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茶花的耐寒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36257发布日期:2023-04-06 07:4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茶花的耐寒繁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山茶花人工栽培,尤其涉及一种山茶花的耐寒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1、山茶,为山茶科山茶属,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是一种很好的常绿观花植物。山茶原产中国,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怕高温,忌烈日。山茶的生长适温为18-25℃,当温度在12℃以上开始萌芽,30℃以上则停止生长,始花温度为2℃,适宜花朵开放的温度在10-20℃。山茶的耐寒品种能短时间耐-10℃,一般品种-3到-4℃。夏季温度超过35℃,就会出现叶片灼伤现象。山茶适宜水分充足、空气湿润的环境,忌干燥,宜于散射光下生长,怕直射光暴晒,幼苗需遮荫。

2、山茶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华南及长江流域,自然生境温暖湿润,对冬季低温较为敏感,很难在北部地区裸地越冬,绝大多数茶花品种难以在长江以北地区裸地栽培,这严重地制约其在北方地区的应用。山茶常用扦插、嫁接、压条、播种和组织培养等繁殖方法,通常以扦插为主,在实际应用时,一般使用的措施是利用油茶等耐寒物种作砧木进行大树嫁接,以此获得更耐寒的山茶花;或者是在栽植时选择背风向阳的区域帮助山茶花越冬,但是现有方法对山茶花的抗寒能力影响有限,在寒冷的北方地区作用微乎其微,山茶花仍然只能放入温度较高的温室中保存,无法呆在低温环境下。因此目前急需要一种山茶花的耐寒繁殖方法,提高山茶花的耐寒性,使山茶花能够在冬天北方低温地区进行繁育和观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茶花的耐寒繁殖方法,以提高山茶花的抗寒能力,本发明的培育方法简单,适应性广,能在培育出抗寒的山茶花种苗,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山茶花的耐寒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苗床的选择与准备:搭设塑料大棚,保持温度18-24℃,在大棚内配置山茶花扦插的苗床基质,配置完成后,选用800倍多菌灵溶液对苗床基质进行灭菌消毒;

5、(2)插穗的采集和处理:选取当年生的中上部健壮并已半木质化、叶片饱满完整、无病虫害的山茶树枝条作为种条,剪取种条枝捎顶部4-5节,长8-10cm部分作为插穗,疏掉切口上部3-5厘米范围的叶片,剪取时下部要带踵,有利于插穗生根,边剪边将插穗放入清水中浸泡保鲜,以免因失水而影响插穗成活,把处理好的插穗放入1g/l的多菌灵溶液中浸泡10-15s,取出晾干;

6、(3)低温锻炼:把插穗插入山茶花低温调节凝胶中,自封袋装好,放入温度为-5℃的冰柜内0.5h后,取出放入温度0-5℃的冰箱冷藏室内1h,然后再放入-10℃的冷冻室内1h后,取出放在温度为0-5℃的冰箱冷藏室内1h,每隔一天重复1次,共操作5次;

7、(4)插穗培养:把低温锻炼后的插穗放入配好的生长调节剂中浸泡1-2h,取出用清水冲洗,生长调节剂浸泡-清水冲洗重复1-3次;

8、(5)扦插:培养后的插穗按株行距5cm×10cm直立扦插在插床上,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1/2;

9、(6)扦插后管理:插后浇足水,对山茶花扦插苗进行水肥管理和药物防治;

10、优选地,所述水肥管理和药物防治为:浇水一次性浇足浇透,保持盆土湿润,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以防徒长,冬季少浇水,施稀磷钾液肥,寒冬的茶花进入半休眠期,营养生长已进入休眠,不需多少肥料。用稻草覆盖地面来保温,及时排除积水,受冻后发生灰斑病、炭疽病病害,及时选用春雷霉素、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药物进行防治。

11、进一步,所述苗床基质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8-12份河沙、6-9份蛭石、2-3份泥炭土。

12、进一步,所述山茶花低温调节凝胶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2-4份cacl2、1-3份水杨酸、0.1-0.6份1.0mmol/l的2,1,3-苯并噻二唑、10-18份乙酸锌、5-8份d-山梨醇、8-10份瓜尔豆胶、0.05-0.07份的3.6wt%的甲基二磺隆。

13、进一步,所述山茶花低温调节凝胶的制备步骤为:

14、(1)将d-山梨醇放入水中搅拌,待溶解后加入cacl2继续溶解,得到氯化钙和d-山梨醇的二元加合物溶液;

