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池循环水简易全自动排污及水位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5157发布日期:2021-12-04 12:45阅读:2297来源:国知局
水产养殖池循环水简易全自动排污及水位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产养殖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水产养殖自动排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水产养殖中,较干净的水质环境及足够的含氧量是保证水产品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因此水产养殖池内的水需要时常更换,将鱼池内的杂质及时排出。工厂化水产养殖池通常持续缓慢向鱼池内注水,当水位线达到一定高度时开始排水,当水位线下降至某一高度后,停止排水,从而使鱼池内的水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3.目前排水有人工排水和自动排水两种方式。人工排水方式是当水位线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手动打开排水管的阀门,开始排水,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位线下降到某一高度时,关闭阀门。在实际应用当中,由于一个人往往需要管理十几个甚至更多鱼池,排水过程中,有时操作人员还要处理其他工作,忘记关闭阀门的事情时有发生,一旦忘记关闭阀门,会将整池子水排净,整池子水产品会缺水死亡,造成大量财产损失。目前常用的自动排水设备价格昂贵,运营电费高,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循环水简易全自动排污及水位控制系统。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产养殖池循环水简易全自动排污及水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管、n形细管和水桶;所述的排水管首端位于水产养殖池底部的排水口上,排水管上设有n形弯,n形弯的最高点处的高度等于鱼池开始排水时的水位高度;所述的n形细管首端位于水产养殖池内,末端位于排水管n形弯上,n形细管与排水管相连通;n形细管首端高度等于水产养殖池内停止排水时水位高度;排水管的末端高度低于n形细管首端的高度,排水管的末端插进水桶里。
6.上述的排水管用pvc通用管件和弯头插接而成。
7.上述排水管的直径为110mm或160mm。
8.上述n形细管的直径大小在10mm到20mm之间。
9.上述排水管的下端与水桶上边缘之间的高度差大小在2cm到5cm之间。
10.上述水桶的上边缘高度高于鱼池的底部10cm。
1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2.1、能够实现自动排水的效果;
13.2、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14.3、相对于普通虹吸管,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快的排水速度。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普通粗虹吸管排水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排水管3、n形细管4和水桶5。
19.为便于排污,鱼池的底部为倒锥形结构,底部的最低点设有排水口2,从而能够使鱼池底部的杂质随水流排出。所述的排水管3首端位于鱼池底部的排水口2上,排水管3上设有n形弯31,n形弯31的最高点处的高度等于鱼池开始排水时的水位高度,当鱼池内的水位高度等于n形弯31高度时,鱼池开始排水。排水管3上n形弯31之后的部分为竖直结构,为便于叙述,下文中该部分称之为末端竖直部32。所述的排水管3可以用pvc通用管件和弯头插接而成,通用管件取材方便,不需要单独生产,成本低廉。排水管3的直径过小会导致排水速度过慢,不容易将鱼池内的杂质带出;若排水管3的直径过大,排水管末端竖直部32难以被水填满,即排水管末端竖直部32内会存在空气,难以形成虹吸效应。对于一般规模的鱼池来说,结合标准管件的常用尺寸,排水管3的直径可以采用110mm或160mm,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鱼池的大小对排水管3的直径做相应调整。在本实用新型中,排水速度取决于排水管3的直径和排水管3末端与鱼池水平面的高度差,该高度差越大,排水管3抽力越大,从而排水速度越快。
20.所述的n形细管4首端位于鱼池内,末端位于排水管3n形弯31上,n形细管4与排水管3相连通。n形细管4的直径为10mm~20mm。n形细管4首端高度等于鱼池内停止排水时水位高度,即在排水过程中,当鱼池内水位线下降到n形细管4首端时,停止排水。
21.平时向鱼池内缓慢注水,鱼池内的水位逐渐升高,当鱼池内水位高度高于排水管3n形弯31的高度时,池水通过n形弯31进入排水管3的末端竖直部32,从而形成虹吸效应,通过排水管3将池水排出,当鱼池内的水位下降至n形细管4首端的位置时,n形细管4首端从池水内露出,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从n形细管4进入到排水管3的n形弯31内,虹吸效应被破坏,停止排水。
22.对于普通的n形虹吸管来说,排水结束时水位的高度取决于虹吸管端部的高度,因此需要将排水管3末端高度设置在排水结束时水位的高度上,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n形细管4就能够控制排水结束时水位的高度,因此排水管末端竖直部32可以做的更长一些,排水管末端竖直部32越长,吸力越大,排水速度越快,由于鱼池底部的杂质密度比水大,只有较快的排水速度才能够将鱼池内的杂质排处,因此通过n形细管4的作用能够加快排水的速度,更好地除掉鱼池底部的杂质。
23.排水管3的末端高度低于n形细管4首端的高度,排水管3的末端插进水桶5里,排水管3的下端与水桶5上边缘之间的高度差为2cm

