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地贪夜蛾诱捕器装置

文档序号:34171304发布日期:2023-05-15 03:24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草地贪夜蛾诱捕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了害虫防治设备,具体的是一种草地贪夜蛾诱捕器装置。


背景技术:

1、草地贪夜蛾(学名:spodopterafrugiperda):是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蛾。成虫在夜间活动,在植物叶子顶部产约100粒卵,卵阶段是在25℃的温度下持续3天。新孵出的幼虫以卵壳本身为食,然后静置2-10小时。幼虫即毛毛虫更喜欢以新叶为食,由于它们的食性习惯,通常会各自找到一片新叶。幼虫改变皮肤七次,并在最后的一次离开墨囊,穿透0.5厘米深的土壤,在那里它们变成蛹。蛹阶段在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持续约10-12天。成虫的寿命约为12天,该有害生物的完整周期仅为30天。

2、现有技术中的的诱捕器在实施中发现在引诱草地贪夜蛾的同时也会引诱到到很多草地贪夜蛾的天敌寄生蜂,寄生蜂长时间停留到诱捕器中,也会死亡,干扰到了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所以需要对诱捕器进行改进,降低干扰寄生蜂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草地贪夜蛾诱捕器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寄生蜂在进入之后还能飞出诱捕器,能够降低对寄生蜂的误杀几率。

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草地贪夜蛾诱捕器装置,包括诱捕器本体、诱捕器上盖和置于所述诱捕器本体内部的诱芯盛放容器,所述诱捕器本体的侧面开设有若干排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宽度为0.3-0.5cm,所述矩形孔的长度为0.8-1.2cm;

3、每排所述矩形孔包括若干个矩形孔,每排所述矩形孔开设在所述诱捕器本体的圆周上,所述诱捕器本体的底部或侧面开设有至少1个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直径为所述矩形孔宽度的1/5-1/3。

4、进一步地,所述诱捕器本体和所述诱捕器上盖为活动连接,所述诱捕器上盖的底部连接有伸入所述诱捕器本体内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端连接有所述诱芯盛放容器,所述诱捕器本体上设置有u型诱捕孔。

5、进一步地,所述诱捕器本体内设置杀虫杯,所述杀虫杯的最高高度低于所述矩形孔的最低设置高度,所述杀虫杯具有向外延伸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诱虫器本体的内壁接触或连接,所述挡板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杀虫杯与所述诱虫器本体内壁之间形成溢流腔,所述溢流孔与所述溢流腔连通,所述排水孔与所述溢流腔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挡板靠近所述诱虫器本体内璧的一侧的厚度大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杀虫杯的一侧的厚度,所述杀虫杯内盛放有草地贪夜蛾杀虫剂。

7、进一步地,所述诱捕器上盖包括上盖本体和卡接环,所述卡接环设置在所述上盖本体的底部,所述上盖本体的外周长大于所述卡接环的外周长,所述卡接环的外周长与所述诱捕器本体顶部开口的周长相等,所述卡接环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设置在所述诱捕器本体顶部开口上的卡槽相对应。

8、进一步地,所述矩形孔的宽度为0.4cm,所述矩形孔的长度为1.0cm。

9、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本体上连接有悬吊环,所述悬吊环连接有悬吊绳。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诱捕器本体的侧面开设有若干排矩形孔,矩形孔的宽度为0.3-0.5cm,矩形孔的长度为0.8-1.2cm,因草地贪夜蛾性诱剂挥发物对其天敌台湾甲腹茧蜂有吸引作用,导致台湾甲腹茧蜂进入诱捕器中无法飞出而死亡,严重降低了寄生蜂田间种群数量和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效果,通过矩形孔的设置,能够在完成对草地贪夜蛾诱杀的同时不诱杀天敌台湾甲腹茧蜂,提高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11、另外,诱捕器本体的底部或侧面开设有至少1个排水孔,排水孔的直径为矩形孔宽度的1/5-1/3,通过排水孔的设置,能够降低雨水在诱捕器本体内长时间停留的几率,降低诱捕器本体的失效几率。

12、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草地贪夜蛾诱捕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诱捕器本体、诱捕器上盖和置于所述诱捕器本体内部的诱芯盛放容器,所述诱捕器本体的侧面开设有若干排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宽度为0.3-0.5cm,所述矩形孔的长度为0.8-1.2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地贪夜蛾诱捕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器本体和所述诱捕器上盖为活动连接,所述诱捕器上盖的底部连接有伸入所述诱捕器本体内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端连接有所述诱芯盛放容器,所述诱捕器本体上设置有u型诱捕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草地贪夜蛾诱捕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器本体内设置杀虫杯,所述杀虫杯的最高高度低于所述矩形孔的最低设置高度,所述杀虫杯具有向外延伸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诱捕器本体的内壁接触或连接,所述挡板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杀虫杯与所述诱捕器本体内壁之间形成溢流腔,所述溢流孔与所述溢流腔连通,所述排水孔与所述溢流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草地贪夜蛾诱捕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诱捕器本体内璧的一侧的厚度大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杀虫杯的一侧的厚度,所述杀虫杯内盛放有草地贪夜蛾杀虫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地贪夜蛾诱捕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器上盖包括上盖本体和卡接环,所述卡接环设置在所述上盖本体的底部,所述上盖本体的外周长大于所述卡接环的外周长,所述卡接环的外周长与所述诱捕器本体顶部开口的周长相等,所述卡接环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设置在所述诱捕器本体顶部开口上的卡槽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地贪夜蛾诱捕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孔的宽度为0.4cm,所述矩形孔的长度为1.0c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草地贪夜蛾诱捕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本体上连接有悬吊环,所述悬吊环连接有悬吊绳。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草地贪夜蛾诱捕器装置,包括诱捕器本体、诱捕器上盖和置于诱捕器本体内部的诱芯盛放容器,诱捕器本体的侧面开设有若干排矩形孔,矩形孔的宽度为0.3‑0.5cm,矩形孔的长度为0.8‑1.2cm;每排矩形孔包括若干个矩形孔,每排矩形孔开设在诱捕器本体的圆周上,诱捕器本体的底部或侧面开设有至少1个排水孔,排水孔的直径为矩形孔宽度的1/5‑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因草地贪夜蛾性诱剂挥发物对其天敌台湾甲腹茧蜂有吸引作用,导致寄生蜂进入诱捕器中无法飞出而死亡,严重降低了寄生蜂田间种群数量和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效果,通过矩形孔的设置,能够在完成对草地贪夜蛾诱杀的同时不诱杀天敌寄生蜂,提高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贾静静,吉训聪,秦双,林珠凤,冯青,黄伟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2082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