.支撑杆系统200、顶部支撑杆210、侧边连接部211、顶边连接部212、交叉杆213、传动杆214和底部支撑杆220。
19.传动系统300、通风口400、顶部通风口410和通道通风口420。
20.通风装置500、通风筒510、盖板520、第一盖板521、第二盖板522、底部固定筒530和通风扇叶540。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2.实施例1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支撑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4.如图1-2所示,一种小型温室的通风结构,包括:支撑柱100、支撑杆系统200、传动系统300、通风口400和通风装置500,支撑柱100与通风装置500连接,支撑杆系统200与传动系统300连接,传动系统300与支撑柱100连接,通风口400设于通风装置500上;
25.其中,通风装置500包括:通风筒510、盖板520、底部固定筒530和通风扇叶540,通风筒510底端设有底部固定筒530,通风筒510顶端设有通风口400,盖板520通过支撑杆系统200与通风口400连接,底部固定筒 530的末端设有通风口400,底部固定筒530的前端设有通风扇叶540。
26.盖板520包括:第一盖板521和第二盖板522,第一盖板521与通风筒 510的顶端连接,第二盖板522与底部固定筒530的末端连接。
27.支撑柱100包括:底部支撑柱110和顶部支撑柱120,底部支撑柱110 左右对称设于下方的通风口400的两侧,顶部支撑柱120与底部固定筒530 连接。
28.支撑杆系统200包括结构相同的顶部支撑杆210和底部支撑杆220,顶部支撑杆210包括:侧边连接部211、顶边连接部212、交叉杆213和传动杆214,侧边连接部211和顶边连接部212的末端与交叉杆213连接,侧边连接部211的顶端与盖板520的侧边连接,顶边连接部212的顶端与盖板 520的顶边连接,传动杆214一端与交叉杆213连接,传动杆214另一端与传动系统300连接。
29.传动系统300分别设于支撑柱100的两侧,传动系统300为拉杆气缸,传动系统300分别与第一盖板521和第二盖板522连接。传动系统300进行远程信号接收,从而启动关闭。
30.通风口400包括:顶部通风口410和通道通风口420,顶部通风口410 设于通风筒510顶端,通道通风口420设于底部固定筒530的末端。
31.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利用远程控制,实现通风结构的开启和关闭,适合小型温室设计的结构,降低安装和维护成本。具体体现为,首先是固定,本实用新型采用顶部与底部支架同时固定结构,大型温室采用顶部连接,需要大量的钢筋结构作为支撑,而小型温室则
不具备这个条件。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底部支撑柱110和顶部支撑柱120结合使用,作为支撑组件。其次,本实用新型有两个通风口400,包括顶部通风口410和通道通风口420,顶部负责让温室和外界空气直接流通,是通风结构对外的口,通道通风口420配合底部固定筒530和通风扇叶540形成温室通道风。最后,通风口的开闭通过第一盖板521和第二盖板522配合支撑杆系统200与传动系统300实现。其具体实现方式是,通过安装在底部支撑柱110上的传动系统300作为驱动组件,传动系统300是拉杆气缸,拉杆与支撑杆系统 200连接,通过支撑杆系统200驱动第一盖板521和第二盖板522的开闭。支撑杆系统200的侧边连接部211和顶边连接部212作为连接件,与盖板 520呈三角连接关系,再通过交叉杆213与传动杆214连接,传动杆214 再与传动系统300连接完成驱动。
3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型温室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100)、支撑杆系统(200)、传动系统(300)、通风口(400)和通风装置(500),所述支撑柱(100)与通风装置(500)连接,所述支撑杆系统(200)与传动系统(300)连接,所述传动系统(300)与支撑柱(100)连接,所述通风口(400)设于通风装置(500)上;其中,所述通风装置(500)包括:通风筒(510)、盖板(520)、底部固定筒(530)和通风扇叶(540),所述通风筒(510)底端设有底部固定筒(530),所述通风筒(510)顶端设有顶部通风口(410),所述盖板(520)通过支撑杆系统(200)与顶部通风口(410)连接,所述底部固定筒(530)的末端设有通道通风口(420),所述底部固定筒(530)的前端设有通风扇叶(5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温室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520)包括:第一盖板(521)和第二盖板(522),所述第一盖板(521)与通风筒(510)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盖板(522)与底部固定筒(530)的末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温室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00)包括:底部支撑柱(110)和顶部支撑柱(120),所述底部支撑柱(110)左右对称设于下方的通道通风口(420)的两侧,所述顶部支撑柱(120)与底部固定筒(53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温室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系统(200)包括结构相同的顶部支撑杆(210)和底部支撑杆(220),所述顶部支撑杆(210)包括:侧边连接部(211)、顶边连接部(212)、交叉杆(213)和传动杆(214),所述侧边连接部(211)和顶边连接部(212)的末端与交叉杆(213)连接,所述侧边连接部(211)的顶端与盖板(520)的侧边连接,所述顶边连接部(212)的顶端与盖板(520)的顶边连接,所述传动杆(214)一端与交叉杆(213)连接,所述传动杆(214)另一端与传动系统(30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型温室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300)分别设于支撑柱(100)的两侧,所述传动系统(300)为拉杆气缸,所述传动系统(300)分别与第一盖板(521)和第二盖板(522)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温室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400)包括:顶部通风口(410)和通道通风口(420),所述顶部通风口(410)设于通风筒(510)顶端,所述通道通风口(420)设于底部固定筒(530)的末端。

技术总结
一种小型温室的通风结构,包括:支撑柱、支撑杆系统、传动系统、通风口和通风装置,支撑柱与通风装置连接,支撑杆系统与传动系统连接,传动系统与支撑柱连接,通风口设于通风装置上。其中,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筒、盖板、底部固定筒和通风扇叶。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针对小型温室的通风改造需求,设计能够独立安装通风结构,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能够实现多风口控制需求。控制需求。控制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沈黎明 陈文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农园绿色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23
技术公布日:2022/3/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