5cm,水桶5的上边缘高度高于鱼池的底部10cm。
24.当鱼池内的水位高度刚超过排水管3n形弯31的高端时,水流进入到排水管末端竖直部32。如果没有水桶5的话,由于排水管3直径较粗,刚开始水流较为缓慢,难以将排水管末端竖直部32完全密封住,内部会存留一定的空气,如图2所示,此时排水管末端竖直部32
无法形成有效地抽力,难以形成虹吸效应。通过水桶5的作用能够将排水管3的末端封闭住,排水管3内的空气被水流裹挟,随水流逐渐被排出,直到水流将排水管末端竖直部32完全充满,从而能够更快形成虹吸效应。经过试验发现,当排水管3末端插入进水桶5内的深度为2cm

5cm时效果较好,当插入较浅时,封闭效果不好,空气容易进入到排水管末端竖直部32内,会破坏掉虹吸效应;当插入较深时,排水管3末端水压较大,影响排水效果。
25.实际使用时,n形细管4有可能被鱼池的杂质堵住,从而鱼池内水位线低于n形细管4首端的高度时仍然会继续排水,当水位线下降至水桶5上边缘高度时,停止排水,由于水桶5上边缘高度高于鱼池底部10cm,因此排水结束后,鱼池内仍然有10cm深的水,从而避免了鱼池内水尽鱼亡的事情发生。
2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产养殖池循环水简易全自动排污及水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管、n形细管和水桶;所述的排水管首端位于水产养殖池底部的排水口上,排水管上设有n形弯,n形弯的最高点处的高度等于鱼池开始排水时的水位高度;所述的n形细管首端位于水产养殖池内,末端位于排水管n形弯上,n形细管与排水管相连通;n形细管首端高度等于水产养殖池内停止排水时水位高度;排水管的末端高度低于n形细管首端的高度,排水管的末端插进水桶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循环水简易全自动排污及水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用pvc通用管件和弯头插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循环水简易全自动排污及水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直径为110mm或16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循环水简易全自动排污及水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形细管的直径大小在10mm到20m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循环水简易全自动排污及水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下端与水桶上边缘之间的高度差大小在2cm到5cm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池循环水简易全自动排污及水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桶的上边缘高度高于鱼池的底部10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池循环水简易全自动排污及水位控制系统,属于水产养殖装置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管、n形细管和水桶;所述的排水管首端位于水产养殖池底部的排水口上,排水管上设有n形弯,n形弯的最高点处的高度等于鱼池开始排水时的水位高度;所述的n形细管首端位于水产养殖池内,末端位于排水管n形弯上,n形细管与排水管相连通;n形细管首端高度等于水产养殖池内停止排水时水位高度;排水管的末端高度低于n形细管首端的高度,排水管的末端插进水桶里。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控制水产养殖池排水且成本低廉。低廉。低廉。


技术研发人员:王消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消冰
技术研发日:2021.05.07
技术公布日:2021/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