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吊式组合立体栽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03861发布日期:2022-01-29 13:25阅读:83来源:国知局
垂吊式组合立体栽培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垂吊式组合立体栽培系统。


背景技术:

2.近些年,立体栽培是在不影响地面栽培的前提下,通过竖立起来的栽培柱或其他形式作为植物生长的载体,向空间发展,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发挥有限地面的生产潜力的一种无土栽培形式,其作为园艺设施栽培的一种方式,是营造园艺景观的重要手段,一般用于蔬菜、花卉类植株展示。立体栽培通常都具有省水省肥、高效、能避免土壤病虫害及连作障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克服环境问题,能够周年生产,且能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单位时间内产出等优势,栽培用的材料还可以循环利用,又可极大地扩展农业生产空间等特点。但已有的立体栽培通常都具有通过隐蔽立体或地下的管道进行灌溉,采用专用的隐蔽灌溉管道进行灌溉,会出现地下施工时间久,而且堵塞管道时耗时较长、花费较高。
3.单纯的无土栽培由于营养液渗入后,多余的营养液体遭受污染而无法回收利用,导致营养液的浪费;另一方面,无法准确控制基质含水量,常因营养液过多或造成根部缺氧状况,影响根系呼吸,严重时造成根部死亡或营养液供应不足造成根系干旱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垂吊式组合立体栽培系统,本系统不需要采用专用的灌溉管道进行灌溉,垂吊的悬挂体系即为本栽培系统的灌溉体系,营养液输送直接通过垂吊的栽培管道即可进行植物浇灌,而且都采用地上管道方便维修,通过定时根据植物所需要的营养进行营养液,不会造成根部缺氧或者水分供应不足等情况,栽培系统在施工过程不仅可以快速组装,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种植盒的数量可以根据客户需要改变外观组合的方式,还能达到改善无土栽培的灌溉维修的缺陷的目的。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垂吊式组合立体栽培系统,其包括内丝连接件、外丝连接件和栽培盒;所述栽培盒设置在所述内丝连接件的外侧,所述外丝连接件与所述内丝连接件间隔设置;所述外丝连接件和所述内丝连接件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外丝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丝连接件两端的内壁分别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丝连接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进水管,所述内丝连接件的外壁上开设有供所述栽培盒卡装的凹槽;所述栽培盒为花瓣状,所述栽培盒包括外檐、隔水板和底板,所述外檐为一体式弧形侧壁,所述底板和所述外檐固定连接形成凹槽形结构,所述隔水板设置在所述外檐的内侧,所述隔水板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所述外檐与所述内丝连接件接触处开设有出水口与进水口。
6.进一步的,所述内丝连接件的内壁中设置有分流板,液体一部分能借助分流板流入进水管,剩余液体将流向下方。
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内丝连接件上均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栽培盒。
8.进一步的,下层所述内丝连接件上的栽培盒的中位线与上层所述内丝杆上的栽培
盒的中位线为垂直状态。
9.进一步的,最顶层所述外丝连接件能设置悬挂装置。
10.进一步的,所述内丝连接件的进水管的下方开设有进水口。
11.进一步的,所述内丝连接件的进水口的位置与所述外檐的出水口的位置相对应。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美观的问题,在观赏农业中的设备和植物都要以美感的形式体现,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结构科学合理、实用又安全,科普、观赏性强。
14.(2)本系统不需要采用专用的灌溉管道进行灌溉,垂吊的悬挂体系即为本栽培系统的灌溉体系,营养液输送直接通过垂吊的栽培管道即可进行植物浇灌。
15.(3)本实用新型的营养液通过根据植物需要定量供应,而且营养液是流动式的,而且不会造成缺氧、水分或营养液供应不足的情况。能保证营养液或水不被污染,而且装置内多余的营养液回流到营养液池中,使得营养液能够循环利用,提高肥水利用率,降低成本。
16.(4)本实用新型装置施工安装速度快,只需根据零部件连接就可以快速使用。
17.(5)本实用新型装置组合多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层数及造型进行组装。
18.(6)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管道都是外部安装管道,解决了管道修复耗时较长而且花费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垂吊式组合立体栽培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垂吊式组合立体栽培系统的栽培盒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垂吊式组合立体栽培系统的单独一层栽培装置示意图。
22.主要附图标记:
