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胡蜂捕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30939发布日期:2022-05-17 09:47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胡蜂捕捉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胡蜂捕捉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胡蜂捕捉器。


背景技术:

2.胡蜂,膜翅目胡蜂科动物。黄蜂成虫时期的身体外观具有昆虫的标准特征,腹部尾端内隐藏了一支退化的输卵管,即有毒蜂针,其中在利用蜜蜂收集蜜蜂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胡蜂吃蜂蜜的现象,为了保证蜜蜂的残留以及品质,需要对胡蜂进行捕捉,因此设计一种胡蜂捕捉器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胡蜂捕捉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胡蜂捕捉器,包括第一挡罩、底板、捕捉盒、拉杆、连接环、内螺管、外螺杆、捕捉管、第二挡罩、顶板、密封盖、拉环、凸起、拉块和t型块,所述捕捉盒的外部中心底端套接固定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外部与内螺管的内部底端套接固定,内螺管的内部与外螺杆的外部通过螺旋配合连接,捕捉盒的侧面分别套接固定连接有捕捉管,且捕捉管的底端与第一挡罩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挡罩与捕捉盒的内部侧面固定连接,捕捉管的顶端与第二挡罩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挡罩与捕捉盒的内部侧面固定连接,且第二挡罩位于捕捉管的正上方,捕捉管位于第一挡罩的正上方,捕捉盒的内部底端放置有底板,且底板与第一挡罩连接处开设有凹槽,底板的顶端中心处与拉杆的底端固定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拉杆的顶端穿过顶板的中心处开设的通孔与拉块的底端中心处固定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在捕捉盒的内部顶端。
7.进一步的,所述捕捉盒的顶端与密封盖通过螺旋配合连接,密封盖的顶端中心处设置有凸起。
8.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的两侧分别设置有t型块,且拉环的一端分别位于t型块上转动,且凸起与拉环的连接处开设有弧形凹槽。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过设置的捕捉管引诱胡蜂进入到捕捉盒的内部,从而对胡蜂进行捕捉,且在捕捉盒的内部放置有底板,通过拉动拉杆带动底板的移动,有利于将胡蜂排出捕捉盒外,进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剖视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挡罩的安装示意图;
15.图中:1、第一挡罩;2、底板;3、捕捉盒;4、拉杆;5、连接环;6、内螺管;7、外螺杆;8、捕捉管;9、第二挡罩;10、顶板;11、密封盖;12、拉环;13、凸起;14、拉块;15、t型块。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胡蜂捕捉器,包括第一挡罩1、底板2、捕捉盒3、拉杆4、连接环5、内螺管6、外螺杆7、捕捉管8、第二挡罩9、顶板10、密封盖11、拉环12、凸起13、拉块14和t型块15,捕捉盒3的外部中心底端套接固定有连接环5,连接环5的外部与内螺管6的内部底端套接固定,内螺管6的内部与外螺杆7的外部通过螺旋配合连接,捕捉盒3的侧面分别套接固定连接有捕捉管8,且捕捉管8的底端与第一挡罩1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挡罩1与捕捉盒3的内部侧面固定连接,捕捉管8的顶端与第二挡罩9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挡罩9与捕捉盒3的内部侧面固定连接,且第二挡罩9位于捕捉管8的正上方,捕捉管8位于第一挡罩1的正上方,捕捉盒3的内部底端放置有底板2,且底板2与第一挡罩1连接处开设有凹槽,底板2的顶端中心处与拉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拉杆4的顶端穿过顶板10的中心处开设的通孔与拉块14的底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利于通过拉动拉块14带动拉杆4的移动,顶板10固定连接在捕捉盒3的内部顶端,捕捉盒3的顶端与密封盖11通过螺旋配合连接,密封盖11的顶端中心处设置有凸起13,通过设置的密封盖11,降低了胡蜂