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腐烂病病灶清除装置

文档序号:28669723发布日期:2022-01-27 10:11阅读:73来源:国知局
果树腐烂病病灶清除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果树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果树腐烂病病灶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2.果树腐烂病的治理在于将病灶及与其相连的健康部分木质清除干净,然后再涂以药物防治。但在治理的同时不能随意丢弃已清除的病灶,否则会造成大面积健康果树感染。现阶段果树腐烂病的刮除均为人工采用小刀或者小铲子进行刮除,劳动力强效率低下,且清除下来的病灶部分不易收集,容易造成二次感染,基于此,我们设计一种果树腐烂病病灶清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果树腐烂病病灶清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果树腐烂病病灶清除装置,包括挡板、收集座、上壳体、后端盖、弹簧、刀头、开关、电机、密封圈、联轴块、挡圈、第一轴承、限位块、第二轴承、主轴、夹紧螺母和下客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块和主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主轴的另一端通过夹紧螺母和刀头连接,所述主轴的两侧端分别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且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两侧均设有挡圈,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安装在收集座内壁上;所述收集座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一端,所述后端盖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另一端,所述收集座的靠近刀头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果树病灶部飞溅的防飞溅装置。
6.优选的,所述防飞溅装置包括若干个挡板,所述收集座的端部设有凹槽,所述挡板通过弹簧连接在收集座的凹槽内,若干个所述挡板之间相互连接围成筒状结构,且相邻的挡板之间滑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挡板为弧形状,所述挡板的一侧面设有矩形的滑槽,且滑槽的方向沿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挡板的另一侧面设有与滑槽匹配的矩形凸起。
8.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内侧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有连接槽,所述挡板粘接在限位块的连接槽内。
9.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部位于电机的外侧设有导料槽,且导料槽在后端盖上设有出口。
10.优选的,所述开关设置在下壳体的外壁上。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2.本实用新型采用钻削方式进行清理病灶以及防飞溅装置的设计,该装置通过一个收集座以及若干挡板和弹簧之间的相配合,采用仿形原理,通过挡板与果树病灶部位相接触挤压,在弹簧作用下使挡板完全模拟该病灶周围树干形状,将刀头完全包裹,挡住因刀头
旋转而飞出的病灶,以此实现防飞溅效果,且制造工艺简单,携带方便,噪声低,零件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13.图1为果树腐烂病病灶清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果树腐烂病病灶清除装置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果树腐烂病病灶清除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果树腐烂病病灶清除装置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挡板;2、收集座;3、上壳体;4、后端盖;5、弹簧;6、刀头;7、开关;8、电机;9、密封圈;10、联轴块;11、挡圈;12、第一轴承;13、限位块;14、第二轴承;15、主轴;16、夹紧螺母;17、下壳体;18、导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9.请参阅图1-4,果树腐烂病病灶清除装置,包括挡板1、收集座2、上壳体3、后端盖4、弹簧5、刀头6、开关7、电机8、密封圈9、联轴块10、挡圈11、第一轴承12、限位块13、第二轴承14、主轴15、夹紧螺母16和下客体,上壳体3和下壳体17之间可拆卸式连接,电机8设置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17内部,电机8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块10和主轴15的一端连接,主轴15的另一端通过夹紧螺母16和刀头6连接,开关7设置在下壳体17的外壁上;主轴15的两侧端分别设有第一轴承12和第二轴承14,且第一轴承12和第二轴承14的两侧均设有挡圈11,第一轴承12和第二轴承14安装在收集座2内壁上;收集座2设置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17的一端,后端盖4设置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17的另一端,收集座2的靠近刀头6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果树病灶部飞溅的防飞溅装置。
20.防飞溅装置包括若干个挡板1,收集座2的端部设有凹槽,挡板1通过弹簧5连接在收集座2的凹槽内,若干个挡板1之间相互连接围成筒状结构,且相邻的挡板1之间滑动连接;挡板1使用前打磨;弹簧5连接处涂抹润滑油。
