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虫诱捕装置

文档序号:31821380发布日期:2022-10-14 23:1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涡虫诱捕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鱼虾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2.涡虫是观赏性虾缸和鱼缸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不仅会大量的捕食幼小虾,还会影响缸内环境,造成虾类死亡。另外虾受到涡虫惊吓,也会导致繁殖率降低。
3.涡虫一般由鱼虾饲料或装饰用水草等夹带进缸中,一般白天会躲藏在一些隐蔽的物体如沉木、造景石之下甚至底砂或底泥中,晚上出来活动。由于涡虫体色暗沉,活动隐蔽,通常不易发现。并且涡虫具有断裂生殖的习性,人工去除极为不易,药类去除又会对环境敏感的虾比如水晶虾产生影响,轻则食欲不佳、卵巢不发育,重则当场暴毙。
4.涡虫的习性和生理特征使其成为虾缸最难去除的害虫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虾缸或鱼缸使用的涡虫的诱捕装置。
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涡虫诱捕装置,该装置为侧壁设置有进入口的中空密封结构,包括用于涡虫进入的上盖,以及用于收集涡虫的底托,所述上盖和底托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进入口设置在所述上盖的侧壁上,且在所述上盖的内部,所述进入口还连接朝向所述底托方向倾斜的延长管,防止涡虫逃逸。
8.优选的,所述上盖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底托为半椭球形,底托内部还具有容纳涡虫和诱饵的空间。
9.优选的,环绕所述上盖的侧壁,设置8~9个进入口,所述进入口设置在所述上盖侧壁的同一高度上。
10.优选的,所述延长管为锥形管,自与所述进入口连接的连接端至远离所述进入口的出口端逐渐收窄。
11.优选的,所述上盖和底托之间采用螺纹配合连接。
12.优选的,该装置还包括固定环托,所述固定环托为具有把手的镂空环圈,其与底托配合,底托卡置在所述镂空环圈上,保持位置水平。
13.优选的,所述把手的末端设置有吸盘。
14.优选的,所述镂空环圈还固定连接有承托带,所述承托带的形状与所述底托相适配。
15.优选的,所述上盖高度25mm,底托高度30mm,所述装置总高度50mm,外直径60mm,内直径50mm。
16.优选的,所述进入口直径2mm,进入口的下边缘距所述上盖的开口端边缘5mm。
17.优选的,所述装置采用透明的高分子塑料材料制成。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时,先将诱饵如生鱼肝、红虫等放入底托内部,然后连接底托和上盖,将装置放入鱼缸或虾缸的底泥或底砂中,使开设在上盖的进入口与底砂或底泥的表面平齐即可。
20.涡虫具有嗅觉器官,喜食肉类,当底托中存在诱饵时,涡虫被吸引自进入口爬入装置内部,掉落在底托中,底托内壁光滑,涡虫难以逃出。进入口设置向下倾斜的锥形管,管径很小,使涡虫更加易进难出。
21.底托设置为椭球形,保证连接和容纳空间的同时,尖状底部也更容易使装置插入底泥中。使用透明的高分子塑料比如亚克力等材质,可以方便判断诱捕情况,同时也比较美观且对水体和鱼虾无害。
22.固定环托与底托配合使用,当诱捕结束后,取出装置,将底托连同诱捕到的涡虫以及剩余的诱捕饵料放在固定环托中,可以方便的将涡虫直接喂给观赏鱼如斗鱼、孔雀鱼、燕鱼等吃,减少浪费和污染。固定环托的把手末端设置吸盘,可以将环托连同底托固定在鱼缸壁上,方便喂食。
23.为了不影响鱼缸和虾缸的运行,本装置在放入缸中前,可以先注水排出空气,然后再插入底泥中,也可以放入水中再将上盖和底托连接,帮助排出空气。
24.由于涡虫一般在无光环境中活动,本装置可以在夜晚或关闭水草灯后使用,大约12h即可收集。一个装置单次饵料大约使用3-5g,装置使用数量可以根据缸的大小决定,一般长30cm
×
宽20cm
×
高20cm的缸,使用一个即可。
25.本装置中还可以直接使用底托和固定环托,在底托中放入鱼饲料,给鱼喂食,防止鱼饲料沉底污染缸内环境。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盖和底托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托和固定环托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环托的俯视图。
30.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31.10-上盖11-进入口12-延长管20-底托
32.30-固定环托31-把手32-镂空环圈33-吸盘34-承托带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
34.如图1-4所示,一种涡虫诱捕装置,包括用于涡虫进入的上盖10,以及用于收集涡虫的底托20,上盖10和底托20间可拆卸式连接,形成中空密封结构。
35.具体的,所述上盖10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上盖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涡虫进入的进入口11;底托20为半椭球形,底托20内部具有容纳涡虫和诱饵的空间。
36.本实施例中,环绕所述上盖10的侧壁,等间距设置8个进入口11,且进入口11设置
在所述上盖10侧壁的同一高度上。
