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00204发布日期:2022-05-31 06:1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资源保护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


背景技术:

2.上世纪末,受过渡捕捞、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影响,裂腹鱼类资源量急剧下降。进入本世纪,水利水电开发加速,裂腹鱼类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自然分布范围大幅缩小,资源进一步衰退。针对水利、水电等涉水工程建设对鱼类的不利影响,目前采取的保护措施主要有修建过鱼设施、建设人工增殖放流站、修复产卵场生境等,这些措施可以缓解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造成的不利影响。
3.自然河流裂腹鱼类的产卵场一般分布于急流前突现一块缓流浅滩或洄水湾,洄水湾多由凹岸和突嘴形成。目前现有的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对于河段的流速要求较为严格,需要设置在河流的缓流浅滩或洄水湾处,适用范围小。
4.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一种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包括沿河岸设置的产卵区,所述产卵区具有由河流向岸边方向凹进的凹岸结构,在凹岸结构的底部铺设有卵石,在凹岸结构的非河流接触面设有护岸和隔离网,所述护岸和隔离网沿凹岸结构的边缘设置,护岸位于隔离网的内侧。
8.所述产卵区所在河段的上下50km范围内分布有性成熟的裂腹鱼类,在产卵区所在河段侧具有大于300

的河滩或台地,所述产卵区所在河段的流速0.2-2.0m/s,所述产卵区所在河段的水深小于2.0m。
9.所述产卵区的水深为20-80cm,产卵区内的流速为0.1-0.8m/s,产卵区在裂腹鱼类产卵季节的水温为13-20℃。
10.所述护岸的材质为干砌石、浆砌石或混凝土。
11.所述产卵区的底质结构采用为卵石铺设,卵石直径为5-30cm,不同直径卵石交错铺设,底质结构的厚度大于30cm,底质结构的表面水力坡度为 3/1000-10/1000。
12.还包括视频监控设备、流速监控设备和水温监控设备;
13.所述视频监控设备设置在产卵区的沿岸带,其用于获取产卵区的视频数据;
14.所述流速监控设备和水温监控设备设置在产卵区的中心位置,其用于获取产卵区的流速和温度数据。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人造洄水湾营造缓流、浅滩环境,形成适宜裂腹鱼产卵场生境需求的流速和水深要求。
17.(2)砾石基质产卵场底质环境溶氧丰富,水质良好,更有益于其受精卵发育和躲避敌害,产卵场基质表面塑造一定的水力坡度可以进一步优化水流态势、水体深度和底质环境。
18.(3)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受人类活动影响河段进行裂腹鱼产卵场生境修复,还可以在适宜河段构建人工产卵场,更好地维护河段鱼类资源。
19.(4)本实用新型场址选择要求相对较低,营造的产卵场面积大,是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构建的一种新方案。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包括沿河岸设置的产卵区(1),所述产卵区(1)具有由河流向岸边方向凹进的凹岸结构(2),在凹岸结构(2)的底部铺设有卵石(3),在凹岸结构(2) 的非河流接触面设有护岸(4)和隔离网(5),所述护岸(4)和隔离网(5)沿凹岸结构(2)的边缘设置,护岸(4)位于隔离网(5)的内侧。
23.所述产卵区(1)所在河段的上下50km范围内分布有性成熟的裂腹鱼类,在产卵区(1)所在河段侧具有大于300

的河滩或台地,所述产卵区(1)所在河段的流速0.2-2.0m/s,所述产卵区(1)所在河段的水深小于2.0m。
24.所述产卵区(1)的水深为20-80cm,产卵区(1)内的流速为0.1-0.8m/s,产卵区(1)在裂腹鱼类产卵季节的水温为13-20℃。
25.所述护岸(4)的材质为干砌石、浆砌石或混凝土。
26.所述产卵区的底质结构采用为卵石(3)铺设,卵石(3)直径为5-30cm,不同直径卵石(3)交错铺设,底质结构的厚度大于30cm,底质结构的表面水力坡度为3/1000-10/1000。
27.还包括视频监控设备(6)、流速监控设备和水温监控设备(7);
28.所述视频监控设备(6)设置在产卵区(1)的沿岸带,其用于获取产卵区的视频数据;
29.所述流速监控设备和水温监控设备(7)设置在产卵区(1)的中心位置,其用于获取产卵区(1)的流速和温度数据。
30.(1)人造洄水湾营造缓流、浅滩环境,形成适宜裂腹鱼产卵场生境需求的流速和水深要求。
31.(2)砾石基质产卵场底质环境溶氧丰富,水质良好,更有益于其受精卵发育和躲避敌害,产卵场基质表面塑造一定的水力坡度可以进一步优化水流态势、水体深度和底质环境。
32.(3)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受人类活动影响河段进行裂腹鱼产卵场生境修复,还可以
在适宜河段构建人工产卵场,更好地维护河段鱼类资源。
33.(4)本实用新型场址选择要求相对较低,营造的产卵场面积大,是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构建的一种新方案。
34.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描述方便,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河岸设置的产卵区(1),所述产卵区(1)具有由河流向岸边方向凹进的凹岸结构(2),在凹岸结构(2)的底部铺设有卵石(3),在凹岸结构(2)的非河流接触面设有护岸(4)和隔离网(5),所述护岸(4)和隔离网(5)沿凹岸结构(2)的边缘设置,护岸(4)位于隔离网(5)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卵区(1)所在河段的上下50km范围内分布有性成熟的裂腹鱼类,在产卵区(1)所在河段侧具有大于300

的河滩或台地,所述产卵区(1)所在河段的流速0.2-2.0m/s,所述产卵区(1)所在河段的水深小于2.0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卵区(1)的水深为20-80cm,产卵区(1)内的流速为0.1-0.8m/s,产卵区(1)在裂腹鱼类产卵季节的水温为13-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4)的材质为干砌石、浆砌石或混凝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卵区的底质结构采用为卵石(3)铺设,卵石(3)直径为5-30cm,不同直径卵石(3)交错铺设,底质结构的厚度大于30cm,底质结构的表面水力坡度为3/1000-10/100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视频监控设备(6)、流速监控设备和水温监控设备(7);所述视频监控设备(6)设置在产卵区(1)的沿岸带,其用于获取产卵区的视频数据;所述流速监控设备和水温监控设备(7)设置在产卵区(1)的中心位置,其用于获取产卵区(1)的流速和温度数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包括沿河岸设置的产卵区,所述产卵区具有由河流向岸边方向凹进的凹岸结构,在凹岸结构的底部铺设有卵石,在凹岸结构的非河流接触面设有护岸和隔离网,所述护岸和隔离网沿凹岸结构的边缘设置,护岸位于隔离网的内侧。本实用新型通过人造洄水湾营造缓流、浅滩环境,形成适宜裂腹鱼产卵场生境需求的流速、水深和底质要求。水深和底质要求。水深和底质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陈朋 韩军军 祁峰 封永辉 牛建功 张人铭 蔡林钢 马燕武 时春明 焦飞 阿地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5.21
技术公布日:2022/5/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