的逃跑几率,凸起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t型块15,且拉环12的一端分别位于t型块15上转动,且凸起13与拉环12的连接处开设有弧形凹槽;当使用该装置时,人工首先通过旋转外螺杆7带动外螺杆7与内螺管6之间产生位移差,当外螺杆7的顶端位于捕捉管8的底端下方时,即可停止转动外螺杆7,随后即可将该装置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对胡蜂进行捕捉处理,且捕捉到胡蜂后,人工即可通知旋转外螺杆7使外螺杆7的顶端位于捕捉管8的顶端上方时,即可停止转动外螺杆7,随后人工通过转动密封盖11使密封盖11与捕捉盒3分离,然后人工通过拉动拉块14带动拉杆4和底板2的移动,且底板2与第一挡罩1的连接处开设有凹槽,从而使底板2向靠近顶板10的一侧移动,从而便于胡蜂从捕捉盒3内排出,当排出完成后,即可即可停止拉动拉块14,随后通过旋转密封盖11使密封盖11与捕捉盒3配合连接,然后再一次的旋转外螺杆7使外螺杆7的顶端位于捕捉管8的底端下方时,即可停止转动外螺杆7,随后进行下一次的捕捉工作即可,且该装置中的第一挡罩1、底板2、捕捉盒3、拉杆4、连接环5、内螺管6、外螺杆7、第二挡罩9和顶板10均由聚氯乙烯制成的透明零件。
1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它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1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胡蜂捕捉器,包括第一挡罩(1)、底板(2)、捕捉盒(3)、拉杆(4)、连接环(5)、内螺管(6)、外螺杆(7)、捕捉管(8)、第二挡罩(9)、顶板(10)、密封盖(11)、拉环(12)、凸起(13)、拉块(14)和t型块(15),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盒(3)的外部中心底端套接固定有连接环(5),连接环(5)的外部与内螺管(6)的内部底端套接固定,内螺管(6)的内部与外螺杆(7)的外部通过螺旋配合连接,捕捉盒(3)的侧面分别套接固定连接有捕捉管(8),且捕捉管(8)的底端与第一挡罩(1)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挡罩(1)与捕捉盒(3)的内部侧面固定连接,捕捉管(8)的顶端与第二挡罩(9)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挡罩(9)与捕捉盒(3)的内部侧面固定连接,且第二挡罩(9)位于捕捉管(8)的正上方,捕捉管(8)位于第一挡罩(1)的正上方,捕捉盒(3)的内部底端放置有底板(2),且底板(2)与第一挡罩(1)连接处开设有凹槽,底板(2)的顶端中心处与拉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4)的顶端穿过顶板(10)的中心处开设的通孔与拉块(14)的底端中心处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0)固定连接在捕捉盒(3)的内部顶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盒(3)的顶端与密封盖(11)通过螺旋配合连接,密封盖(11)的顶端中心处设置有凸起(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t型块(15),且拉环(12)的一端分别位于t型块(15)上转动,且凸起(13)与拉环(12)的连接处开设有弧形凹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胡蜂捕捉器,包括第一挡罩、底板、捕捉盒、拉杆、连接环、内螺管、外螺杆、捕捉管、第二挡罩、顶板、密封盖、拉环、凸起、拉块和T型块,所述捕捉盒的外部中心底端套接固定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外部与内螺管的内部底端套接固定,内螺管的内部与外螺杆的外部通过螺旋配合连接,捕捉盒的侧面分别套接固定连接有捕捉管,且捕捉管的底端与第一挡罩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挡罩与捕捉盒的内部侧面固定连接,该装置,通过设置的捕捉管引诱胡蜂进入到捕捉盒的内部,从而对胡蜂进行捕捉,同时在捕捉盒的内部放置有底板,通过拉动拉杆带动底板的移动,有利于将胡蜂排出捕捉盒外,进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了该装置的实用性。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亮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龙岩市石燎阁蜂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9
技术公布日:2022/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