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昆虫捕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75789发布日期:2022-10-12 08:2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昆虫捕捉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捕捉工具领域,具体是一种昆虫捕捉器。


背景技术:

2.目前,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居民环境中的绿化也做的越来越好,但却带来了蚊虫、昆虫等的困扰。现有的昆虫捕捉器容量小,需要经常清理内部,在清理时不方便拆装等缺点。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昆虫捕捉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昆虫捕捉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昆虫捕捉器,包括捕捉器瓶体与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通过支撑板进行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捕捉器瓶体相连接;所述第一盖体设有开口,且第一盖体的开口处安装有由上至下开口逐渐变小的漏斗,所述漏斗与支撑板之间形成由上至下逐渐变小的通道,所述漏斗设于第一盖体内侧。
6.优选地,所述第一盖体的开口处设有限位通槽;所述支撑板的一端穿过限位通槽来固定漏斗。
7.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穿过限位通槽的一端设有倒扣;所述支撑板通过倒扣将漏斗卡紧于第一盖体上。
8.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为三叉型;所述第一盖体开口处的限位通槽为三个,所述三叉型支撑板相对应地安装于第一盖体开口的三个限位通槽上。
9.优选地,所述漏斗设有固定孔;所述漏斗贴于第一盖体开口处的内侧,且固定孔为三个,与第一盖体开口处的限位通槽相对应;所述漏斗的顶部与第一盖体开口的尺寸相同。
10.优选地,所述第二盖体设于支撑板顶端,且第二盖体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盖体顶面设有悬挂柱,所述悬挂柱与第二盖体固定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捕捉器瓶体的瓶口处与第一盖体侧壁的内侧分别设有卡扣结构,所述捕捉器瓶体与第一盖体通过卡扣连接固定。
12.优选地,所述漏斗的侧面设有用于散发气味的通槽。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昆虫捕捉器,具备以下优点:
14.本实用新型便于拆卸以及清理方便;漏斗与盖体形成了一个只进不出的通道,可以防止捕捉器瓶体内的虫子跑出。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漏斗安装位置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与漏斗位置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盖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捕捉器瓶体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21.其中:1、捕捉器瓶体,2、盖体,3、第一盖体,4、第二盖体,401、悬挂柱,5、支撑板,6、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昆虫捕捉器,包括捕捉器瓶体1与盖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包括第一盖体3与第二盖体4,所述第一盖体3与第二盖体4之间设有支撑板5;所述第一盖体3与第二盖体4之间通过支撑板5进行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盖体3与所述捕捉器瓶体1相连接;所述第一盖体3设有开口,且第一盖体3的开口处安装有由上至下开口逐渐变小的漏斗6,所述漏斗6与支撑板5之间形成由上至下逐渐变小的通道,所述漏斗6设于第一盖体3内侧。
24.参考图3,支撑板5与漏斗6之间镂空衔接,形成一个由大慢慢变小的通道。
25.优选地,参考图1-图4,所述第一盖体3的开口处设有限位通槽;所述支撑板5的一端穿过限位通槽来固定漏斗6。
26.优选地,参考图2,所述支撑板5穿过限位通槽的一端设有倒扣;所述支撑板5通过倒扣将漏斗6卡紧于第一盖体3上。
27.优选地,所述支撑板5为三叉型,可以为整体起到载重的作用;参考图4,所述第一盖体3开口处的限位通槽为三个,所述三叉型支撑板5相对应地安装于第一盖体3开口的三个限位通槽上。
28.优选地,参考图2,所述漏斗6设有固定孔;所述漏斗6贴于第一盖体3开口处的内侧,且固定孔为三个,与第一盖体3开口处的限位通槽相对应;所述漏斗6的顶部与第一盖体3开口的尺寸相同。
29.优选地,所述第二盖体4设于支撑板5顶端,且第二盖体4与支撑板5固定连接,设有第二盖体4用于防水;所述第二盖体4顶面设有悬挂柱401,所述悬挂柱401与第二盖体4固定连接,所述悬挂柱401设有用于悬挂的穿孔。
30.优选地,所述捕捉器瓶体1的瓶口处与第一盖体3侧壁的内侧分别设有卡扣结构,所述捕捉器瓶体1与第一盖体3通过卡扣连接固定,便于拆卸。
31.优选地,所述漏斗6的侧面设有用于散发气味的通槽,捕捉器瓶体1内的甜味液体的气味从漏斗6的通槽处散发,吸引害虫。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33.将本实用的捕捉器悬挂至指定位置,在捕捉器主体1内部注入带有甜味的液体,如苹果汁、橙汁等,用于吸引害虫。
34.支撑板5与漏斗6之间的镂空衔接形成一个由大慢慢变小的通道,可以有效防止害虫跑出;害虫随着气味过来,从第一盖体3的开口处进入,经过开口逐渐变小的漏斗进入到捕捉器主体1内部。
35.当捕捉器主体1内部的害虫达到一定数量需要清理时,将捕捉器主体1与第一盖体3旋开即可;本实用新型便于拆卸与清理。
3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昆虫捕捉器,包括捕捉器瓶体(1)与盖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包括第一盖体(3)与第二盖体(4),所述第一盖体(3)与第二盖体(4)之间设有支撑板(5);所述第一盖体(3)与第二盖体(4)之间通过支撑板(5)进行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盖体(3)与所述捕捉器瓶体(1)相连接;所述第一盖体(3)设有开口,且第一盖体(3)的开口处安装有由上至下开口逐渐变小的漏斗(6),所述漏斗(6)与支撑板(5)之间形成由上至下逐渐变小的通道,所述漏斗(6)设于第一盖体(3)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3)的开口处设有限位通槽;所述支撑板(5)的一端穿过限位通槽来固定漏斗(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昆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穿过限位通槽的一端设有倒扣;所述支撑板(5)通过倒扣将漏斗(6)卡紧于第一盖体(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昆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为三叉型;所述第一盖体(3)开口处的限位通槽为三个,所述三叉型支撑板(5)相对应地安装于第一盖体(3)开口的三个限位通槽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昆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6)设有固定孔;所述漏斗(6)贴于第一盖体(3)开口处的内侧,且固定孔为三个,与第一盖体(3)开口处的限位通槽相对应;所述漏斗(6)的顶部与第一盖体(3)开口的尺寸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4)设于支撑板(5)顶端,且第二盖体(4)与支撑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盖体(4)顶面设有悬挂柱(401),所述悬挂柱(401)与第二盖体(4)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器瓶体(1)的瓶口处与第一盖体(3)侧壁的内侧分别设有卡扣结构,所述捕捉器瓶体(1)与第一盖体(3)通过卡扣连接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昆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6)的侧面设有用于散发气味的通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捕捉工具领域,具体是一种昆虫捕捉器,包括捕捉器瓶体与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通过支撑板进行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捕捉器瓶体相连接;所述第一盖体设有开口,且第一盖体的开口处安装有由上至下开口逐渐变小的漏斗,所述漏斗与支撑板之间形成由上至下逐渐变小的通道,所述漏斗设于第一盖体内侧;本实用新型便于拆卸以及清理方便;漏斗与盖体形成了一个只进不出的通道,可以防止捕捉器瓶体内的虫子跑出。可以防止捕捉器瓶体内的虫子跑出。可以防止捕捉器瓶体内的虫子跑出。


技术研发人员:王嘉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青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8
技术公布日:2022/10/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