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轮缠线放线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7915发布日期:2021-12-23 00:17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轮缠线放线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鱼线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离合效果好、缠线和放线效率高、使用舒适的电动轮缠线放线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垂钓已经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运动方式,随着垂钓人群的增多,渔具市场上路亚渔具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国内外市场渔用绕线轮分为两大类,即纺车轮和水滴轮(含鼓轮),纺车轮操作简单、放线距离远,但携带不方便且不美观;放线时压线环控线能力差,容易造成鱼线打结现象;收线时压线环迫使鱼线形成死角,拉力越强其摩擦越大,容易造成鱼线卷曲变型,现在,人们为了增大垂钓的舒适性,电动轮应运而生,现有的电动轮一般都是电机的轴传动对鱼线轮进行驱动,但是该连接方式直接导致电动轮的结构笨拙,而且缠线和放线需要单独进行操作,导致使用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离合效果好、缠线和放线效率高的电动轮缠线放线驱动机构。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电动轮缠线放线驱动机构,设有底座和上盖,所述的底座的前端设有鱼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分别设有电机收纳腔和鱼线轮收纳腔,所述的电机收纳腔内设有电机,电机的外部套有电机套,所述的电机套的后侧下方设有旋转轴,与旋转轴位置对应的底座上设有插入槽,旋转轴伸进插入槽内实现旋转套带动电机的转动,所述的电机输出轴伸进鱼线轮收纳腔内,鱼线轮收纳腔侧面的底座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上套有鱼线轮,所述的鱼线轮的侧壁与电机输出轴相接触,通过电机输出轴与鱼线轮之间的摩擦力带动鱼线轮的转动,所述的电机输出轴上方的上盖上设有离合驱动组件,所述的离合驱动组件包括扭簧、离合拨片、连接螺钉,所述的离合拨片呈l型,l型离合拨片的拐角处经连接螺钉与上盖固定连接,所述的l型离合拨片的长臂伸出上盖上设有的条形孔,l型离合拨片的短臂伸至电机的输出轴的侧面并与电机的输出轴相接触,所述的连接螺钉上套有扭簧,扭簧的一端与离合拨片相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上盖固定,扭簧的初始状态为与电机的输出轴接触不受力的状态。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线轮与电机输出轴接触的同一侧面的电机套的侧面前端部设有连接柱,连接柱上套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套在连接柱上,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底座的侧壁连接,通过复位弹簧辅助电机输出轴的回位。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输出轴上套有橡胶套,橡胶套增加了电机输出轴与鱼线轮侧面之间的摩擦力,保证驱动效果。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l型离合拨片的短臂端部设有朝向拐角处并下方的倾斜面,倾斜角度为10度,保证离合效果。
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座和上盖相互扣合呈把手状,增大舒适性。
10.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离合效果好、缠线和放线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的俯视图。
13.图3是图1中底座与电机连接关系图。
14.图4是底座的俯视图。
15.图5是离合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16.图6是l型离合拨片与电机输出轴和摩擦套之间的关系图。
17.图7是电极套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9.如附图所示,一种电动轮缠线放线驱动机构,设有底座1和上盖2,所述的底座1的前端设有鱼线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分别设有电机收纳腔和鱼线轮收纳腔,所述的电机收纳腔内设有电机4,电机4的外部套有电机套5,所述的电机套5的后侧下方设有旋转轴6,与旋转轴6位置对应的底座1上设有插入槽17,旋转轴6伸进插入槽17内实现旋转套带动电机4的转动,所述的电机输出轴伸进鱼线轮收纳腔内,鱼线轮收纳腔侧面的底座1上设有连接杆7,连接杆7上套有鱼线轮3,所述的鱼线轮3的侧壁与电机输出轴相接触,通过电机输出轴与鱼线轮3之间的摩擦力带动鱼线轮3的转动,所述的电机输出轴上方的上盖2上设有离合驱动组件,所述的离合驱动组件包括扭簧8、离合拨片9、连接螺钉10,所述的离合拨片9呈l型,l型离合拨片9的拐角处经连接螺钉10与上盖2固定连接,所述的l型离合拨片9的长臂伸出上盖2上设有的条形孔11,l型离合拨片9的短臂伸至电机4的输出轴的侧面并与电机4的输出轴16相接触,所述的连接螺钉10上套有扭簧8,扭簧8的一端与离合拨片9相连接,扭簧8的另一端与上盖2固定,扭簧8的初始状态为与电机4的输出轴16接触不受力的状态。
