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角度岩质边坡植生袋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80879发布日期:2022-09-30 18:1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角度岩质边坡植生袋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生态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角度岩质边坡植生袋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2.植生袋采用无纺布和遮阳网制作,抗紫外线性能优,耐用性长,透水性与透气性俱佳,植生袋广泛用于地质环境修复中,植生袋内的植物及其根系可以很好地穿透植生袋生长,根系在土壤中盘根错节产生强大的牵引力,从而达到生态绿化与固坡的目的。
3.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设置混凝土槽容纳植生袋的方式进行堆砌,由于在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矿山开采后会留下较多边坡,某些边坡坡度较大,且地形较为复杂,不方便设置混凝土槽,导致操作人员在设置植生袋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在坡度较大的边坡上设置植生袋,本技术提供一种大角度岩质边坡植生袋安装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角度岩质边坡植生袋安装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大角度岩质边坡植生袋安装装置,包括设置于边坡上的防护网,还包括有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以及所述第二支架均由若干个链条组成,所述第一支架的相邻所述链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相邻所述链条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开设有用于放置植生袋的安装槽。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将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安装在边坡上时,由于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由链条组成,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具有较好的地形适应能力,能够较为方便的固定在坡度较大的边坡上,所以当操作人员在将植生袋放置于安装座内时,受到地形限制较小,第一连接环以及第二连接环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对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进行折叠,方便运输;与在边坡上设置混凝土槽的方式相比,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安装座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在坡度较大的边坡上设置植生袋。
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座与第二旋转座,所述第一旋转座与所述第二旋转座之间设置有喷淋管,所述第一旋转座以及所述第二旋转座均与所述喷淋管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座内开设有腔体,所述喷淋管位于所述第二旋转座内的端部与所述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旋转座上穿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二旋转座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腔体相连通,所述喷淋管上开设有若干喷淋孔,所述第一旋转座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喷淋管转动的调节组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在安装座内设置植生袋之后,操作人员可以控制进水管向喷淋管内供水,水流通过喷淋孔排出,有利于植生袋内植物的生长,调节组件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控制喷淋方向,以方便不同位置的植生袋都受到水流的灌溉。
10.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驱动轴以及第一手轮,所述驱动轴穿入所述第二旋转
座,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喷淋管位于所述第一旋转座内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手轮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轴远离所述喷淋管的端部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转动第一手轮,第一手轮转动使驱动轴转动,驱动轴转动使喷淋管转动,喷淋孔从而改变喷淋方向,以便于距离喷淋管较远位置的植生袋也受到水流灌溉。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座上穿设有固定杆,所述驱动轴位于所述第一旋转座的端部上固定套设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上开设有若干用于与所述固定杆插接配合的固定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将喷淋管的转动角度调节完成后,操作人员将固定杆插入到旋转盘内的固定孔内,限制旋转盘的转动,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控制喷淋管的转动角度。
14.优选的,所述防护网靠近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插杆,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插杆插接配合的连接孔,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插杆的固定组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插杆插入到连接孔内以便将防护网固定在安装座上,防止防护网晃动,固定组件的设置可以防止插杆与连接孔脱离,提高防护网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16.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块以及丝杆,所述连接孔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卡块滑移配合的滑槽,所述插杆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卡块插接配合的环形槽,所述丝杆一端穿入所述卡块并与所述卡块螺纹配合,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用于驱动丝杆转动的驱动组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杆插入到连接孔后,操作人员控制驱动组件使丝杆转动,丝杆转动使卡块在滑槽内滑动并与环形槽卡接,防止插杆脱离连接孔,提高防护网的安全性。
18.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蜗轮以及蜗杆,所述蜗轮固定套设于所述丝杆远离所述卡块的端部上,所述蜗杆穿入所述安装座并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蜗杆位于所述安装座内的端部与所述蜗轮相互啮合,所述蜗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手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转动第二手轮,第二手轮转动使蜗杆转动,蜗杆转动使蜗轮转动,蜗轮转动使丝杆转动,卡块从而在滑槽内移动,并插接到环形槽内。