15、(2)将瓜尔豆胶放入水中,加热至50-60℃搅拌5-10min,溶解得到瓜尔豆胶液,保持温度50-60℃,将二元加合物溶液和水杨酸、乙酸锌、3.6wt%的甲基二磺隆、2,1,3-苯并噻二唑同时加入瓜尔豆胶液中超声分散,频率为30-40khz,分散速度4000-5000r/min,超声时分散时间为15-30min,放置冷却至室温,制得山茶花低温调节凝胶。

16、进一步,所述生长调节剂中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2-5份abt生根粉、0.1-0.8份吲哚乙酸、0.1-0.8份萘乙酸、0.5-3份壳聚糖、0.6-2份柠檬酸、0.1-0.5份维生素c、1-2份氯化钠。

17、进一步,所述扦插时间为6月份上旬-7月份下旬。

18、d-山梨醇和氯化钙因为氧的孤对电子和盐离子的空轨道形成加合物,加合物进入体内之后参与细胞壁的胞间层和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促进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加强抗氧化作用,加入2,1,3-苯并噻二唑和中间产物协同作用,再增强sod、pod的稳定性,防止sod、pod在低温环境下的反应发生紊乱的同时,改善加合物电子亲和能力、共平面性,进一步在植物体内和膜脂上的烃链结合,束缚住由烃链中的氢元素,从而降低细胞质膜脂质过氧化,增强sod和pod活性。加入甲基二磺隆和乙酸锌调节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平衡,使得体内的活性氧减少与体内其他含氢的离子反应夺取电子的机会,避免含氢离子的物质中的电子都被活性氧夺取,使得含氧物质被破坏量减少,进一步阻止了膜脂的过氧化现象,同时还促进了sod的合成,使sod的数量增加,诱导sod和pod活性升高,加入的水杨酸在转录水平上促进碳同化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能够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从而减轻低温胁迫对光合作用的抑制来缓解低温胁迫对植株的损伤。但上述物质如果制备成溶液,进入植物体内速度过快,会打破植物体内的渗透平衡,采用凝胶的方式能不打破渗透平衡,不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提高山茶花的抗寒能力。

19、有益效果:

20、(1)本发明提供的山茶花的扦插方法,延长了山茶花在低温的环境下的存活时间,满足市场需求

21、(2)通过制备山茶花低温调节凝胶,利用d-山梨醇和氯化钙螯合的二元调节物,加强抗氧化作用从而减少低温的伤害,比单纯地添加cacl2的抗寒性更强,同时添加水杨酸、2,1,3-苯并噻二唑、乙酸锌和甲基二磺隆也促进了山茶花的抗寒性,进一步增加了山茶花在低温下的成活率。

22、说明书附图

23、图1:山茶花插穗;

24、图2:实施例6中的已扦插的山茶花扦插苗。



技术特征:

1.一种山茶花的耐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山茶花的耐寒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花的耐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床基质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8-12份河沙、6-9份蛭石、2-3份泥炭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花的耐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锻炼的方法为:把插穗插入山茶花低温调节凝胶中,自封袋装好,放入温度为-5℃的冰柜内0.5h后,取出放入温度0-5℃的冰箱冷藏室内1h,然后再放入-10℃的冷冻室内1h后,取出放在温度为0-5℃的冰箱冷藏室内1h,每隔一天重复1次,共操作5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山茶花的耐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山茶花低温调节凝胶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2-4份cacl2、1-3份水杨酸、0.1-0.6份1.0mmol/l的2,1,3-苯并噻二唑、10-18份乙酸锌、5-8份d-山梨醇、8-10份瓜尔豆胶、0.05-0.07份的3.6wt%的甲基二磺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山茶花的耐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山茶花低温调节凝胶的制备步骤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山茶花的耐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时频率为30-40khz,分散速度4000-5000r/min,分散时间为15-30mi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山茶花的耐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调节剂中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2-5份abt生根粉、0.1-0.8份吲哚乙酸、0.1-0.8份萘乙酸、0.5-3份壳聚糖、0.6-2份柠檬酸、0.1-0.5份维生素c、1-2份氯化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山茶花的耐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扦插时间为6月上旬到7月下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茶花的耐寒繁殖方法,属于山茶花人工栽培技术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苗床的选择与准备、(2)插穗的采集与处理、(3)插穗培养、(4)扦插、(5)扦插后管理。扦插前对山茶花插穗进行处理,提高了扦插成活率,而通过进一步的插穗培养,提高了山茶花的抗寒能力,进一步增加了山茶花在低温下的成活率。本发明的培育方法简单,适应性广,能培育出抗寒的山茶花种苗,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闫会玲,李仁娜,李倩,令狐昱慰,樊璐,叶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省西安植物园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