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光照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95683发布日期:2023-06-08 13:16阅读:39来源:国知局
智能型光照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培养箱,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型光照培养箱。


背景技术:

1、常见的光照培养箱大多使用发光灯管或灯泡实现光照培养,发光灯管/灯泡的照射集中度一般都固定在一定范围,以对光照培养箱内部的培养对象进行光照实验,且现有的光照培养箱通常使用风机向光照培养箱的内部输送新风。

2、现有的光照培养箱由于发光灯管/灯泡的照射集中度一般都固定在一定范围,所以光照培养箱内部的培养对象所受的光照强度并不相同,从而影响培养实验结果。此外,现有的光照培养箱使用风机向光照培养箱的内部输送新风,需不断消耗电能,所以在培养腔内部仅有少量培养对象的情况下,无疑会造成能源浪费。

3、目前,针对现有的光照培养箱内部的培养对象所受的光照强度不同以及使用风机向光照培养箱内部输送新风消耗较多电能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型光照培养箱,以至少解决现有的光照培养箱内部的培养对象所受的光照强度不同以及使用风机向光照培养箱内部输送新风消耗较多电能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包括:

3、箱单元,所述箱单元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第一调节槽、鼓风槽以及培养槽,所述鼓风槽内设置有支撑轴,所述鼓风槽的顶壁绕所述支撑轴的周向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调节槽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两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培养槽的两侧均开设有光照腔;

4、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箱单元的顶端,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调节槽、所述支撑轴位于所述培养槽内;

5、从动单元,所述从动单元呈u形,其闭口端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和所述限位槽内,其开口端的两侧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调节槽和所述鼓风槽内,且所述从动单元的开口端位于所述第一调节槽的一侧与所述驱动单元相对应且配合连接,用于在所述驱动单元的带动下沿所述滑槽移动;

6、至少两鼓风单元,两所述鼓风单元设置于所述鼓风槽内,并与所述从动单元相对应且配合连接,且与所述培养槽连通,用于在所述从动单元的驱动下向所述培养槽内输送新风;

7、若干隔板单元,若干所述隔板单元设置于所述培养槽,并沿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二端间隔布置;

8、光照单元,所述光照单元设置于两所述光照腔内;

9、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箱单元,并分别与所述驱动单元、所述光照单元电性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型光照培养箱还包括:

11、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培养槽内,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箱单元包括:

13、箱元件,所述箱元件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第一调节槽、鼓风槽以及培养槽,所述鼓风槽内设置有支撑轴,所述鼓风槽的顶壁绕所述支撑轴的周向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调节槽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两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培养槽的两侧均开设有光照腔;

14、箱门元件,所述箱门元件通过合页设置于所述箱元件,且所述箱门元件的侧壁设置有观察窗。

15、进一步地,所述箱单元还包括:

16、两透明元件,两所述透明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光照腔内。

17、进一步地,所述箱单元还包括:

18、两检修元件,两所述检修元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槽的开口处和所述鼓风槽的开口处。

19、进一步地,所述箱单元还包括:

20、移动元件,所述移动元件为四个,且设置为所述箱元件的底端四角位置。

2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22、电机元件,所述电机元件设置于所述箱单元的顶端,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23、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机元件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调节槽、所述支撑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培养槽的底壁;

24、第一调节元件,所述第一调节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槽内,且其第一端与所述驱动元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从动单元相配合且对应设置。

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元件包括:

26、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第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元件的第二端,其第二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滑槽;

27、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28、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呈l形,其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第二端与所述从动单元相配合且对应设置;

29、滑块,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驱动件的第一端,并位于所述限位滑槽内。

30、进一步地,所述从动单元包括:

31、从动元件,所述从动元件呈u形,其闭口端设置于所述滑槽内,其开口端的两侧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槽和所述鼓风槽内;

32、两限位元件,两所述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从动元件的闭口端的两侧,并位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内,用于将所述从动元件限位于所述滑槽内。

33、进一步地,所述鼓风单元包括:

34、支撑杆元件,所述支撑杆元件设置于所述鼓风槽内,其一端与所述支撑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鼓风槽的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开设有第二调节槽和两弹簧槽,两所述弹簧槽位于所述第二调节槽的两侧;

35、第二调节元件,所述第二调节元件呈倒t字形,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槽内,且其顶端设置为斜面,底端与两所述弹簧槽上下对应设置;

36、两弹簧元件,两所述弹簧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弹簧槽内,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弹簧槽的侧壁和所述第二调节元件的底端固定连接;

37、鼓风元件,所述鼓风元件设置于所述鼓风槽内,其顶端与所述第二调节元件固定连接,底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培养槽连通。

38、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9、(1)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光照培养箱,通过驱动单元带动从动单元进行转动,从而从动单元能够带动鼓风单元向培养槽内输送新风,解决了现有的光照培养箱使用风机向光照培养箱的内部输送新风消耗较多电能的问题;

40、(2)通过驱动单元带动隔板单元进行转动,从而隔板单元上的培养对象能够均匀地获取光照,解决了现有的光照培养箱内部的培养对象所受光照强度不同的问题;

41、(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在使用电机带动隔板单元转动以使培养对象均匀地接收光照的情况下,带动鼓风单元向培养槽内鼓风,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光照培养箱内部的培养对象所受的光照强度不同以及使用风机向光照培养箱内部输送新风消耗较多电能的问题。



技术特征:

1.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单元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单元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单元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单元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元件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单元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单元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包括箱单元、驱动单元、从动单元、至少两鼓风单元、若干隔板单元、光照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驱动单元的第一端设置于箱单元;从动单元的闭口端设置箱单元的于滑槽和限位槽内,其开口端的两侧分别位于箱单元的第一调节槽和鼓风槽内,且从动单元的开口端位于第一调节槽的一侧与驱动单元相对应且配合连接;两鼓风单元设置于鼓风槽内,并与从动单元相对应且配合连接,且与培养槽连通;若干隔板单元设置于培养槽,并沿驱动单元的第二端间隔布置;光照单元设置于两光照腔内。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其能够在使用电机带动隔板单元转动以使培养对象均匀地接收光照的情况下,带动鼓风单元向培养槽内鼓风。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刘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