20.进一步,所述的鱼线轮3与电机输出轴16接触的同一侧面的电机套5的侧面前端部设有连接柱12,连接柱12上套有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的一端套在连接柱12上,复位弹簧13的另一端与底座1的侧壁连接,通过复位弹簧13辅助电机输出轴16的回位。
21.进一步,所述的电机输出轴16上套有橡胶套14,橡胶套14增加了电机输出轴16与鱼线轮3侧面之间的摩擦力,保证驱动效果。
22.进一步,所述的l型离合拨片9的短臂端部设有朝向拐角处并下方的倾斜面15,倾斜角度为10度,保证离合效果。
23.进一步,所述的底座和上盖相互扣合呈把手状,增大舒适性。
2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需要放线时,拨动l型离合拨片9,l型离合拨片9推动电机4的电机输出轴16朝向远离鱼线轮3的方向,由于l型离合拨片9的短臂端设有倾斜面15,因此,通过短臂端的推力以及倾斜面15与橡胶套14之间的摩擦力,l型离合拨片9的短臂端推
动并卡在橡胶套14上,此时l型离合拨片9不与鱼线轮3接触,进而实现放线功能,当需要收线时,启动电机4,电机4的电机输出轴16转动,进而带动橡胶套14转动,由于橡胶头旋转(在实际实用过程中,l型离合拨片9设在橡胶套14的右侧卡住,进而电机4顺时针旋转),旋转过程中使l型离合拨片9回弹,复位弹簧13推动电机套5,进而将电机输出轴16与鱼线轮3接触,电机输出轴16转动,进而带动鱼线轮3转动实现收线动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离合效果好、缠线和放线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轮缠线放线驱动机构,设有底座和上盖,所述的底座的前端设有鱼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分别设有电机收纳腔和鱼线轮收纳腔,所述的电机收纳腔内设有电机,电机的外部套有电机套,所述的电机套的后侧下方设有旋转轴,与旋转轴位置对应的底座上设有插入槽,旋转轴伸进插入槽内实现旋转套带动电机的转动,所述的电机输出轴伸进鱼线轮收纳腔内,鱼线轮收纳腔侧面的底座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上套有鱼线轮,所述的鱼线轮的侧壁与电机输出轴相接触,通过电机输出轴与鱼线轮之间的摩擦力带动鱼线轮的转动,所述的电机输出轴上方的上盖上设有离合驱动组件,所述的离合驱动组件包括扭簧、离合拨片、连接螺钉,所述的离合拨片呈l型,l型离合拨片的拐角处经连接螺钉与上盖固定连接,所述的l型离合拨片的长臂伸出上盖上设有的条形孔,l型离合拨片的短臂伸至电机的输出轴的侧面并与电机的输出轴相接触,所述的连接螺钉上套有扭簧,扭簧的一端与离合拨片相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上盖固定,扭簧的初始状态为与电机的输出轴接触不受力的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轮缠线放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线轮与电机输出轴接触的同一侧面的电机套的侧面前端部设有连接柱,连接柱上套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套在连接柱上,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底座的侧壁连接,通过复位弹簧辅助电机输出轴的回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轮缠线放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输出轴上套有橡胶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轮缠线放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型离合拨片的短臂端部设有朝向拐角处并朝下方的倾斜面,倾斜角度为10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轮缠线放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和上盖相互扣合呈把手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鱼线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动轮缠线放线驱动机构,设有底座和上盖,所述的底座的前端设有鱼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分别设有电机收纳腔和鱼线轮收纳腔,所述的电机收纳腔内设有电机,电机的外部套有电机套,所述的电机套的后侧下方设有旋转轴,与旋转轴位置对应的底座上设有插入槽,旋转轴伸进插入槽内实现旋转套带动电机的转动,鱼线轮收纳腔侧面的底座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上套有鱼线轮,所述的鱼线轮的侧壁与电机输出轴相接触,所述的电机输出轴上方的上盖上设有离合驱动组件,所述的离合驱动组件包括扭簧、离合拨片、连接螺钉,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离合效果好、缠线和放线效率高等优点。点。点。


技术研发人员:孙庆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海滨渔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1
技术公布日:2021/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