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指马鲅产卵集卵池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62276发布日期:2022-10-12 03:19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指马鲅产卵集卵池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产卵集卵池塘,特别是涉及一种四指马鲅产卵集卵池塘。


背景技术:

2.四指马鲅俗称马友、午子鱼、午笋、章跳等,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岸各海有产,尤以南海为较多,该鱼盐度适应范围广、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经济价值高,目前在我国东南沿海已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品种。
3.普通的鱼类产卵时间比较短,常采用人工在鱼池中拉网的方式进行集卵,但是由于四指马鲅性情比较凶猛,应激性比较强,产卵时间可持续数个月,因此,采用该方式容易惊吓四指马鲅,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相互碰撞容易受伤,而且不稳定的情绪容易影响其自然产卵的效率和质量,养殖人员需要长时间多次进行拉网收集操作,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另外,现有鱼池类内所安装的增氧机转速较快,不但容易惊吓到四指马鲅,而且产生的水流分散,导致鱼卵顺着水流向鱼池四周流动,不利于集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指马鲅产卵集卵池塘,该池塘能够使四指马鲅在稳定的情绪中自然产卵,并定向集卵,从而提高集卵效率,保证鱼卵的质量。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四指马鲅产卵集卵池塘,包括以养殖四指马鲅为主的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设有至少一套集卵单元,集卵单元包括水车式增氧机和位于水车式增氧机出水侧的集卵网囊,水车式增氧机在池体内形成朝集卵网囊单向流动的水流,鱼卵顺着水流流入集卵网囊内。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做如下改进:
8.进一步地,所述集卵网囊呈锥形,其前网口直径大于后网口直径。
9.进一步地,所述集卵网囊的前网口的左右两侧设有长形的翼网,两翼网之间呈夹角展开,翼网的末端通过锚杆固定在池体内。
10.进一步地,两所述翼网之间展开的夹角为70
°
~90
°

11.进一步地,所述集卵网囊和所述翼网均由内网和外网组成,内网网目小于外网网目。
12.进一步地,所述水车式增氧机包括竖向设置的叶轮,叶轮的上部露出水面、下部置于水中,通过电机的驱动,叶轮沿其中心转轴转动,翻动水体以增加水体的含氧量并形成水流。
13.进一步地,各套所述集卵单元沿池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两套集卵单元中的集卵网囊和水车式增氧机位置左右相反。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5.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水车式增氧机和位于水车式增氧机出水侧的集卵网囊,水车式
增氧机能够在池体内形成朝集卵网囊单向流动的水流,水车式增氧机的转速慢,鱼卵顺着水流流入集卵网囊内,使四指马鲅在稳定的情绪中自然产卵,并定向集卵,从而提高集卵效率,保证鱼卵的质量。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7.图1为实施例的四指马鲅产卵集卵池塘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上的标记:1-池体、2-水车式增氧机、3-集卵网囊、4-翼网。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0.参见图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四指马鲅产卵集卵池塘,该池塘包括以养殖四指马鲅为主的池体1,池体1的面积为3亩、深度为2米,根据实际情况,池体1的面积和深度可相应增减,以形成供不同规模四指马鲅自由游动以及产卵的空间。
21.池体1内设有水车式增氧机2和位于水车式增氧机2出水侧的集卵网囊3,水车式增氧机2转动,使池体1内形成朝集卵网囊3单向流动的水流,四指马鲅产下的鱼卵顺着水流流入集卵网囊3内,从而方便鱼卵的收集,降低养殖人员的劳动强度。
22.集卵网囊3呈锥形,其前网口直径为1米,后网口直径为0.4米,轴向长度为5米,前网口直径大于后网口直径,有利于鱼卵的集中,集卵网囊3的两侧通过若干锚杆固定在池体1内;当进行集卵时,集卵网囊3的前网口张口,后网口收紧,集卵结束后,可通过打开后网口卸出鱼卵;在前网口的左右两侧设有长形的翼网4,两翼网4之间呈90
°
夹角展开,翼网4的末端通过锚杆固定在池体1内,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呈70
°
或80
°
夹角展开,鱼卵顺着水流流至翼网4,通过翼网4引流至集卵网囊3的前网口,最后流入集卵网囊3内完成集卵,从而扩大了集卵的范围,提高集卵效率。
23.集卵网囊3和翼网4均采用双层结构,即由内网和外网组成,内网主要用于拦截鱼卵,由于鱼卵较小,一般采用网目较少的网片缝制而成,例如80目的锦纶网片,从而防止鱼卵漏出网外;而外网主要用于拦截漂浮于池体内的杂物,其网目大于内网网目,一般采用网目为1mm
×
1mm的pvc网片缝制而成,从而避免杂物撞破内网。
24.水车式增氧机2包括竖向设置的叶轮,叶轮的上部露出水面、下部置于水中,通过电机的驱动,叶轮沿其中心转轴转动,翻动水体以增加水体的含氧量并形成水流;相对于其它现有的增氧设备,水车式增氧机的叶轮转速较慢,对水体的扰动较少,对池体底部的提升作用小,避免出现“拱池底”的现象,即将池体底部淤泥或其它杂物被提升到水面上,从而形成相对平静的水环境,减少对四指马鲅的惊吓,使四指马鲅在稳定的情绪中自然产卵,而且形成的水流是单向的,使鱼卵能够定向流动,实现鱼卵的定向收集,也不需要频繁拉网收集,减轻养殖人员的工作量;另外由于水车式增氧机2的叶轮转速较慢,四指马鲅的游动性强,水流能带动鱼卵流动,不会带动四指马鲅,从而防止四指马鲅和鱼卵同时被收集。
25.本实施中集卵网囊3和水车式增氧机2组成一套集卵单元,根据池体1的面积,可以设置多套集卵单元,各套集卵单元沿池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两套集卵单元中的集卵网囊3和水车式增氧机2位置左右相反,从而进一步增加集卵范围,而且能够在池体内形成回流,提高集卵效率。
2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凡此种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做出的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四指马鲅产卵集卵池塘,包括以养殖四指马鲅为主的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设有至少一套集卵单元,集卵单元包括水车式增氧机和位于水车式增氧机出水侧的集卵网囊,水车式增氧机在池体内形成朝集卵网囊单向流动的水流,鱼卵顺着水流流入集卵网囊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指马鲅产卵集卵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卵网囊呈锥形,其前网口直径大于后网口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指马鲅产卵集卵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卵网囊的前网口的左右两侧设有长形的翼网,两翼网之间呈夹角展开,翼网的末端通过锚杆固定在池体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指马鲅产卵集卵池塘,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翼网之间展开的夹角为70
°
~90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指马鲅产卵集卵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卵网囊和所述翼网均由内网和外网组成,内网网目小于外网网目。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四指马鲅产卵集卵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车式增氧机包括竖向设置的叶轮,叶轮的上部露出水面、下部置于水中,通过电机的驱动,叶轮沿其中心转轴转动,翻动水体以增加水体的含氧量并形成水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指马鲅产卵集卵池塘,其特征在于,各套所述集卵单元沿池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两套集卵单元中的集卵网囊和水车式增氧机位置左右相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指马鲅产卵集卵池塘,包括以养殖四指马鲅为主的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至少一套集卵单元,集卵单元包括水车式增氧机和位于水车式增氧机出水侧的集卵网囊,水车式增氧机在池体内形成朝集卵网囊单向流动的水流,鱼卵顺着水流流入集卵网囊内;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四指马鲅在稳定的情绪中自然产卵,并定向集卵,从而提高集卵效率,保证鱼卵的质量。的质量。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区又君 李加儿 温久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5.20
技术公布日:2022/10/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