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收集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9091发布日期:2022-07-01 21:17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收集腔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猫厕所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集成式收集腔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身族、不婚族和老年人数量也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养宠物,宠物已经成为宠物主家庭中的一员了,就像家人一样,尤其是猫科动物。
3.然而宠物的上厕问题,经常会大大增加宠物主人平常的工作量,造成生活烦恼,所以市场上逐步出现了一些智能猫厕所,现有的智能猫厕所包括有分离式的猫腔和垃圾腔,由筛板将猫腔内的猫砂与猫屎分离,然后再将猫屎排至垃圾腔内,该结构占地空间大,不易存放。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收集腔结构,该集成式收集腔结构能够提高垃圾腔的利用率,方便存储垃圾。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式收集腔结构,包括有呈桶状结构设置的操作仓,所述操作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猫砂的猫腔,所述操作仓上还开设有垃圾腔,所述垃圾腔与猫腔通过连通口连通设置;
6.所述连通口处具有中心平面,所述操作仓内包括有第一导向面、第二导向面、第三导向面以及缓冲面,所述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分别沿操作仓轴向方向设置于中心平面的两侧;
7.所述第三导向面和缓冲面分别沿操作仓周向方向设置于中心平面的两侧。
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操作仓内部也就是连通口的周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导向面、第二导向面、第三导向面以及缓冲面,当操作仓转动时同一轴向的排泄物会与第一导向面或第二导向面碰触从而向两导向面之间移动,而周向方向移动的排泄物速度慢的会与缓冲面碰触,速度快的会先与缓冲面碰触再与第三导向面碰触,形成回弹,最终落入垃圾腔内,所以该设计能够有效的保证排泄物落入垃圾腔内。
附图说明
9.图1为集成式收集腔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内弧板部位的仰视示意图;
11.图3为内弧板部位的俯视示意图;
12.图4为操作仓待机状态剖视图;
13.图5为操作仓工作状态剖视图;
14.图6为连通口出导向面的平面示意图。
15.附图标记:1、操作仓;11、猫腔;12、垃圾腔;13、连通口;14、筛板;2、中心平面;3、第
一导向面;4、第二导向面;5、第三导向面;6、缓冲面;7、外弧板;8、内弧板;81、第一导向弧面;82、第二导向弧面;83、第一切面;84、第二切面。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17.参照图1至图6所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式收集腔结构,包括有呈桶状结构设置的操作仓1,操作仓1内设置有用于放置猫砂的猫腔11,操作仓1上还开设有垃圾腔12,垃圾腔12与猫腔11通过连通口13连通设置;
18.连通口13处具有中心平面2,操作仓1内包括有第一导向面3、第二导向面4、第三导向面5以及缓冲面6,第一导向面3和第二导向面4分别沿操作仓1轴向方向设置于中心平面2的两侧;
19.第三导向面5和缓冲面6分别沿操作仓1周向方向设置于中心平面2的两侧。
20.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在操作仓1内部也就是连通口13的周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面3、第二导向面4、第三导向面5以及缓冲面6,当操作仓1转动时同一轴向的排泄物会与第一导向面3或第二导向面4碰触从而向两导向面之间移动,而周向方向移动的排泄物速度慢的会与缓冲面6碰触,速度快的会先与缓冲面6碰触再与第三导向面5碰触,形成回弹,最终落入垃圾腔12内,所以该设计能够有效的保证排泄物落入垃圾腔12内。
21.以图6所示,第一导向面3与中心平面2的连接处形成有夹角β,第二导向面4分与中心平面2的连接处形成有夹角γ,夹角β和夹角γ均大于90
°
,并且夹角β≥夹角γ。
22.以第一导向面3和第二导向面4的两侧边为两侧端,以操作仓1中心为中部端,将两侧端和中部端连接分别形成夹角β和夹角γ,优选的第一导向面3设置于连通口13靠近猫腔11入口的一侧,并且夹角β≥夹角γ从而有效避免在操作仓1转动过程中,猫砂通过猫腔11掉落至外部。