21.挡板1为弧形状,挡板1的一侧面设有矩形的滑槽,且滑槽的方向沿挡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挡板1的另一侧面设有与滑槽匹配的矩形凸起。
22.挡板1的内侧端设有限位块13,限位块13上设有连接槽,挡板1粘接在限位块13的连接槽内,限位块13的宽度大于收集座2上的凹槽宽度,防止挡板1从收集座2上脱落。
23.上壳体3和下壳体17的内部位于电机8的外侧设有导料槽18,且导料槽18在后端盖4上设有出口。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电源开关7控制电机8。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块10与主轴15连接,主轴15前端通过夹紧螺母16夹紧刀头6,带动刀头6旋转,以钻削方式将腐烂病病灶组织从果树上清除干净;挡板1与收集座2通过压力弹簧5相连接,限位块13防止挡板1从收集座上脱落,且工作时,挡板1与树木相挤压,通过仿形原理,在弹簧5的作用下,挡板1将病灶区包裹起来,防止病灶在切削时飞溅,同时该装置还起到了过渡收集作用,刮除的腐烂病病灶会通过上壳体3和下壳体17中的导料槽18,最终进入收集袋中,最终将病灶运输出去;收集袋可以是市场通用的塑料袋,将其通过紧固圈连接在电机
上、下壳体的末端的后端盖4上,待工作结束后,将紧固圈解除,再取下收集袋将其带出果园进行处理,从而降低腐烂病的传播率。
2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钻削方式也可采用磨削方式,同时防飞溅装置可以通过一个吸力泵,采用风压原理将病灶集中收集。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果树腐烂病病灶清除装置,包括挡板(1)、收集座(2)、上壳体(3)、后端盖(4)、弹簧(5)、刀头(6)、开关(7)、电机(8)、密封圈(9)、联轴块(10)、挡圈(11)、第一轴承(12)、限位块(13)、第二轴承(14)、主轴(15)、夹紧螺母(16)和下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3)和下壳体(17)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电机(8)设置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17)内部,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块(10)和主轴(15)的一端连接,所述主轴(15)的另一端通过夹紧螺母(16)和刀头(6)连接,所述主轴(15)的两侧端分别设有第一轴承(12)和第二轴承(14),且第一轴承(12)和第二轴承(14)的两侧均设有挡圈(11),所述第一轴承(12)和第二轴承(14)安装在收集座(2)内壁上;所述收集座(2)设置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17)的一端,所述后端盖(4)设置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17)的另一端,所述收集座(2)的靠近刀头(6)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果树病灶部飞溅的防飞溅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树腐烂病病灶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飞溅装置包括若干个挡板(1),所述收集座(2)的端部设有凹槽,所述挡板(1)通过弹簧(5)连接在收集座(2)的凹槽内,若干个所述挡板(1)之间相互连接围成筒状结构,且相邻的挡板(1)之间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果树腐烂病病灶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为弧形状,所述挡板(1)的一侧面设有矩形的滑槽,且滑槽的方向沿挡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挡板(1)的另一侧面设有与滑槽匹配的矩形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树腐烂病病灶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的内侧端设有限位块(13),所述限位块(13)上设有连接槽,所述挡板(1)粘接在限位块(13)的连接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树腐烂病病灶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3)和下壳体(17)的内部位于电机(8)的外侧设有导料槽(18),且导料槽(18)在后端盖(4)上设有出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树腐烂病病灶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7)设置在下壳体(17)的外壁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树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果树腐烂病病灶清除装置,包括挡板、收集座、上壳体、后端盖、弹簧、刀头、开关、电机、密封圈、联轴块、挡圈、第一轴承、限位块、第二轴承、主轴、夹紧螺母和下客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本实用新型采用钻削方式进行清理病灶以及防飞溅装置的设计,该装置通过一个收集座以及若干挡板和弹簧之间的相配合,采用仿形原理,通过挡板与果树病灶部位相接触挤压,在弹簧作用下使挡板完全模拟该病灶周围树干形状,将刀头完全包裹,挡住因刀头旋转而飞出的病灶,以此实现防飞溅效果,且制造工艺简单,携带方便,噪声低,零件更换方便。零件更换方便。零件更换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国 牟宏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6.23
技术公布日:2022/1/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