20.优选的,所述边坡上穿设有若干锚栓,所述锚栓上设置有第三连接环,所述第三连接环与所述第一连接环相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栓将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固定在边坡上,第三连接环的设置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快速拆除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当操作人员将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安装在边坡上时,由于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由链条组成,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具有较好的地形适应能力,能够较为方便的固定在坡度较大的边坡上,所以当操作人员在将植生袋放置于安装座内时,受到地形限制较小,第一连接环以及第二连接环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对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进行折叠,方便运输;与在边坡上设置混凝土槽的方式相比,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安装座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在坡度较大的边坡上设置植生袋;
24.2.当操作人员在安装座内设置植生袋之后,操作人员可以控制进水管向喷淋管内
供水,水流通过喷淋孔排出,有利于植生袋内植物的生长,调节组件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控制喷淋方向,以方便不同位置的植生袋都受到水流的灌溉;
25.3.操作人员将插杆插入到连接孔内以便将防护网固定在安装座上,防止防护网晃动,固定组件的设置可以防止插杆与连接孔脱离,提高防护网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大角度岩质边坡植生袋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调节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边坡;12、防护网;13、第一支架;131、第一连接环;14、第二支架;141、第二连接环;15、链条;16、锚栓;161、第三连接环;17、安装座;171、安装槽;172、连接孔;173、滑槽;2、调节组件;21、喷淋管;211、喷淋孔;22、第一旋转座;221、固定杆;23、第二旋转座;231、腔体;24、进水管;25、驱动轴;26、第一手轮;27、旋转盘;271、固定孔;3、固定组件;31、插杆;311、环形槽;32、卡块;33、丝杆;4、驱动组件;41、蜗轮;42、蜗杆;43、第二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大角度岩质边坡1植生袋安装装置。参照图1,一种大角度岩质边坡1植生袋安装装置包括设置于边坡1上的防护网12、第一支架13以及第二支架14。
35.参照图1以及图2,第一支架13以及第二支架14位于边坡1与防护网12之间,第一支架13以及第二支架14均由若干链条15组成。第一支架13上的链条15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环131连接,第二支架14上的链条15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环141连接,第一支架13以及第二支架14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环131、第二连接环141连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环131以及第二连接环141将第一支架13以及第二支架14进行折叠,方便收纳。
36.参照图2以及图3,第一支架13以及第二支架14四角均设置有锚栓16,锚栓16穿设于边坡1上。锚栓16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环161,位于第一支架13四角的锚栓16上的第三连接环161与第一连接环131连接,位于第二支架14四角的锚栓16上的第三连接环161与第二连接环141连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三连接环161对第一支架13以及第二支架14进行快速拆卸。
37.参照图2以及图3,第一支架13以及第二支架14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7,安装座17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放置植生袋的安装槽171。第一支架13上的安装座17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13靠近第二支架14的一侧,第二支架14上的安装座17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架14远离第一支架13的一侧。
38.参照图3以及图4,第一支架13远离第二支架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座22以及第二旋转座23。第一旋转座22以及第二旋转座23之间设置有喷淋管21,喷淋管21一端穿
入第二旋转座23,喷淋管21与第二旋转座23转动连接,喷淋管21另一端穿入第一旋转座22,喷淋管21与第一旋转座22转动连接。喷淋管21上沿喷淋管21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喷淋孔211。第二旋转座23内开设有腔体231,喷淋管21位于第二旋转座23内的一端与腔体231相连通,第二旋转座23上设置有进水管24,进水管24与腔体231远离喷淋管21的一端连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进水管24向喷淋管21供水,水流通过喷淋孔211喷出从而灌溉植生袋。
39.参照图3以及图4,第一旋转座22内设置有调节组件2,调节组件2包括驱动轴25以及第一手轮26。驱动轴25穿入第一旋转座22,驱动轴25与第一旋转座22转动连接,驱动轴25位于第一旋转座22内的端部与喷淋管21固定连接。第一手轮26固定连接于驱动轴25位于第一旋转座22外的端部上。第一旋转座22上穿设有固定杆221,驱动轴25位于第一旋转座22的端部上固定套设有旋转盘27,旋转盘27与第一旋转座22转动连接。旋转盘27外周面沿轴线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固定孔271,固定杆221与固定孔271插接配合。
40.参照图1以及图5,防护网12四角通过螺栓固定在边坡1上,防护网12靠近安装座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杆31,插杆31设置有四个,单个安装座17上开设有两个用于与插杆31插接配合的连接孔172,连接孔172与插杆31一一对应。安装座17内设置有固定组件3,固定组件3包括卡块32以及丝杆33。连接孔172内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73,卡块32与滑槽173内侧壁滑移配合。插杆31靠近卡块32的一端开设有环形槽311,环形槽311内侧壁与卡块32滑移配合。丝杆33穿设于安装座17内,丝杆33与安装座17转动连接,丝杆33一端穿入卡块32并与卡块32螺纹配合。
41.参照图5,安装座17内设置有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包括蜗轮41以及蜗杆42。蜗轮41固定套设于丝杆33远离卡块32的端部上,蜗轮41与安装座17转动连接。蜗杆42穿入安装座17内,蜗杆42与安装座17转动连接,蜗杆42位于安装座17内的端部与蜗轮41相互啮合,蜗杆42远离安装座17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手轮43。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大角度岩质边坡1植生袋安装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通过锚栓16将第一支架13以及第二支架14固定在边坡1上,然后在安装槽171内放置植生袋,植生袋放置完成后,操作人员通过螺栓将防护网12固定在边坡1上从而防止植生袋脱落,同时将防护网12上的插杆31插入到安装座17上的连接孔172内,操作人员转动第二手轮43,第二手轮43通过蜗杆42以及蜗轮41使丝杆33转动,将卡块32插入到插杆31上的环形槽311内将插杆31固定,同时通过进水管24向喷淋管21供水,喷淋管21从而对植生袋进行灌溉;在需要调整喷淋角度时,操作人员转动第一手轮26,第一手轮26通过驱动轴25使喷淋管21转动,从而控制喷淋角度,操作人员将固定杆221插入固定孔271来限制喷淋管21的转动;与在边坡1上设置混凝土槽的方式相比,由于第一支架13以及第二支架14由链条15组成,第一支架13以及第二支架14具有较好的地形适应能力,链条15以及安装座17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在坡度较大的边坡1上设置植生袋。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