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用浸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45196发布日期:2022-05-25 21:24阅读:77来源:国知局
病虫害防治用浸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现代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病虫害防治用浸种装置。


背景技术:

2.紫米是水稻的一个品种,属于糯米类,仅湖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恩施等有少量栽培,是较珍贵的水稻品种,分紫粳、紫糯两种。紫米颗粒均匀,颜色紫黑,食味香甜,甜而不腻。紫米是水稻中的一种,因碾出的米粒细长呈紫色,故名。紫米味甘、性温;有益气补血、暖胃健脾、滋补肝肾、缩小便、止咳喘等作用。紫米的保存同大米近似,可放在干燥、密封效果好的容器内,并且要置于阴凉处保存即可。
3.紫米种植之前需要进行育苗,育苗前需要进行浸种处理,浸种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清水浸种或者在清水中加入多菌灵后进行浸种,但是此种浸种时间较长,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病虫害防治用浸种装置,分为清水浸种阶段和药物浸种阶段分开,提高浸种效率。
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病虫害防治用浸种装置,包括第一水浸罐,药浸罐和漂洗罐,第一水浸罐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料管和第一进液管,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料管和第一出液管,药浸罐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料管和第二进液管,第二进料管与第一出料管连接,药浸罐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料管和第二出液管,漂洗罐顶部设置有第三进料管和第三进液管,第三进料管与第二出料管连接,漂洗罐底部设置有第三出料管,第一进料管,第一进液管,第一出料管,第二进液管,第三进料管,第三出料管,第三进液管,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7.进一步,第一出液管和第三进液管之间设置有循环管。
8.进一步,第一水浸罐,药浸罐和漂洗罐外部设置有保温套,保温套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9.进一步,漂洗罐内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穿过漂洗罐顶部与搅拌电机连接,并且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
10.进一步,搅拌轴设置有两组。
11.进一步,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上均设置有滤网结构。
12.进一步,第一水浸罐,药浸罐和漂洗罐内壁上均设置有防腐涂层。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4.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水浸罐,药浸罐和漂洗罐,在紫米种子种植之前,通过药水浸泡,能够起到病虫害防治作用,并且先进行水浸,然后进行药浸,最后进行水漂洗,能够清水浸种阶段和药物浸种阶段分开,提高浸种效率,增大病虫害防治效果。
15.2.第一出液管和第三进液管之间设置有循环管,能够将第一水浸罐中使用的水再次使用为漂洗,节约水资源。
16.3.第一水浸罐,药浸罐和漂洗罐外部设置有保温套,在需要增大内部浸泡液温度时,在保温套内加入温水,提高浸泡速度。
17.4.漂洗罐内设置有搅拌轴,能够在漂洗时,对其中的种子进行翻动,增大漂洗效果。
18.5.搅拌轴设置有两组,增大搅拌效率。
19.6.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上均设置有滤网结构,避免种子进入到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内。
20.7.第一水浸罐,药浸罐和漂洗罐内壁上均设置有防腐涂层,具有较好的防腐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2.图中, 1-第一水浸罐; 2-药浸罐; 3-漂洗罐; 4-第一进料管; 5-第一进液管; 6-第一出料管、7-第一出液管、8-第二进料管、9-第二进液管、10-第二出料管、11-第二出液管、12-第三进料管、13-第三进液管、14-第三出料管、15-循环管、16-保温套、17-进水管、18-出水管、19-搅拌轴、20-搅拌电机、21-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所示,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实施例1
25.病虫害防治用浸种装置,包括第一水浸罐1,药浸罐2和漂洗罐3,第一水浸罐1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料管4和第一进液管5,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料管6和第一出液管7,药浸罐2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料管8和第二进液管9,第二进料管8与第一出料管6连接,药浸罐2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料管10和第二出液管11,漂洗罐3顶部设置有第三进料管12和第三进液管13,第三进料管12与第二出料管10连接,漂洗罐3底部设置有第三出料管14,第一进料管4,第一进液管5,第一出料管6,第二进液管9,第三进料管12,第三出料管14,第三进液管13,第一出液管7和第二出液管11上均设置有阀门,在紫米种子种植之前,通过药水浸泡,能够起到病虫害防治作用,并且先进行水浸,然后进行药浸,最后进行水漂洗,能够清水浸种阶段和药物浸种阶段分开,提高浸种效率,增大病虫害防治效果。
26.实施例2
2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出液管7和第三进液管13之间设置有循环管15,能够将第一水浸罐中使用的水再次使用为漂洗,节约水资源。
28.实施例3
2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水浸罐1,药浸罐2和漂洗罐3外部设置有保温套16,保温套16上设置有进水管17和出水管18,进水管17和出水管18上均设置有阀门,在需要增大内部浸泡液温度时,在保温套内加入温水,提高浸泡速度。
30.实施例4
3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漂洗罐3内设置有搅拌轴19,搅拌轴19穿过漂洗罐3顶部与搅
拌电机20连接,并且搅拌轴19上设置有搅拌叶片21,能够在漂洗时,对其中的种子进行翻动,增大漂洗效果。
32.实施例5
33.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搅拌轴19设置有两组,增大搅拌效果。
34.实施例6
3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出液管7和第二出液管11上均设置有滤网结构,避免种子进入到第一出液管7和第二出液管11内。
36.实施例7
3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水浸罐1,药浸罐2和漂洗罐3内壁上均设置有防腐涂层,具有较好的防腐效果。
38.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技术特征:
1.病虫害防治用浸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浸罐(1),药浸罐(2)和漂洗罐(3),第一水浸罐(1)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料管(4)和第一进液管(5),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料管(6)和第一出液管(7),药浸罐(2)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料管(8)和第二进液管(9),第二进料管(8)与第一出料管(6)连接,药浸罐(2)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料管(10)和第二出液管(11),漂洗罐(3)顶部设置有第三进料管(12)和第三进液管(13),第三进料管(12)与第二出料管(10)连接,漂洗罐(3)底部设置有第三出料管(14),第一进料管(4),第一进液管(5),第一出料管(6),第二进液管(9),第三进料管(12),第三出料管(14),第三进液管(13),第一出液管(7)和第二出液管(11)上均设置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虫害防治用浸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出液管(7)和第三进液管(13)之间设置有循环管(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虫害防治用浸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水浸罐(1),药浸罐(2)和漂洗罐(3)外部设置有保温套(16),保温套(16)上设置有进水管(17)和出水管(18),进水管(17)和出水管(18)上均设置有阀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虫害防治用浸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漂洗罐(3)内设置有搅拌轴(19),搅拌轴(19)穿过漂洗罐(3)顶部与搅拌电机(20)连接,并且搅拌轴(19)上设置有搅拌叶片(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病虫害防治用浸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轴(19)设置有两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虫害防治用浸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出液管(7)和第二出液管(11)上均设置有滤网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虫害防治用浸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水浸罐(1),药浸罐(2)和漂洗罐(3)内壁上均设置有防腐涂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现代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病虫害防治用浸种装置;包括第一水浸罐,药浸罐和漂洗罐,第一水浸罐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料管和第一进液管,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料管和第一出液管,药浸罐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料管和第二进液管,第二进料管与第一出料管连接,药浸罐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料管和第二出液管,漂洗罐顶部设置有第三进料管和第三进液管,第三进料管与第二出料管连接,漂洗罐底部设置有第三出料管,第一进料管,第一进液管,第一出料管,第二进液管,第三进料管,第三出料管,第三进液管,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上均设置有阀门;分为清水浸种阶段和药物浸种阶段分开,提高浸种效率。种效率。种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墨江合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0
技术公布日:2022/5/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