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输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74447发布日期:2023-04-18 22:33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输水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输水方法。


背景技术:

1、玉米与大豆混合种植被广泛应用,其是将玉米种植带与大豆种植带间隔设置,使得土体被有效利用。

2、但是在淮河地区,夏季多高温,且降水并不固定,这导致极端天气下,需要对玉米与大豆进行补充浇水,但是在对大豆和玉米进行统一浇水时,会发现玉米和大豆的其中一方缺水或者水富余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输水方法,以使得大豆与玉米间作时能够得到有效的输水量,避免其中一方少水或多水。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输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玉米与大豆复合种植下的输水方法,包括:

3、在玉米和大豆间作带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设多个水坑,在所述水坑中铺设水管,在所述水管上间隔安装多对子管,其中,每对所述子管包括两个所述子管;

4、两个所述子管分别延伸到玉米种植带和相邻的大豆种植带中,并且每对子管分别沿玉米和大豆间作带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5、将所述水坑、所述水管以及所述子管用泥土填埋,控制所述水管掩埋深度逐渐从所述水管的输水端开始向所述水管的终端逐渐增加,控制所述子管的掩埋深度逐渐从所述子管与所述水管的连接处开始向所述子管的终端增加,其中,所述水管输水端掩埋深度为1-5cm。所述水管的终端的掩埋深度为3-10cm,所述子管的终端的掩埋深度为1-11cm;

6、根据玉米种植带和大豆种植带的土壤含水量,控制位于所述玉米种植带和所述大豆种植带的两个所述子管向所述玉米种植带和所述大豆种植带输出第一流量的水和所述第二流量的水,使得所述玉米种植带的含水量达到第一标准数量,所述大豆种植带的含水量达到第二标准水量。

7、在本申请提供的的基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输水方法中,还包括,

8、所述地面挖掘出储水坑,对所述储水坑坑壁进行第一处理;

9、在储水坑周围开设多个子坑,对所述子坑的坑壁进行第二处理,将多个所述子坑与所述储水坑连通在一起,其中,所述子坑的挖掘深度小于所述储水坑的挖掘深度;

10、将所述储水坑与靠近所述水管输水端的部分连通,在所述储水坑和所述子坑上方设置遮挡盖。

11、在本申请提供的的基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输水方法中,所述玉米种植带与所述大豆种植带间隔设置,所述在玉米和大豆间作带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设多个水坑,在所述水坑中铺设水管,在所述水管上间隔安装多对子管,其中,每对子管包括两个子管,包括:

12、在每两个相邻的玉米种植带和大豆种植带之间的宽度方向开设所述水坑,在所述水坑中铺设一根水管,在所述水管的两侧间隔安装多对所述水管,每对所述子管包括两个所述子管,两个所述子管分别安装在所述水管的相对两侧,在所述子管上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子管的流量。

13、在本申请提供的的基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输水方法中,所述两个所述子管分别延伸到玉米种植带和相邻的大豆种植带中,并且每对子管分别沿玉米和大豆间作带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包括:两个所述子管分别延伸到玉米种植带和相邻的大豆种植带的中部,并且每对子管分别沿玉米和大豆间作带的长度方向间隔一米延伸布置。

14、在本申请提供的的基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输水方法中,所述根据玉米种植带和大豆种植带的土壤含水量,控制位于所述玉米种植带和所述大豆种植带的两个所述子管向所述玉米种植带和所述大豆种植带输出第一流量的水和所述第二流量的水,使得所述玉米种植带的含水量达到第一标准数量,所述大豆种植带的含水量达到第二标准水量,包括:

15、通过含水量检测器分别获取玉米种植带和大豆种植带的土壤含水量,将所述第一标准数量的值减去玉米种植带的土壤含水量的值得到第一差量,将所述第二标准数量的值减去大豆种植带的土壤含水量的值得到第二差量,根据所述第一差量,向所述玉米种植带输出第一流量的水,根据所述第二差量,向所述大豆种植带输出第二流量的水。

16、在本申请提供的的基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输水方法中,在所述玉米种植带中的含水量检测器埋设深度为15-35cm,所述大豆种植带的含水量检测器埋设深度为5-20cm。

17、在本申请提供的的基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输水方法中,所述在所述地面挖掘出储水坑,对所述储水坑坑壁进行第一处理,包括:

