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季栽培模式下籼粳杂交晚稻钵苗高产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37897发布日期:2023-05-05 13:3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季栽培模式下籼粳杂交晚稻钵苗高产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季栽培模式下籼粳杂交晚稻钵苗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1、近年来,粮食安全工作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实行单改双(单季早稻、单季晚稻改双季稻)是切实可行的措施,因此,如何提高双季稻单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是推行单改双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季栽培模式下籼粳杂交晚稻钵苗高产栽培方法,以提高双季稻晚稻的产量。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双季栽培模式下籼粳杂交晚稻钵苗高产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方法:

4、一、种子选育

5、(1)选种,要求种子的质量符合gb4404.1的规定,高产、优质、高抗的籼粳杂交晚稻品种(例如甬优15);

6、(2)对步骤(1)中的种子进行预处理:首先晒种2d~3d,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推荐的药剂和用量(例如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发布的“农作物病虫情报”推荐的药剂和用量),浸种36h~48h,每天拌1次~2次,浸种后直接催芽;

7、二、钵盘育苗

8、(1)秧土准备:取黄泥土或大田表层土晒干,打碎土块,用筛子过筛,筛除杂物,与基质按1:1比例配制成营养土;或全部用水稻育秧专用带土基质;每孔3粒~4粒;盖表土厚度不超过盘面,以不见芽谷为宜;

9、(2)播期选择:6月15日到7月15日之间播种;

10、(3)秧田准备:育秧前平整秧田地,地表应平整,无残茬、秸秆和杂草;每亩秧田均匀施复合肥20kg~25kg;摆盘前畦面铺细孔纱布,网孔面积<0.5cm×0.5cm,防止根系窜长至底部床土中;

11、(4)钵盘准备:钵盘规格选用618mm×315mm×25mm,每盘448个钵孔,上部孔径16mm,底部孔径13mm,孔钵底部有自由开关的“y”型开口;杂交连作稻每亩用秧盘30张~35张;三、秧田管理:根据钵苗生理特性和形态特征可将秧田管理分为3个时期。

12、(1)播种到2叶期,主攻目标:扎根立苗,提高出苗率与出苗整齐度。

13、大棚通风,采用速灌速排补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主要措施是湿润灌溉;连作晚稻育秧要注意育秧大棚通风,盘面不能缺水发白;

14、(2)1叶1心期(齐苗后),

15、揭膜炼苗,选择晴天傍晚或阴天上午揭膜,避免晴天烈日下揭膜,以防伤苗;揭膜后采用速灌速排浇灌揭膜水,以弥补盘内水分不足,做到;部分区域揭膜后,为防虫害,覆盖防虫网;

16、(3)2叶期到4叶期,主攻目标:促壮苗,保证4叶期长粗,并有分蘖。

17、早施断奶肥,水分管理以旱管为主,湿润灌溉相辅;在揭膜后2叶期施用断奶肥,断奶肥按每盘4g复合肥于傍晚洒施;复合肥氮、磷、钾总有效养分含量≥40%,比例分别为19%、7%、14%;

18、施肥后用喷壶轻洒清水,防止烧苗;盘面发白、秧苗中午发生卷叶时,于当天傍晚采用速灌速排进行补水;

19、另外,为防止秧苗旺长,控制秧苗高度不超过20cm以适应机插。连作晚稻2叶期每百张秧盘可用15%多效唑粉剂6g对水喷施,喷雾要均匀、细致。如果使用时秧苗叶龄较大或因机栽期延迟将导致秧龄较长,都需要适当增加用量。

20、(4)4叶期到移栽,主攻目标:提高移栽后的抗植伤力和发根力。

21、施送嫁肥,送嫁肥于移栽前2d~3d,每盘用复合肥5g;控水,移栽前即使盘面发白,只要秧苗中午不发生卷叶就不必补水;补水方法可用喷壶洒水护苗,或在保证畦面无积水条件下速灌速排(育秧面积过大);另外,移栽前1d浇起秧水,起盘时注意防止损伤秧苗;

