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44538发布日期:2021-11-10 08:35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到河道的生态环境。生态鱼礁是人工放置在水环境中用于修复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的构造物,通过适当地制作和放置,可为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聚集、繁殖、生长、避敌提供栖息场所,从而达到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目的。但是,现有生态鱼礁存在以下问题:(1)礁体通常为钢筋混凝土材料,孔隙率低,表面积小,不利于水生生物附着生长;(2)礁体过于封闭,不利于水体交换;(3)易阻断河底水土界面生态链,与水生植物的联系不紧密,生态改进效果不理想;(4)生产成本高,加工制造麻烦,施工周期长,个大体重运输困难,生产运输和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低成本,便于生产运输、安装投放的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为由多个礁体单元构成的上窄下宽的多层结构,礁体单元为半圆瓦片结构,同层的礁体单元长边相抵靠,上下层的礁体单元间错开半个身位,所述复合生态鱼礁内构成若干前后相通的庇护腔。
6.进一步地,礁体单元的长
×

×
高为0.9m
×
0.3m
×
0.1m。
7.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生态鱼礁由含有粉煤灰的生态混凝土一次性浇灌而成。
8.进一步地,礁体单元的数量为五个,下层为三个紧邻的礁体单元,上层为两个紧邻的礁体单元。
9.进一步地,每一礁体单元左右侧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圆形孔洞,左右侧圆形孔洞数量相等,且一一水平对齐。
10.进一步地,礁体单元上开设的圆形孔洞数量为12个,左右侧各6个。
11.进一步地,圆形孔洞的孔径为5cm。
12.进一步地,礁体单元间的交界凹槽处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移植孔,移植孔内种植水生植物。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的生态鱼礁为由若干半圆瓦片形的礁体单元构成的上窄下宽的多层结构,能稳定地放置于河道内,表面积大,内部空间构成通透的庇护腔,可为鱼类栖息繁殖提供场所。
15.2、生态鱼礁底部与河底接触面积较小,有效解决了传统生态鱼礁阻断河底水土界面生态链的问题。
16.3、生态鱼礁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便于运输及安装。同时,生态鱼礁可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制作投放,适用于小型城市河道。
附图说明
17.图1为复合生态鱼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正视图;
19.图3为图1的俯视图;
20.图4为复合生态鱼礁投放至河道中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

礁体单元,2

圆形孔洞,3

移植孔,4

水生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23.如图1至3所示,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为由多个礁体单元1构成的上窄下宽的多层结构,礁体单元1为半圆瓦片结构,同层的礁体单元1长边相抵靠,上下层的礁体单元1间错开半个身位,复合生态鱼礁内构成若干前后相通的庇护腔,内部空间通透,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为鱼类聚集、栖息、繁殖提供了场所。
24.本实施例中,复合生态鱼礁由含有粉煤灰的生态混凝土一次性浇灌而成,加工简易。生态混凝土具有孔隙率高、透水性好的优点,有利于水生动植物及微生物的附着生长。同时,生态混凝土材质粗糙耐冲刷,可提高礁体表面的摩擦力,有利于鱼卵的附着从而提高鱼卵的成活率。
25.礁体单元1的数量为五个,下层为三个紧邻的礁体单元1,上层为两个紧邻的礁体单元1,可稳固存在于河道中,生态鱼礁底部与河底接触面积小,有效解决了传统生态鱼礁阻断河底水土界面生态链的问题。礁体单元1的长
×

×
高为0.9m
×
0.3m
×
0.1m,体积小,重量轻,运输成本低。
26.此外,每一礁体单元1左右侧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圆形孔洞2,左右侧圆形孔洞2数量相等,且一一水平对齐,这样有利于水流在鱼礁内部的流动,减少鱼礁对河道行洪的影响。本实施例中,礁体单元1上开设的圆形孔洞2数量为12个,左右侧各6个。圆形孔洞2的孔径为5cm。圆形孔洞2用于提高鱼礁内外的通透性,有利于水体的交换,同时也减少礁体受到的阻力,还为鱼类游曳、避敌、进出提供通道。此外,礁体单元1上的圆形孔洞2还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27.礁体单元1间的交界凹槽处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移植孔3,移植孔3内种植水生植物4。凹槽结构利于土壤和有机质的堆积,有利于提高水生植物4的成活率。移植的水生植物4可以改善水质,为鱼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28.本实用新型的瓦片结构复合生态鱼礁可在结构和数量上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如图4所示,将生态鱼礁左右间隔投放到平均水深为2米的小型城市河道中,鱼礁尺寸为0.9m
×
0.9m
×
0.2m,生态鱼礁的投放面积比例约为15%,该方案可以提高区域内鱼群数量,恢复水生植物覆盖面积,显著改善水质,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平衡。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法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替换或变换方法,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为由多个礁体单元(1)构成的上窄下宽的多层结构,礁体单元(1)为半圆瓦片结构,同层的礁体单元(1)长边相抵靠,上下层的礁体单元(1)间错开半个身位,所述复合生态鱼礁内构成若干前后相通的庇护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礁体单元(1)的长
×

×
高为0.9m
×
0.3m
×
0.1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生态鱼礁由含有粉煤灰的生态混凝土一次性浇灌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礁体单元(1)的数量为五个,下层为三个紧邻的礁体单元(1),上层为两个紧邻的礁体单元(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每一礁体单元(1)左右侧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圆形孔洞(2),左右侧圆形孔洞(2)数量相等,且一一水平对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礁体单元(1)上开设的圆形孔洞(2)数量为12个,左右侧各6个。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圆形孔洞(2)的孔径为5cm。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礁体单元(1)间的交界凹槽处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移植孔(3),移植孔(3)内种植水生植物(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为由多个礁体单元构成的上窄下宽的多层结构,礁体单元为半圆瓦片结构,同层的礁体单元长边相抵靠,上下层的礁体单元间错开半个身位,复合生态鱼礁内构成若干前后相通的庇护腔。本实用新型的生态鱼礁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便于运输及安装,其能稳定地放置于河道内,表面积大,内部空间构成通透的庇护腔,可为鱼类栖息繁殖提供场所。生态鱼礁底部与河底接触面积较小,有效解决了传统生态鱼礁阻断河底水土界面生态链的问题。生态鱼礁可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制作投放,适用于小型城市河道。小型城市河道。小型城市河道。


技术研发人员:赖秋英 张毅敏 朱豆豆 高月香 羌鑫梁 张志伟 陈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4.07
技术公布日:2021/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