18、在地面挖掘出一个至少1米深度的储水坑,在所述储水坑的底部和四周先铺满石子或砖块,使得石子或砖块嵌入储水坑的四周和底部,在所述石子或砖块上涂抹混凝土。

19、在本申请提供的的基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输水方法中,所述在储水坑周围开设多个子坑,对所述子坑的坑壁进行第二处理,将多个所述子坑与所述储水坑连通在一起,其中,所述子坑的挖掘深度小于所述储水坑的挖掘深度,包括:

20、在所述储水坑的周围开设多个深度为5-20cm的子坑,在所述子坑的底部和四周先铺满石子或砖块,使得石子或砖块嵌入子坑的四周和底部,在所述石子或砖块上涂抹混凝土,将多个所述子坑与所述储水坑连通在一起,其中,所述子坑的挖掘深度小于所述储水坑的挖掘深度。

21、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输水方法,通过在玉米和大豆间作带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设多个水坑,在所述水坑中铺设水管,在所述水管上间隔安装多对子管,其中,每对所述子管包括两个所述子管;两个所述子管分别延伸到玉米种植带和相邻的大豆种植带中,并且每对子管分别沿玉米和大豆间作带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将所述水坑、所述水管以及所述子管用泥土填埋,控制所述水管掩埋深度逐渐从所述水管的输水端开始向所述水管的终端逐渐增加,控制所述子管的掩埋深度逐渐从所述子管与所述水管的连接处开始向所述子管的终端增加,其中,所述水管输水端掩埋深度为1-5cm。所述水管的终端的掩埋深度为3-10cm,所述子管的终端的掩埋深度为1-11cm;根据玉米种植带和大豆种植带的土壤含水量,控制位于所述玉米种植带和所述大豆种植带的两个所述子管向所述玉米种植带和所述大豆种植带输出第一流量的水和所述第二流量的水,使得所述玉米种植带的含水量达到第一标准数量,所述大豆种植带的含水量达到第二标准水量。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根据玉米与大豆不同的需水情况和各种的耗水情况进行计算,使得能够根据玉米和大豆的不同的需水情况进行定量浇水,保证玉米和大豆混合种植时的浇水能够达到各自的标准,避免其中一方干旱或者富余水的情况发生,这使得在夏季缺水时,提高玉米与大豆混合种植的水资源合理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输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玉米与大豆复合种植下的输水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输水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输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种植带与所述大豆种植带间隔设置,所述在玉米和大豆间作带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设多个水坑,在所述水坑中铺设水管,在所述水管上间隔安装多对子管,其中,每对子管包括两个子管,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输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所述子管分别延伸到玉米种植带和相邻的大豆种植带中,并且每对子管分别沿玉米和大豆间作带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包括:两个所述子管分别延伸到玉米种植带和相邻的大豆种植带的中部,并且每对子管分别沿玉米和大豆间作带的长度方向间隔一米延伸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输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玉米种植带和大豆种植带的土壤含水量,控制位于所述玉米种植带和所述大豆种植带的两个所述子管向所述玉米种植带和所述大豆种植带输出第一流量的水和所述第二流量的水,使得所述玉米种植带的含水量达到第一标准数量,所述大豆种植带的含水量达到第二标准水量,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输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玉米种植带中的含水量检测器埋设深度为15-35cm,所述大豆种植带的含水量检测器埋设深度为5-20c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输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地面挖掘出储水坑,对所述储水坑坑壁进行第一处理,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输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储水坑周围开设多个子坑,对所述子坑的坑壁进行第二处理,将多个所述子坑与所述储水坑连通在一起,其中,所述子坑的挖掘深度小于所述储水坑的挖掘深度,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输水方法,涉及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领域,通过在玉米和大豆间作带开设多个水坑,在所述水坑中铺设水管,在所述水管上间隔安装多对子管,将所述水坑、所述水管以及所述子管用泥土填埋,控制所述水管掩埋深度逐渐从所述水管的输水端开始向所述水管的终端逐渐增加,根据玉米种植带和大豆种植带的土壤含水量,使得所述玉米种植带的含水量达到第一标准数量,所述大豆种植带的含水量达到第二标准水量。能够根据玉米和大豆的不同的需水情况进行定量浇水,保证玉米和大豆混合种植时的浇水能够达到各自的标准,避免其中一方干旱或者富余水的情况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彬,杨力,王春吉,周艳,李长亚,金鑫,刘洪进,秦海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盐城市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