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拒食组合物及其在防治蚜虫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3037090发布日期:2023-01-24 20:1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拒食组合物及其在防治蚜虫中的应用

1.本发明涉及害虫防治领域,特别一种用于防治蚜虫的拒食组合物。


背景技术:

2.蚜虫繁殖快、世代短且抗药性强导致防治较为困难,而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亟待开发环境友好型的植物源农药来进行防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之一提供一种拒食组合物,其包括蓼二醛、水杨酸甲酯和香茅醛。
4.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蓼二醛、水杨酸甲酯和香茅醛的摩尔比为(3-5):2:1。
5.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蓼二醛、水杨酸甲酯和香茅醛的摩尔比为3:2:1或5:2:1。
6.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拒食组合物还包括溶剂。
7.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溶剂为50%的乙醇水溶液。
8.本发明提供了之二提供根据本发明之一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拒食组合物在用于蚜虫防治中的应用。
9.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蚜虫为豌豆蚜。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1.植物源的拒食剂易于在自然界中降解,无残留问题对于环境安全友好,且其不同于神经毒剂的作用机理,通过抑制昆虫的取食行为来防控害虫,不仅对害虫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还能避免对非靶标生物的伤害,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
12.本发明的拒食组合物对蚜虫具有良好的拒食效果,其中的有效成分为植物源化合物,可以用于蚜虫的绿色防治。
附图说明
13.图1为不同拒食剂处理下蚜虫的拒食率图,a、b、c、d、e同一字母表示在α=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字母表示在α=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14.其中,solvent代表溶剂(50%的乙醇水溶液),citro代表香茅醛,mesa代表水杨酸甲酯,poly代表蓼二醛,1:1:1、1:2:3和1:2:5分别代表香茅醛、水杨酸甲酯和蓼二醛的摩尔比。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通过优选的实施案例的形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16.如无特别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试剂均可通过商业途径购买。
17.蓼二醛、水杨酸甲酯和香茅醛可市售购买获得。
18.实施例1
19.单剂溶液的配制:将香茅醛、水杨酸甲酯和蓼二醛用50wt%的乙醇水溶液分别配制为1mg/ml的浓度的香茅醛溶液、水杨酸甲酯溶液和蓼二醛溶液。
20.混合液的配制:将香茅醛溶液、水杨酸甲酯溶液和蓼二醛溶液以1:1:1、1:2:3和1:2:5摩尔比混合,形成两种混合液。
21.以50wt%的乙醇水溶液作为空白对照。
22.叶碟装置由培养皿改造而成:将直径小于9cm的培养皿的皿底均匀地打出4个直径为1.0cm圆孔,使4个圆孔的圆心依次连接形成正方形,将其称为叶片盖板;将一个直径9cm的培养皿的皿底装有25ml的16g/l的琼脂基质用于叶片保湿;利用打孔器将蚕豆叶制为直径1.5cm的圆形叶片,将4个圆形叶片的叶背朝上铺置于琼脂基质上,使4个圆形叶片的圆心依次连接形成正方形,将叶片盖板盖在铺有叶片的琼脂基质上,使4片圆形叶片从盖板的4个圆孔中露出,形成一个叶碟。将50wt%乙醇水溶液用小毛刷涂布在形成对角线的两片叶片上,将相同浓度的蓼二醛溶液用小毛刷涂布在形成对角线的另外两片叶片上,以排除环境中方位等因素的影响,每片叶片上涂布10μl。待溶剂完全风干以后,每个叶碟接入20头待试的5日龄豌豆蚜,用培养皿的皿盖盖上,以防止豌豆蚜逃逸。20头试虫为一次生物学重复,共6次重复。记录并统计6h时各处理叶片上正在取食的豌豆蚜的数量,并且计算拒食指数。拒食指数antifeedant index(ai)=(阴性对照叶片的取食虫数-处理叶片上的取食虫数)/(阴性对照叶片上的取食虫数+处理叶片上的取食虫数)。结果见图1。
23.由图1可知,在香茅醛、水杨酸甲酯和蓼二醛以1:2:3和1:2:5摩尔比混合时,其拒食指数显著地高于这三种化合物单独处理以及其他的混合比例,表明这三种化合物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产生了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拒食组合物,其包括蓼二醛、水杨酸甲酯和香茅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拒食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蓼二醛、水杨酸甲酯和香茅醛的摩尔比为(3-5):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拒食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蓼二醛、水杨酸甲酯和香茅醛的摩尔比为3:2:1或5: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拒食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拒食组合物还包括溶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拒食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50%的乙醇水溶液。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拒食组合物在用于蚜虫防治中的应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蚜虫为豌豆蚜。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拒食组合物及其在防治蚜虫中的应用。所述拒食组合物包括蓼二醛、水杨酸甲酯和香茅醛。酸甲酯和香茅醛。酸甲酯和香茅醛。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荣 王冰 杨露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9.23
技术公布日:2023/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