37.在所述上盖10的内部,每个进入口都连接一个朝向所述底托20中心方向延伸并倾斜的延长管12,该延长管12为锥形管,自与所述进入口11连接的连接端至远离所述进入口11的出口端逐渐收窄,方便涡虫进入的同时,防止涡虫逃逸。
38.使用时,先将3-5g诱饵如生鱼肝、红虫等放入底托20内部,然后连接底托20和上盖10,再将连接好的装置旋转插入鱼缸或虾缸的底泥或底砂中,使开设在上盖的进入口与底砂或底泥的表面平齐,方便引诱涡虫进入。
39.本装置还包括固定环托30,所述固定环托30为具有把手31的镂空环圈32,镂空环圈32还固定连接有承托带34,所述承托带34的形状与所述底托20相适配。
40.所述固定环托30与底托20配合,底托20卡置在所述镂空环圈32上,保持位置水平。当诱捕结束,可以直接去除装置,拆下底托放在固定环托上,连同诱捕到的涡虫在内,一并转移至观赏鱼缸,将涡虫喂鱼。
41.为了方便固定,把手31的末端设置有吸盘33,便于固定在鱼缸壁上。
42.本实施例中,装置的总高度为50mm,外直径60mm,内直径50mm。其中,上盖10高度25mm,底托10高度30mm,多余长度为连接段。采用螺纹等方式连接。
43.为了保证涡虫顺利进入,进入口11直径设置在2mm左右,进入口11的下边缘距所述上盖10的开口端边缘5mm。
44.本装置采用透明高分子塑料材料如亚克力制成,美观的同时方便观察诱捕情况。
4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凡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涡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侧壁设置有进入口(11)的中空密封结构,包括用于涡虫进入的上盖(10),以及用于收集涡虫的底托(20),所述上盖(10)和底托(20)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进入口(11)设置在所述上盖(10)的侧壁上,且在所述上盖(10)的内部,所述进入口(11)还连接朝向所述底托(20)方向倾斜的延长管(12),防止涡虫逃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0)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底托(20)为半椭球形,底托(20)内部还具有容纳涡虫和诱饵的空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涡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环绕所述上盖(10)的侧壁,设置8~9个进入口(11),所述进入口(11)设置在所述上盖(10)侧壁的同一高度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涡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管(12)为锥形管,自与所述进入口(11)连接的连接端至远离所述进入口(11)的出口端逐渐收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固定环托(30),所述固定环托(30)为具有把手(31)的镂空环圈(32),其与底托(20)配合,底托(20)卡置在所述镂空环圈(32)上,保持位置水平。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涡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1)的末端设置有吸盘(33)。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涡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环圈(32)还固定连接有承托带(34),所述承托带(34)的形状与所述底托(20)相适配。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涡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0)高度25mm,底托(20)高度30mm,所述装置总高度50mm,外直径60mm,内直径50mm。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涡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口(11)直径2mm,进入口(11)的下边缘距所述上盖(10)的开口端边缘5mm。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采用透明高分子塑料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虫诱捕装置。该装置为侧壁设置有进入口的中空密封结构,包括用于涡虫进入的上盖,以及用于收集涡虫的底托,所述上盖和底托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进入口设置在所述上盖的侧壁上,且在所述上盖的内部,所述进入口还连接朝向所述底托方向倾斜的延长管,防止涡虫逃逸。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高效诱捕鱼缸或虾缸中的涡虫,且对水体及鱼虾无危害,实用性高。实用性高。实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 何毅玮 付诗钦 池浩淼 梁聪 王璇 丁淑荃 张朝俊 谢俊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6.24
技术公布日:2022/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