23.第三导向面5与中心平面2的连接处形成有夹角δ,缓冲面6与中心平面2的连接处形成有夹角ε,夹角δ和夹角ε均大于90
°
,并且夹角δ≥夹角ε。
24.同理由第三导向面5和缓冲面6的两侧边为两侧端,以操作仓1中心为中部端,将两侧端和中部端连接分别形成夹角δ和夹角ε,并且缓冲面6的角度大于第三导向面5的角度设置,能够有效保障排泄物的落点。
25.垃圾腔12由外弧板7和内弧板8合围形成,内弧板8包括有与外弧板7固定连接的第一板和与第一板铰接的第二板,连通口13设置于第二板上;
26.外弧板7远离连通口13的一端与操作仓1铰接设置,外弧板7靠近连通口13的一端与操作仓1可拆卸连接设置。
27.内弧板8和外弧板7均铰接于操作仓1上,同样通过翻盖的形式先使得垃圾腔12上翻,然后再将外弧板7与内弧板8分离,将垃圾袋取出,该设计方式能够大大增大取出空间,达到方便取出的作用。
28.优选的,内弧板8分为内弧内板和内弧外板,内弧外板与外弧板7合围形成垃圾腔
12,并且该内弧外板和外弧板7均可拆卸安装于操作仓1上,达到装配方便的效果;内弧内板与固定设置于操作仓1上,用于封堵缺口,而连通口13贯穿内弧内板和内弧外板设置。
29.第一板包括有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以及承接部,承接部、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部沿操作仓1转动方向依次连接设置,第一导向部朝远离操作仓1的中心凸设;第二导向部朝靠近操作仓1的中心凸设。
30.该第一导向部凸设,能够使得猫腔11内的排泄物在转动至第一导向部时速度减缓,而该第二导向部凸设,能够使得垃圾腔12内的排泄物稳定储存于垃圾腔12内,综上第一板呈s形结构设计,不仅能够达到缓冲效果,而且也能够保证排泄物的存储效果。
31.操作仓1内设置有筛板14,筛板14包括有过滤部和存储部,存储部呈弧形结构,并且朝远离操作仓1的中心凸设,存储部的弧度与第一导向部的弧度相同,并且存储部的一端与第一导向部抵接。
32.该角度的设计,能够使得过滤分离后的排泄物顺着存储板、第一导向部移动至垃圾腔12,由于弧度的相同,在操作仓1转动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排泄物颠簸。
33.第一板沿操作仓1的径向方向的横截长度为x1,内弧板8沿操作仓1的径向方向的横截长度为x2,第一板的横截长度x1与内弧板8的横截长度x2比为x3,0.25≤x3≤0.4。(例如当内弧板8的最大横截长度为10cm时,该第一板的横截程度为4cm)该第一板长度和内弧板8长度比例设计,可以有效平衡垃圾腔12内部空间,保证缓冲面6有效缓冲空间的同时,提高垃圾腔12存储垃圾的稳定性,避免操作仓1在多次转动时,出现排泄物错位、卡位的情况发生。
34.外弧板7上设置有按钮扣件,内弧板8上设置有供按钮扣件嵌入的第一嵌槽,操作仓1上设置有第二嵌槽,按钮扣件穿过第一嵌槽插入至第二嵌槽内。该设计好处在于按钮扣件能够形成双扣,当轻微按压情况下,按钮扣件与第二嵌槽分离,当较大力按压下,按钮扣件与第一嵌槽分离。
35.中心平面2包括有待机状态面和工作状态面,待机状态面为操作仓1处于等待宠物猫进入时中心平面2位于操作仓1中心的上方位置,工作状态面为操作仓1处于连通口13移动至待排泄物进入时中心平面2位于操作仓1中心的下方位置。
36.待机状态面与操作仓1的中心水平面形成有待机夹角,并且30
°
≤待机夹角≤75
°
;如图4所示,两条虚线分别指代待机状态面和中心水平面。
37.工作状态面与操作仓1的中心水平面形成有工作夹角,并且0
°
<工作夹角≤30
°
。如图5所示,两条虚线分别指代工作状态面和中心水平面。
38.该实施例的设计,连接口无需移动至与水平面平行的位置,减少不必要的转动角度,当中心平面2由待机状态面移动至工作状态面时,排泄物在转动惯性的作用下,与第三导向面5碰撞或者直接落入垃圾腔12内,随后即可进行复位操作,加快操作仓1的清理速读,节省时间。
39.垃圾腔12由外弧板7和内弧板8合围形成,连通口13设置于内弧板8上,内弧板8内侧面围绕连通口13至少设置有一个导向弧面和一个导向切面。该导向弧面和导向切面的配合,能够形成多个存储落点,当垃圾袋套设于垃圾腔12内时,有效的与存储落点切合。
40.导向弧面包括有第一导向弧面81以及相邻设置的第二导向弧面82,第一导向弧面81远离第二导向弧面8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切面83,第二导向弧面82远离第一导向弧面81的
一侧设置有第二切面84。
41.该智能猫砂盆的操作流程为:首先将猫砂放置于猫腔11内,当猫完成排泄操作并离开后,驱动部件驱动操作仓1进行清洁转动,通过筛板14本体将猫砂与排泄物进行分离,使得猫砂进入猫砂腔,排泄物过滤留于猫腔11内,再随着操作仓1旋转使得排泄物随着操作仓1的转动移动至连通口13内,为了保证排泄物能够完整的落入至连通口13内,转动方式可以为转动数圈,或者当连通口13转动至最下方后,进行左右小范围角度的摆动,从而使得排泄物能够稳定的落入垃圾腔12内。
42.当完成收集操作后,操作仓1反方向转动,使得猫砂从猫砂腔内移出,并且当操作仓1回位到原始角度后,操作仓1再进行左右小范围角度的摆动,使得猫砂能够平整堆放,从而完成一次清洁操作,进入下次待机状态。
43.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