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母螅状体海区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4496发布日期:2022-05-05 22:3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母螅状体海区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近岸海区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母螅状体的海区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北方近海的食用性水母主要包括海蜇和沙蜇。其中,海蜇为传统主要渔业经济种。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后,海蜇产量锐减,已不能形成渔汛。而伴随着海蜇自然资源的衰退,沙蜇的捕捞量已经远超海蜇,成为市场上海蜇类产品的主要来源。但是根据辽东湾北部沙蜇资源调查显示,2012-2015年的沙蜇渔获物量对比之前有显著下降。
3.对于海蜇资源锐减的原因,相关调查和报道指出,首先是填海造地破坏了海蜇的繁殖、越冬栖息地,其次是渔民对其水母体的过度捕捞。分析原因,主要因为海蜇的复杂生活史。海蜇的生活史由底栖螅状体和浮游水母体组成,其中食用的海蜇指成熟的水母体,水母体是由底栖螅状体横裂生殖产生,螅状体由成熟水母体有性繁殖及自身无性繁殖产生。填海造地导致栖息地螅状体种群下降,过度捕捞使螅状体得不到有性繁殖的补充,致使海区资源严重减少,无法形成自然渔汛。因此,自2005年起辽宁省在辽东湾北部海域实施了海蜇苗种放流,取得了明显成效,使得渔民增收和渔业产量增倍。说明在海蜇栖息海区增加苗种可使当年的海蜇资源得到有效恢复。目前的放流海蜇为1cm的幼蜇,放流时需要在养殖场充氧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母螅状体近岸海区的养殖装置,可在近岸海区悬挂或底部放置,丰富现有水母增殖方式,以增加海区底栖螅状体的数量,从而增加海区水母体的数量。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水母螅状体海区培养装置,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中空管、侧翼和育苗板;所述侧翼为框形结构,所述侧翼沿中空管的周向均布,一侧与中空管的外壁固定连接,另一侧设置有插入槽;所述育苗板通过插入槽插入侧翼内。
7.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侧翼的数量为3个,按照y型120
°
均匀分布。
8.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育苗板为波纹板。
9.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侧翼周边设置有通孔ⅰ,育苗板周边设置有与通孔ⅰ对应的通孔ⅱ,用于将育苗板与侧翼固定连接。
10.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中空管连接。
11.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倒t形结构。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制作简单,材料易得,成本低,波纹板插入式设计使养殖场育苗与海区培养更简单顺畅,同时方便回收更换;
14.本实用新型可在近岸海区悬挂或底部放置,丰富现有水母增殖方式,以增加海区底栖螅状体的数量,从而增加海区水母体的数量;
15.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培养水母螅状体可以有效地补充海区螅状体种群及增殖海区水母体。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母螅状体海区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母螅状体海区培养装置的俯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母螅状体海区培养装置侧翼及育苗板打孔示意图,其中a为侧翼,b为育苗板;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母螅状体海区培养装置中底座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中空管;2、侧翼;3、育苗板;4、通孔ⅰ;5、通孔ⅱ;6、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22.实施例1
23.一种水母螅状体海区培养装置,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中空管1、侧翼2和育苗板3;侧翼2为矩形框结构,侧翼2数量为三个,沿中空管1的周向按照y型120
°
均匀分布,侧翼2的一侧与中空管1的外壁固定连接,另一侧设置有插入槽;育苗板3通过插入槽插入侧翼2内;侧翼2周边设置有通孔ⅰ4,育苗板3的周边设置有与通孔ⅰ4对应的通孔ⅱ5,用于将育苗板3与侧翼2固定连接。
24.还包括底座6,底座6为倒t形结构,底座6与中空管1连接,用于将装置沉于海底培养。
25.作为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主体高600mm,其中空管1内径50mm,侧翼2600*450mm,侧翼2的边框宽30mm,边框上孔径10mm,插入槽的宽度为15mm。
26.实施例2
27.利用实施例1所述的水母螅状体海区培养装置进行水母螅状体海区培养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28.(1)将螅状体附着在育苗板3上,随后将育苗板3通过插入槽插入侧翼2内,并用自锁扎线穿过通孔ⅰ4、通孔ⅱ5将育苗板3与侧翼2进行固定;
29.(2)用绳穿过中空管1将装置主体固定于浮筏底部进行海区悬挂培养。
30.以上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施例,并非对于实施方式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水母螅状体海区培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中空管、侧翼和育苗板;所述侧翼为框形结构,所述侧翼沿中空管的周向均布,一侧与中空管的外壁固定连接,另一侧设置有插入槽;所述育苗板通过插入槽插入侧翼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母螅状体海区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的数量为3个,按照y型120
°
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母螅状体海区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板为波纹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母螅状体海区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周边设置有通孔ⅰ,育苗板周边设置有与通孔ⅰ对应的通孔ⅱ,用于将育苗板与侧翼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母螅状体海区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中空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母螅状体海区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倒t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近岸海区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母螅状体海区培养装置。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中空管、与中空管轴向连接的侧翼和育苗板;所述侧翼为框形结构,侧翼沿中空管的周向均布;所述侧翼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育苗板通过连接槽与侧翼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制作简单,材料易得,成本低,波纹板插入式设计使养殖场育苗与海区培养更简单顺畅,同时方便回收更换;本实用新型可在近岸海区悬挂或底部放置,丰富现有水母增殖方式,以增加海区底栖螅状体的数量,从而增加海区水母体的数量。量。量。


技术研发人员:柴雨 董婧 孙明 王彬 段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11.25
技术公布日:2022/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