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干旱区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提升方法

文档序号:33885764发布日期:2023-04-20 23:27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干旱区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提升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半干旱区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提升方法。


背景技术:

1、草地广泛分布于我国半干旱地区,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主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气候暖干化、超载过牧、过度利用等驱动因素导致草地质量下降、盐碱化不断加剧,优质草地生境面积锐减,植被覆盖度和生产力显著降低,严重威胁到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自然恢复是传统的草地恢复技术措施,但所需时间长,同时易受气候土壤条件的限制,难以维持稳定性。因此,人工干预植物群落构建是实现草地植物群落稳定的必然选择。

2、人工干预植物群落构建是指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植被的情况下,在退化草地中补播一些适应性强的功能型牧草,促进生态功能的恢复。人工干预植物群落构建不仅可以增加草地的覆盖度,促进草地植被生产力快速恢复,还能改善群落营养结构,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稳定性。已有恢复技术主要是利用羊草等禾草进行群落构建,往往需要大量的氮肥投入,并且群落难以稳定维持,不利于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干旱区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提升方法,解决现有自然恢复技术所需时间长、群落难以稳定维持,不利于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半干旱区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提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选择目标地块,依次补播苜蓿、草木犀和沙打旺,播种间隔时间10~15d,并于每个植物播种期间进行磷素养分添加;

5、(2)种植第二~四年每年对土壤补充磷素养分,并移除退化指示植物;

6、(3)在每年8月中旬进行群落调查,计算稳定性参数t表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7、优选的,所述苜蓿的播种量为10~15kg/hm2,所述草木犀的播种量为8~12kg/hm2,所述沙打旺的播种量为15~20kg/hm2。

8、进一步的,所述磷素养分添加具体操作如下:

9、于苜蓿播种时,将农家肥与磷酸氢二铵混合后作为底肥施入,灌溉至土壤含水率18%~22%,此时期养分添加可以促进牧草幼苗根系和植株生长,达到壮苗的目的。

10、于草木犀播种时,磷酸二氢钾作为叶面肥喷施,此时期养分添加可以促进植物叶片生长,提高光合效率作用效率。

11、于沙打旺播种时,在土壤中施入过磷酸钙,灌溉至土壤含水率18%~22%,此时期施肥促进沙打旺出苗,并提高植物群落的生长性能,同时为刈割后和次年植物的生长储备养分。

12、优选的,所述农家肥与所述磷酸氢二铵的质量比为3:1~5:1,所述磷酸氢二铵施用量200~400kg/hm2。

13、优选的,所述磷酸二氢钾施用量50~100kg/hm2。

14、优选的,所述过磷酸钙施用量50~100kg/hm2。

15、优选的,步骤(2)中土壤补充磷素养分每年一次,养分物质为磷酸氢二铵,施用量100~200kg/hm2,施入后灌溉至土壤含水率18%~22%。

16、优选的,步骤(2)中移除退化指示植物每年操作2~3次。

17、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的稳定性参数t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8、t=1/|g-g0|

19、其中,g为根据贡献定律法计算的gordon系数,g0为稳定状态值0.25。

20、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提升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利用豆科牧草补播天然草地,通过固定大气中的氮,并转化为可利用氮素营养提供给周围的植物,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豆科牧草与原生植物群落可实现垂直空间分布达到最佳的状态,实现光照、水分和养分等的高效利用。并且本发明通过在生长季内不同时期补播特定豆科牧草,同期配合磷素养分添加,促进补播草地群落各物种的协同生长,解决现有措施难以提升群落稳定性的技术难题,实现草地的持续健康发展。将稳定性提升效果的评价进行优化,采用稳定性参数(t)表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更加直观。



技术特征:

1.一种半干旱区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干旱区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苜蓿的播种量为10~15kg/hm2,所述草木犀的播种量为8~12kg/hm2,所述沙打旺的播种量为15~20kg/h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干旱区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素养分添加具体操作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半干旱区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农家肥与所述磷酸氢二铵的质量比为3:1~5:1,所述磷酸氢二铵施用量200~400kg/hm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半干旱区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二氢钾施用量50~100kg/hm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半干旱区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磷酸钙施用量50~100kg/h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干旱区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土壤补充磷素养分每年一次,养分物质为磷酸氢二铵,施用量100~200kg/hm2,施入后灌溉至土壤含水率18%~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干旱区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移除退化指示植物每年操作2~3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干旱区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稳定性参数t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干旱区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提升方法,首先选择目标地块,依次补播苜蓿、草木犀和沙打旺,播种间隔时间10~15d,并于每个植物播种期间进行养分添加;然后于种植第二~四年每年对土壤补充养分,并移除退化指示植物;采用稳定性参数T评价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本发明通过在生长季内不同时期补播特定豆科牧草,利用豆科牧草将大气中的氮素固定到土壤中提供给其他物种,同期配合磷素养分添加,促进补播草地群落各物种的协同生长,解决现有措施难以提升群落稳定性的技术难题,实现草地的持续健康发展。

技术研发人员:高阳,刘建,齐宝林,王多伽,屈璐昊,李忠和,高山,刘军,于博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