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提高虾苗抗病性能力的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75924发布日期:2023-04-18 23:02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效提高虾苗抗病性能力的育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产,特别涉及一种有效提高虾苗抗病性能力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1、南美白对虾(学名:litopenaeus vannamei)是对虾科、滨对虾属动物。成体最长达23厘米,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青蓝色或浅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之称;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0~72米。成虾多生活在离岸较近的沿岸水域,幼虾则喜欢在饵料丰富的河口区觅食生长。南美白对虾属杂食性种,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摄食池塘中的有机碎屑,对饲料的固化率要求较高。南美白对虾对动物性饵料的需求并不十分严格,只要饵料成分中蛋白质的比率占20%以上即可正常生长。

2、红体病-又称桃拉(taura)综合症,由桃拉病毒引起。发病时间一般出现在虾苗放养后的10-40天期间。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色变红,尤其是尾扇顶端呈红色,软壳、空肠胃。病虾通常于池边成群巡游,严重者于水面漫游,反应迟钝,不进食。通常持续10-15天,在此期间对虾大量死亡。此后症状有所缓解,转入慢性阶段,但仍有少数病虾陆续死亡。部分病虾的甲壳角质层会出现全身性黑斑化现象。对于桃拉病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暴发初期,采取一些积极应急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它的危害。烂鳃病为弧菌或其他细菌(如气单胞杆菌)感染引起。症状是鳃丝呈灰色或黑色、肿胀、变脆,从边梢向基部坏死、溃烂。防治措施:提高水位、稳定水质、保持水色、保护底质、去除氨氮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不要碰伤虾体;用二氧化氯或漂白粉对水体全池消毒。目前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会出现红体病和烂鳃病而导致虾苗的育苗效率,增加养殖户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效提高虾苗抗病性能力的育苗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有效提高虾苗抗病性能力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育苗池的建立:育苗池水经砂滤活性炭、筛网过滤处理后,投放池水菌相进行调节,

4、s2、水质的调控:控制光照强度为2000~45000lx,温度26~28℃,ph值6.0~8.5;

5、s3、放苗:选择无病害、生长健壮、体长为1.1~2.5cm的虾苗,投放密度为8~12万尾/m2的虾苗入育苗池中,每天按照虾苗质量的10~50%投入开口饲料,每天3~5次;

6、s4、培育:待上述虾苗发育仔虾时,捞出换到培育池中,光度调整为1200lx~2800lx,控制水温27~33℃,盐度26‰~33‰,ph8~8.3,充气量由每小时36~45l/m3的充气量,每天更换养殖废水,换水量由最初每天10~50%的换水量,每天按照虾苗质量的35~60%投入人工饵料,每天2~4次,淡化出苗。

7、进一步的,所述s1的池水菌相为质量比1~3:0.2~0.8:0.5~1.2的乳酸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和亚硝化杆菌。

8、进一步的,所述乳酸菌的菌种浓度为(150~180)×104cfu/ml,沼泽红假单胞菌浓度为(100~200)×104cfu/ml,亚硝化杆菌浓度为(250~380)×104cfu/ml。

9、进一步的,所述s1中菌相的投放量为2~5l/m3。

10、进一步的,所述s3中开口饵料为s型轮虫2~3份、中型轮虫0.5~1份和桡足类无节幼体0.2~0.5份。

11、进一步的,所述s4中的人工饵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鱼肝油2~5份、维生素c0.1~0.9份、微生物多糖0.2~0.5份、人参皂甙0.3~0.8份、生物酶1.3~2.5份。

12、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多糖由质量比3~5:1~2:5的茁霉胶α-葡聚糖、红曲霉多糖、黄杆菌胶组成。

13、进一步的,所述生物酶为木聚糖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蛋白质复合酶、淀粉酶、黄原胶裂解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发明对虾的育苗方法能提高对虾抗病力有关的酶活力,本发明的通过水质调控加入菌相和科学配制饵料显著提高对虾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提高酚氧化物酶,能够对外来病原入侵和环境胁迫时酶原激活进行免疫识别和防疫,增强机体抗病力,有效刺激免疫细胞,从而提高对虾的抗病性,从而达到预防红体病、烂鳃病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效提高虾苗抗病性能力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虾苗抗逆性和抗病性能力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的菌种浓度为(150~180)×104cfu/ml,沼泽红假单胞菌浓度为(100~200)×104cfu/ml,亚硝化杆菌浓度为(250~380)×104cfu/ml。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虾苗抗逆性和抗病性能力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菌相的投放量为2~5l/m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种苗一致性的对虾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开口饵料为s型轮虫2~3份、中型轮虫0.5~1份和桡足类无节幼体0.2~0.5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种苗一致性的对虾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的人工饵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鱼肝油2~5份、维生素c0.1~0.9份、微生物多糖0.2~0.5份、人参皂甙0.3~0.8份、生物酶1.3~2.5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种苗一致性的对虾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多糖由质量比3~5:1~2:5的茁霉胶α-葡聚糖、红曲霉多糖、黄杆菌胶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种苗一致性的对虾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酶为木聚糖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蛋白质复合酶、淀粉酶、黄原胶裂解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提高虾苗抗病性能力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育苗池的建立、S2水质的调控、S3放苗、S4培育再淡化出苗等,本发明的通过水质调控加入菌相和科学配制饵料显著提高对虾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提高酚氧化物酶,能够对外来病原入侵和环境胁迫时酶原激活进行免疫识别和防疫,增强机体抗病力,有效刺激免疫细胞,从而提高对虾的抗病性,从而达到预防红体病、烂鳃病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云永超,云乐,刘陶厦,黄良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上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