23.1-外丝连接件、2-内丝连接件、3-栽培盒、31-外檐、32-隔水板、33-透水孔、4-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详尽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结构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2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垂吊式组合立体栽培系统,如图1-3所示,其包括内丝连接件2、外丝连接件1和栽培盒3;栽培盒3设置在内丝连接件2的外侧,外丝连接件1与内丝连接件2间隔设置;外丝连接件1和内丝连接件2均为中空结构,外丝连接件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螺纹,内丝连接件2两端的内壁分别设置有内螺纹,内丝连接件2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进水管4,内丝连接件2的外壁上开设有供栽培盒3卡装的凹槽,内丝连接件2的内壁中设置有分流板,液体一部分能借助分流板流入进水管4,剩余液体将流向下方,每个内丝连接件2上均对称设置有两个栽培盒3;栽培盒3为花瓣状,栽培盒3包括外檐31、隔水板32和底板,外檐31为一体式弧形侧壁,底板和外檐31固定连接形成凹槽形结构,隔水板32设置在外檐31的内侧,隔水板32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33,外檐31与内丝连接件2接触处开设有出水口与进水口,下层内丝连接件2上的栽培盒3的中位线与上层内丝杆上的栽培盒3的中位线为垂直状态,最顶层外丝连接件1能设置悬挂装置,内丝连接件2的进水管4的下方开设有进水口,内
丝连接件2的进水口的位置与外檐31的出水口的位置相对应
26.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内丝连接件2和外丝连接件1相连接,然后将栽培盒3卡装至内丝连接件2上,液体通过最高点的外丝连接件1流进内丝连接件2,液体在分流板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流经进水管4进入至栽培盒3的内部,在栽培盒3内被植被吸收部分,多余的液体经过外檐31的出水口流出至内丝连接件2的入水端,另一部分液体经过分流板流至下层的内丝连接件2或流出该装置。
27.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垂吊式组合立体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内丝连接件、外丝连接件和栽培盒;所述栽培盒设置在所述内丝连接件的外侧,所述外丝连接件与所述内丝连接件间隔设置;所述外丝连接件和所述内丝连接件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外丝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丝连接件两端的内壁分别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丝连接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进水管,所述内丝连接件的外壁上开设有供所述栽培盒卡装的凹槽;所述栽培盒为花瓣状,所述栽培盒包括外檐、隔水板和底板,所述外檐为一体式弧形侧壁,所述底板和所述外檐固定连接形成凹槽形结构,所述隔水板设置在所述外檐的内侧,所述隔水板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所述外檐与所述内丝连接件接触处开设有出水口与进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吊式组合立体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丝连接件的内壁中设置有分流板,液体一部分能借助分流板流入进水管,剩余液体将流向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吊式组合立体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内丝连接件上均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栽培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吊式组合立体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下层所述内丝连接件上的栽培盒的中位线与上层所述内丝连接件上的栽培盒的中位线为垂直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吊式组合立体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最顶层所述外丝连接件能设置悬挂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吊式组合立体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丝连接件的进水管的下方开设有进水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垂吊式组合立体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丝连接件的进水口的位置与所述外檐的出水口的位置相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垂吊式组合立体栽培系统,其包括内丝连接件、外丝连接件和栽培盒;栽培盒设置在内丝连接件的外侧,外丝连接件与内丝连接件间隔设置;外丝连接件和内丝连接件均为中空结构,外丝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螺纹,内丝连接件两端的内壁分别设置有内螺纹,内丝连接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进水管,内丝连接件的外壁上开设有供栽培盒卡装的凹槽;栽培盒为花瓣状,栽培盒包括外檐、隔水板和底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丝连接件和内丝连接件从而实现了管道进行灌溉,通过定时根据植物所需要的营养进行营养液,不会造成根部缺氧或者水分供应不足等情况,栽培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快速组装,还能改善无土栽培的灌溉维修的缺陷。缺陷。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涛 陈媛华 李贝贝 王辉 巩艳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1
技术公布日:2022/1/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