22、(5)病虫防治

23、密切注意地下害虫、飞虱、稻蓟马及恶苗病、苗瘟等苗期病虫害的发生;移栽前喷施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推荐的杀虫剂(例如,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发布的“农作物病虫情报”推荐的药剂和用量),做到带药移栽;

24、四、大田移栽

25、(1)秧苗移栽标准:7月15日—8月7日,当秧龄20天左右、秧苗高度不超过20cm;

26、(2)栽插密度:1.4-1.5万丛/亩;

27、(3)机械栽插:起秧、运秧与栽秧速度协调,调整株距,栽深范围在2.5cm~3.0cm;

28、要求:将盘秧装入运送机器上,实现秧苗的长距离运送;也可通过秧架一次装多张秧盘,方便秧苗的装载;根据地块间距及机械作业效率,合理安排运秧车辆及秧苗供应量,应做到起秧、运秧与栽秧速度协调,防止起秧与运秧及栽插不及时,造成秧苗失水萎蔫,严重影响栽插与活棵;调整好株距,达到栽插行直不漏穴,接行准确,插深一致。

29、五、大田管理

30、(1)肥料管理:栽后3d~5d适当重施分蘖肥;在倒4叶或倒3叶期促花肥;p肥一般全部作基肥使用;k肥则50%作基肥、50%作促花肥施用;

31、具体为:钵苗机插水稻早施重施分蘖肥,一般在栽后3d~5d适当重施。钵苗群体内行距大,高峰苗量低,不仅个体生长相对粗壮,而且冠层通风透光条件好,因而生育中后期施肥在于集中施好促花肥,一般应在倒4叶或倒3叶期施用,有利于既巩固有效分蘖成穗,又促进壮秆大穗形成。p肥一般全部作基肥使用;k肥则50%作基肥、50%作促花肥施用。

32、(2)水分精确调控:

33、栽秧期为薄水,将田整平沉实,田间见水,但全田有土壤均匀地露出水面;

34、活棵分蘖期以浅水层为主,促进有效分蘖早生快发;

35、够苗到拔节期分次轻搁田,即全田茎蘖数达到高产设计穗数值的80%~90%时,开始自然断水搁田,通过分次轻搁,使全田土壤沉实,田中土壤不陷脚,稻株叶片挺起,叶色褪淡显黄;拔节后至抽穗扬花期,采取“水层—湿润—落干”过程反复交替、以湿为主的水氧协调管理方法;

36、灌浆结实期则采取“盖土面浅水—湿润—落干”过程反复交替、以落干为主的水气管理方法,直到成熟前7d断水落干;

37、(3)病虫害防治:苗期着重防治稻蓟马,移栽中后期防治好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后期着重防治稻飞虱,兼治纹枯病、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38、六、收获

39、水稻黄熟期露水干后收获,及时晒干扬净。

40、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41、本发明在双季栽培模式下釆用钵形塑盘培育壮秧,用高速插秧机将钵育壮秧按一定行株距均匀、无植伤地移植于大田,配套应用精确栽培方法,使籼粳杂交晚稻在相同移栽期(播种期)下,钵苗移栽的产量明显高于毯苗移栽的产量,平均增产幅度在156.48kg/667m2。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季栽培模式下籼粳杂交晚稻钵苗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季栽培模式下籼粳杂交晚稻钵苗高产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方法:一、种子选育:(1)选种;(2)对步骤(1)中的种子进行预处理;二、钵盘育苗(1)秧土准备;(2)播期选择;(3)秧田准备;(4)钵盘准备;三、秧田管理:根据钵苗生理特性和形态特征可将秧田管理分为3个时期;(1)播种到2叶期。(2)1叶1心期(齐苗后)。(3)2叶期到4叶期。(4)4叶期到移栽,主攻目标:提高移栽后的抗植伤力和发根力。(5)病虫防治。四、大田移栽。五、大田管理:1)肥料管理。(2)水分精确调控。(3)病虫害防治。六、收获。本发明在双季栽培模式下釆用钵形塑盘培育壮秧,钵苗移栽平均增产幅度在156.48kg/667m<supgt;2</supgt;。

技术研发人员:秦叶波,江立斌,王宏辉,陈叶平,何豪豪,范飞军,周奶弟,汤学军,曾孝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蚕种质量检验站)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